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中最缺少什麼?

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中最缺少什麼?

從靈魂方面看中國人缺少精神性

精神性的另一個層次是超越性。通俗地說,有超越性即有自己的靈魂。所謂有自己的靈魂,就是在人生的問題上認真,人為何活著,怎樣的活法好,一定要追問其根據,自己來為自己的生命尋求一種意義,自己來確定在世間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式,決不肯把只有一次的生命糊塗地度過。而一個人如果對人生的根據追根究底,就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諸如死亡與不朽、世俗與神聖之類根本性的問題,會要求以某種方式超越有限的肉體生命而達於更高的精神存在。從總體上看,我們在生命的根據問題上也遠不如西方人認真。

有人說,人生哲學是中國哲學的最大成就,中國哲學在這個方面非常豐富和深刻,為世界之最。從比重看,人生哲學的確是中國哲學的主體部分,而在西方哲學中則好像沒有這麼重要的地位。若論人生思考的豐富和深刻,我仍覺得中國不及西方。

我想著重指出一點:中西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不同的。西方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活?或者說,活著有什麼根據,什麼意義?這是一個人面對宇宙大全時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它要追問的是生命的終極根據和意義。所以,西方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靈魂哲學,是宗教。

中國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怎麼活?或者說,怎樣處世做人,應當用什麼態度與別人相處?這是一個人面對他人時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它要尋求的是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所以,中國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道德哲學,是倫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我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對死抱著不同的態度。對於西方人來說,死是一個頭等重要的人生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死使人生一切價值面臨毀滅的威脅,不解決這個問題,人生其餘問題便無從討論起。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把哲學看做預習死的一種活動。自古希臘開始,西方哲學具有悠久的形而上學傳統,即致力於尋求和建構某種絕對的精神性的宇宙本體,潛在的動機就是為了使個人靈魂達於某種意義上的不死。至於在基督教那裡,所謂上帝無非是靈魂不死的保證罷了。中國人卻往往迴避死的問題,認為既然死不可逃避,就不必討論,討論了也沒有用處。在這個問題上,哲學家的態度和老百姓一樣樸素,所以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莊子「以死生為一條」,抱的也是迴避的態度。從死不可避免來說,對死的思考的確沒有用處,但不等於沒有意義,相反具有深刻的精神意義。

事實上,對死的思考不但不關閉、反而敞開了人生思考,把它從人生內部事務的安排引向超越的精神追求,促使人為生命尋找一種高於生命本身的根據和意義。相反,排除了死,人生思考就只能局限於人生內部事務的安排了。中國之缺少形而上學和宗教,原因在此。儒家哲學中的宇宙論遠不具備形而上學的品格,僅是其道德學說的延伸,然後又回過頭來用做其道德學說的論證。所謂「天人合一」,無非是說支配著宇宙和人倫的是同一種道德秩序罷了。

由於同樣的原因,我們中國人缺少真正的宗教感情。當一個人的靈魂在茫茫宇宙中發現自己孤獨無助、沒有根據之時,便會在絕望中向更高的存在呼喚,渴望世界有一種精神本質並且與之建立牢固的聯繫。這就是本來意義的宗教感情,在聖奧古斯丁、帕斯卡爾、克爾凱郭爾、托爾斯泰身上可以看見其典型的表現。我們對這樣的感情是陌生的。我們也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靈魂生活,很少為純粹精神性的問題而不安和痛苦,很少執著於乃至獻身於某種超越性的信念。因此,我們中很難產生精神聖徒,我們的理想人格是能夠恰當處理人際關係的君子。也因此,我們缺少各種各樣的人生試驗者和精神探險家,我們在精神上容易安於現狀,我們的人生模式容易趨於雷同。

總起來說,我們缺少頭腦的認真和靈魂的認真,或者說,缺少廣義的科學精神和廣義的宗教精神。

蘋果用戶讚賞專用二維碼

周國平老師關閉了其他收費問答欄目,開設了免費問答專用公眾號,歡迎大家關注,將你在生活、學習、情感上的問題提交到公眾號後台,周老師不定期回答大家的問題。

機會難得,大家快來提問吧~

關注我們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如何擺脫命運的控制?
使你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