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日本軍隊的支隊,擁有多少官兵,為何很難被全殲?

一個日本軍隊的支隊,擁有多少官兵,為何很難被全殲?

在眾多的抗日電視劇中,經常出現日本軍隊的編製問題,比如步兵聯隊、騎兵聯隊等等。但是在日本軍隊中,其實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編製,那就是支隊。說起這個名字,很多人會非常陌生,因為支隊不屬於日本軍隊的正式編製。那麼,日本軍隊的一個支隊會有多少兵力呢,為何會這麼難打。其實,一個支隊的兵力很不穩定,上下的浮動很大。

日本軍隊的編製很奇怪,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確立了自己特有的軍事編製,從下往上分別是: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和師團。1937年之前,日本總計擁有17個師團。這些師團都是齊編滿員的主力部隊,戰鬥力也很強。但是在戰爭爆發之後,隨著戰線的迅速擴大,日本軍隊的兵力根本無法滿足戰爭的需求。隨後,逐步組建了不少的乙級師團、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

原來的那些主力師團,則都是甲級師團。從上述的編製來看,日本軍隊中根本沒有支隊這個編製。但是隨著戰爭的擴大,出現了那種幾十萬大軍鏖戰的戰役。這根本不是一個師團能夠解決的事情,會出動5個甚至10個以上的師團。這些師團長都是中將,誰聽誰的是一個問題。為了統一之後,日本高層臨時組建了軍這個軍事單位。按照當時的標準,一個軍可以下轄好幾個師團。比如第2軍下轄3個師團,第11軍則下轄7個師團。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比如一個中小規模的戰役,集結一個師團沒有必要,但是一個旅團有完成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集結好幾個聯隊來完成,這也牽扯到統一指揮的問題。日本軍隊發明了支隊這個軍事單位,和軍醫院,這也是一個臨時性的軍事單位。不過支隊的彈性很大,具體的兵力組成差距很大。有的支隊下轄6個聯隊,總兵力在1萬以上。但是還有的支隊只下轄幾個中隊,總兵力甚至還不到1000人。

在二戰期間,支隊是經常出現的一個軍事單位。但是在任務結束之後,這個支隊會立刻撤銷。如果出現了新的任務,再組建其他的支隊。支隊的兵力也不固定,可能這次和下次是完全不同的部隊。在當時,一般會用指揮官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支隊,比如長谷支隊、佐佐木支隊、宮崎支隊等等。一個支隊的指揮官可能是高高在上的中將,也有可能是打醬油的少佐,這個主要看部隊的配置。在二戰期間,全殲一個支隊十分困難。

其實日本軍隊的武器並不是十分先進,但是與亞洲國家相比,就具備很大的優勢。比如三八大蓋和漢陽造,在射程方面,三八大蓋明顯強於漢陽造。至於重武器方面,日本軍隊優勢更大。日本軍隊裝備了大量的迫擊炮、步兵炮和擲彈筒,利用這些武器實現了有限的火力壓制。當然,日本軍隊也有對手。在諾門坎戰役中,日本軍隊見識到了什麼是機械化軍隊。與蘇聯軍隊相比,日本軍隊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九門提督能調動多少軍隊,為何雍正皇帝極力拉攏?
兵部尚書的權力非常大,有沒有能力,調動各地的軍隊?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