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莫斯科到哥本哈根:厄勒大橋和馬爾默

從莫斯科到哥本哈根:厄勒大橋和馬爾默

這應該是《從莫斯科到哥本哈根》系列的最後一篇。15年9月從法蘭克福到羅馬、16年6月從莫斯科到哥本哈根,兩次旅歐,讓我近三年的博客和閱讀繞著歐洲這個主題打轉,大約看了5000萬字的書,寫了109篇,計15來萬字。盡我所能,把歐洲史地方面的東西梳理了一遍。這個工作還會繼續下去,繼續閱讀,為計劃中的南歐、中東歐之行作準備。哪位朋友如果對歐洲感興趣,也許我會成為一個不錯的聊天對象,粗枝大葉地知道一點東西,雖然不專不深,但實在,拒絕臆想和濫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句話我是時常記著的。實在和有趣是我行文追求的目標,而且是唯一的目標。

吃過晚飯,再次穿越丹瑞邊境,回到瑞典馬爾默住宿。馬爾默與哥本哈根隔著厄勒海峽,由厄勒大橋相連通。這座大橋2000年時建成的,頗為壯觀,不僅壯觀,而且優雅,北歐設計簡單、內斂、巧妙、實用,而且優雅,適合工業化製作,怪不得能風靡全球。如果你是個鄉下人,沒見過世面,厄勒大橋肯定會讓你極大震撼的,但我們不是鄉下人,來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兩年「我的國」,已經相當「厲害了」,這種大橋在家門口就有兩座,嘉紹大橋全長10公里,比厄勒大橋稍稍短了點,杭州灣大橋全長36公里,是厄勒大橋的兩倍還多。但厄勒大橋優雅的流線型看上去還是很享受的,其設計的匠心獨運之處在於,把整座大橋分為三個部分:海底隧道、人工島和橋樑。南邊哥本哈根一側是海底隧道,把寬廣的海面留給船隻,無障礙的天空留給哥本哈根起降的飛機;中間人工島實現海空轉換,厄勒大橋如蛟龍出水,從海底躍起,飛向馬爾默。

象厄勒大橋這樣大體量的景觀需要航拍,一般相機是對付不過來的,所以我很知趣地收起了相機,沒拍一張照片。這篇博文中的大橋照片都是從網上挑來的,不敢掠美,在此說明。

晚上住在馬爾默競技場旁的Quality Hotel View酒店,周邊都是一些奇形怪狀的新建築,這在歐洲很少見,倒像國內的開發新區,用手機隨手拍了兩張,共享之。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論山河壯麗,氣象萬千,「我的國」真的是很厲害的,整個歐洲加起來都不如。但是在飽覽袓國大好河山之餘,能走出去看看還是很好的。去歐洲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因為那裡的旅遊市場成熟,安全有保障,不用擔心被宰客,而是想看看這個目前還主宰著世界的強勢文明到底是怎樣的?他們的活法,他們生存發展的邏輯,都是我所感興趣的。所以,下次出去還是去歐洲,去南歐,圍繞地中海這個地理主題,先去魂繞夢牽的希臘,看看陽光燦爛下的愛琴海的萬傾碧波;然後橫渡地中海,到伊比利亞半島,重溫大航海時代的激情。如果再來一個深度鏈接:從土耳其出發,沿著地中海東岸和南岸走一圈,土耳其—敘利亞—以色列—埃及—突尼西亞,那就更完美了。

歡迎關注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落木無邊 的精彩文章:

TAG:落木無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