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說路子純正就不能「出奇制勝」?

誰說路子純正就不能「出奇制勝」?

GIF

個人簡介

王永新,筆名子逸。滿族,70後,河北青龍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北蘭亭書友會會員,秦皇島市書協主席團成員,青龍縣書協主席,子逸書法沙龍創始人。

詩書合璧,永進常新。曾師從傅亞成先生。書法精篆隸、行書、漢草,兼長魏碑等多種書體。1998年在河北農業大學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2018年在北戴河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越千年」個人書法精品展。作品多次在國家博物館、國家畫院展出,並參與國際書畫交流。書法作品出版有《王永新書法藝術》《越千年》,多篇書法文章發表於《書法報》等主要報刊中,多幅作品被專業藝術機構、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兩次獲得「秦皇島市優秀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連續三次獲得「秦皇島市文藝繁榮獎」。

近年主要成績:

全國第二屆隸書展(中國書協)

全國第六屆楹聯書法展(中國書協)

「金山嶺長城杯」全國書法展(中國書協)

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千人千郵」展(中國書協)

第四屆中國(秦皇島)中小學生書法節暨吳忠市秦皇島市書法聯展(中國書協)

海岳雄關——秦皇島書法美術晉京展(中國書協、河北省文聯)

全國首屆楷書名家邀請展(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

第二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展優秀獎(書法報社)

第三、五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展(書法報社)

首屆「長江頌」國際書法收藏大展(書法報社)

第四屆中國海絲書法大展賽

首屆「展鵬杯」全國書畫精品展

第二屆「果欣杯」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

首屆全國滿族地區書法展一等獎

全國書法名家書詩詞楹聯作品邀請展

「鐘鼓樓墨韻」全國百名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

全國百名書家書《圍爐夜話》邀請展

第一、三回韓國牙山國際書法展

第一屆中韓議員公務員書法展入展獎(中國書法研究院)

第八屆中韓書畫家優秀作品交流展

河北省公務員首屆書畫展一等獎(省文聯)

河北省書畫名家展一等獎

河北省組織系統書畫展一等獎

河北省反腐倡廉書畫展二等獎(省文化廳)

河北省少數民族暨宗教界書畫攝影展三等獎(省文化廳)

河北省首屆、二屆隸書邀請展(省書協)

河北省首屆篆書作品展(省書協)

秦皇島市第二、三、四屆「文藝繁榮獎」

子逸語錄

「書法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她不是我的妻子,而是我的情人。好好工作和善待家人、朋友之外,幾乎所有的時間和心力都給了我刻骨銘心的書法。這在我看來不關乎名利,不關乎裝勢,所有的摯愛都源自內心。至少,在我落寞的時候,在我歡愉的時候,在我無奈的時候,在我躊躇的時候,我都會選擇毛筆與宣紙相互契合地讓我用線條和墨相表達自己的情緒。」

子逸故事

「沒人逼著我去寫字。只是小時候父親的一句話讓我選擇了書法這個餘事。」王永新說。

王永新的父親是一位地道的農民,告誡兒時的子逸說:「一個是水筆字,一個是珠算,這兩樣都應該會。」這「水筆」即是毛筆。王永新恰恰對文字的架構有一種天然的敏感,見到好看的字就有模仿的衝動。但是因為家中拮据,買不起毛筆甚至是宣紙。寫寫畫畫都是靠小永新用手指在兩面都寫滿字的作業本上進行,那是一種意念中的練習。第一次真正用上毛筆,卻是得益於莊裡有一位大爺。

大爺能寫得一手好「水筆字」,大凡紅白喜事,他都要被邀寫賬本。王永新每次都默默站在他身邊,看他運筆的方法和神態,聽著周邊上禮的親鄰的讚歎聲,以及大爺充滿滿足感的謙虛,小永新艷羨不已。一次,活動結束,大家散去,只剩小永新一人站在攏賬的大爺身旁,眼神里充滿了期待。大爺似乎有所察悟,便把那隻剛用過的毛筆遞給他,說:「孩子,你稀罕就拿去吧。」小永新欣喜若狂!跑到家裡,找來廢舊報紙一直寫到天黑……

說到啟蒙,王永新認為當歸功於從未謀面的爺爺。王永新出生前,爺爺已然過世。儘管如此,爺爺德藝雙馨,在莊裡和他曾供職過的承德地區盡人皆知,關於爺爺的美德和故事自然也流傳鄉里。莊裡人看到小永新熱衷寫字,就會跟他說:「你要是能寫到你爺爺的水平就厲害了!」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承德的伯父和老叔回家省親,給王永新帶來一支狼毫和一本爺爺用過的帖子,狼毫好用至極,帖子也漂亮極致。王永新說:「那時不懂什麼碑、什麼帖,反正是爺爺的臨本,就像遇到了啟蒙老師。」就這樣,痴心臨池的小永新也漸漸「遠近聞名」。寒暑假日,他也到處寫賬本、寫春聯。遠處來莊裡畫玻璃畫的,也找他為其落款題字。這種懵懂的衝動和周邊人的讚歎為王永新的書法夢推波助瀾。

待至中學、大學,王永新漸漸明白了師承傳統,從《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到各種碑帖,鐘鼎銘彝、摩崖造像、絹帛殘牘、晉韻唐法、蘇黃米蔡……王永新的藝術心性得到了真正的滋養。他說:「博大精深的書法經典讓我敬畏,敬畏到驚恐,敬畏到突然之間感覺到與她漸行漸遠。不是因為我裹步不前了,而是我的進步讓我越發覺得與經典的遙不可及。這樣的感覺一直伴隨至今。我很清晰,有這樣的感覺是幸福的,因為那表明我一直在進步,越是理解得深透越是覺得與經典的距離。」

問道於高門。習字多年,自覺境界和格局受到限制,時常會有莫名的困惑和迷茫。為打破瓶頸,王永新於2007年開始拜師遊藝,結識著名書法家傅亞成先生,求師問道,境界大開,如窗紙捅破,書藝突飛猛進。

愛滿自溢。如今,王永新希望將自己的幸福更多地傳播開去。他於2016年10月開辦書法沙龍講習班,工作之餘,大家臨帖觀摩、交流學術、展示作品、探討技藝。王永新說:「以書法藝術豐滿精神內核,成長自己,幸福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書家評論

子逸的字寫得很好,路子很純正。筆法是從鐘鼎銘文和漢碑來的,老且拙,寬而奇,頗見一「厚」字。而子逸似乎更注重「寫」,主張書寫性,注重對筆墨自然流暢的體驗,提按使轉,起承轉合,皆肇於自然。子逸的字又能見到一「靈」字,氣貫神暢,和雅靈動。子逸作字是其為人的真實寫照,它不是那種端平的廟堂之氣,也絕沒有那種甜媚的市井之氣,它是奇拙的、古淡的、生動的、清邁的,是地道的山林之氣。

——著名書畫家、藝術評論家梅墨生

子逸以篆、隸、魏碑見長。篆書取法金文,以虢季子白盤為基,旁涉兩周吉金文字,其篆書用筆狠辣,墨氣充盈,重趣味,輕裝飾,毫無扭捏作態,直抒胸臆。疾速不浮華,遲緩不板滯,在抒情與書寫之間尋找契合點。隸書取法漢碑,有禮器與石門頌之韻,又輔以漢簡之率真自然之勢,鐵畫銀鉤,恣肆縱逸。其用筆可貴處能曲中求直,在即行即駐之間左右逢源。「筆從曲處還求直,意到圓時更覺方」,此乃書家之心法。子逸深諳此理。故其隸書線條看似平直,但細細品玩卻藏曲之妙,是為得筆。子逸於魏碑也浸淫尤深,寫的很「時髦」!輕鬆的提按,方折的稜角,粗細的衝撞,大小的安排,都與時下寫魏碑者暗合,所別之處其擅駕馭大字魏碑,行筆快捷,充分將各種技法,如切、頓、折、刷等筆法元素融入創作中,使線條頗具衝擊力,給人強勁恣肆、生機盎然之感,從其作品中可讀出力量與節奏的彰顯。

——著名書法家傅亞成

詩書合璧是中國古典文化的一個傳統,只是到了當代,這一傳統由於各種原因被極大地弱化了。好在還有一批具有文化自覺意識的藝術家在為這一傳統的繼承、弘揚默默地堅守著。這批堅守者中,知名書法家、詩人王永新算是很優秀的一位。

王永新以詩書雙絕聞名書壇。深厚的詩詞功力的支撐,讓他的書法更具文化品味,更顯儒雅、俊逸。在我看來,儒雅、俊逸,這正是其書法藝術的最大特點,也是他贏得業內業外廣泛關注的底蘊所在。王永新的詩詞作品源於現實、源於生活、源於內心,言之有物、清新自然,別具一種情志的感染力。

——著名藝術評論家 黃朝耕

藝術需要耕耘,創作值得回報

掃碼諮詢藝術經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孔見 的精彩文章:

臨帖只是初學階段的事嗎?王鐸說「不」
她用了十年時間,從小保姆到中書協會員,從學生到「優秀輔導老師」

TAG:書法孔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