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始皇生前的一個誓言,導致至今無人敢盜秦皇陵

秦始皇生前的一個誓言,導致至今無人敢盜秦皇陵

秦始皇無疑是千古一帝,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大一統,讓中國比西方國家早了幾百年進入封建社會。

作為千古一帝的陵墓自然也不是普通的陵墓,古往今來多少盜墓者對秦始皇陵都垂涎三尺,但是卻仍然沒有敢行動的。

包括擁有高科技的國家考古隊也是半分奈何不了秦皇陵。即便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也找到了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但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其中到底有什麼秘密呢?

秘密一、考古技術達不到

即便科技發展到今天,但是對於秦皇陵。還是不具備考古的技術,馬王堆出土的漆器里有新鮮藕片,接觸空氣不久就變成灰了。

而且在最開始發現兵馬俑的時候,兵馬俑的是有顏色的,但是隨著出土的挖掘,兵馬俑上的顏色也隨即消逝。

在上世紀50年代,定陵墓室打開的一剎那,五彩斑斕的絲織品瞬間失色。

也就是考古技術還不成熟,無法保存好文物,甚至是導致文物直接化為灰燼,這樣的慘痛教訓,國家的考古隊員們不想在重演,這也就是我國從此不再允許發掘帝王陵寢的重要原因。

秘密二、「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始皇生前就曾遍尋長生不老葯,想獲得永生,即便死後,仍然希望自己能靠靈魂統治世界。

根據《史記》記載,秦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根據專家推測,應該是在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於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具地理之勢。

再加上有秦兵馬俑,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指揮千軍萬馬,統治著這裡的一切。

所以民間傳說,這是秦始皇靈魂統治的地方,不許別人入侵。其實還是因為水銀的存在,加大了考古的難度。

秘密三、地宮結構複雜

根據《史記》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

影視劇里也曾提到過,工匠們正在幹活,突然「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所有工匠們都成了陪葬品。

這也證明可秦始皇並不想讓別人知道皇陵的構造。

並且根據《史記》里的說法,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辨駁。

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羨門則有了個「下」字,從而說明了皇陵的構造複雜,說白了。

秘密四、機關暗道太多

據《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有一位三國太守張善還見到了這隻金雁。

並且司馬遷和班固都曾說過「黃金為鳧雁」的說法,說白了,如果真的有這麼一隻金燕能飛這麼久,這機械原理哪怕是現在的高科技可能也是望塵莫及。

那麼地宮裡的機關密集程度可想而知。

秘密五、秦皇陵風水不能破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特別相信風水,尤其帝王更是相信龍脈所在,秦始皇能為自己找到合適的墓葬地點,也必然是風水寶地。

而根據近幾年很多地址學家參考一些衛星俯拍圖,從中發現了更大的秘密,那就是:從華工到嬌山這個地方就好似一條巨龍,而秦始皇陵墓的位置就在龍首的眼睛處。剛好是畫龍點睛之技。

而秦始皇陵也成了龍脈所在的說法傳開來了。

並且當年秦始皇曾立誓:「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鑒,仙魔鬼神共聽之!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哈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日本派年輕漂亮的女子來中國,只為了偷一樣東西,太無恥了

TAG:哈哈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