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藝謀拍網劇了解一下,沒準能成就中國的Netflix

張藝謀拍網劇了解一下,沒準能成就中國的Netflix

「藝謀導演還是非常具有激情的,經歷了這麼多,60多歲更會是一位導演創作黃金期。」歡喜傳媒(01003.HK)董事會主席董平j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5月24日,歡喜傳媒宣布與張藝謀簽約,根據協議,張藝謀將在未來至少六年時間裡執導三部網路系列影視劇(其中一部可視情況改為電影項目),歡喜傳媒擁有網劇的獨家投資權;與此同時,歡喜傳媒為張藝謀開出1.5億股股份+1億元創作資金的優厚條件。

無獨有偶。近期的「愛奇藝世界·大會」2018中國網路劇發展高峰論壇中,也公布了張藝謀團隊將入局網劇市場的消息,其第一部作品就是網路作家辰東的經典之作——玄幻劇《遮天》。

儘管相較於四年前張藝謀與樂視影業簽約鋪天蓋地的媒體傳播,張藝謀與歡喜傳媒的簽約並未成為影視娛樂圈津津樂道的熱點事件,但業界人士還是有所疑問,張藝謀轉戰網劇,會逆轉一直下行的品牌價值嗎?

張藝謀的沉默

對此,張藝謀一如既往地選擇了沉默。

「這是他的性格所致。很多事也是他左右不了,這可能就是人們眼中的『大師』與其本人所認知的『凡夫俗子』的不同視角而已。」張藝謀曾經的一位親密合作夥伴表示。

無論是因《英雄》成功而被喻為中國商業大片的開拓者時,還是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成功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大師」時,沉默已成為張藝謀最重要的一種表達方式。

就在這種「沉默」中,張藝謀,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了中國電影界的知名品牌。冠上這個品牌,意味著增值。

「張藝謀應該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最具有品牌價值的導演,這一點毋庸置疑。」資深影視製片人王璐認為。

1987年,一部鄉土味十足的《紅高粱》,讓全國人民認識了有著溝壑故事臉的張藝謀。之後張藝謀又執導了《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一系列反映社會現實的影片,奠定了其中國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的地位。

隨之變化的是他的身價的飆升。有一種說法,張藝謀在《十面埋伏》中的片酬應該有1500萬元。以此為基礎估算的話,從1984年到2004年,張藝謀作為攝影、主演、導演等的個人收入共有約8000萬元。

2008年,在執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後,業界對「張藝謀」的價值(包括個人收入、品牌價值等)估算已高達4億元,投資者用「這是一隻看漲的股票」形容。

恰恰「沉默」的性格,使得高處不勝寒的張藝謀在2012年開始遭遇到一系列事件時無所適從。

先是原鐵道部的天價宣傳片《中國鐵路》中,張藝謀只掛導演名,提出一些創意和指導意見,但其稅後250萬元的勞務費讓很多人吃驚。張藝謀的「大名」,無疑是相關方面拿下「天價」的重要法寶。此事迅速發酵之際,張藝謀依舊選擇沉默,儘管後期有所聲明以及通過官方媒體專訪澄清,但已於事無補。

業界的評價是,被商業捆綁的張藝謀與電影之間的關係早已不純粹。自然,圍繞張藝謀品牌下的各種「商業衍發項目」已將「張藝謀」的品牌稀釋。

而2013年的「超生」事件,則幾乎將張藝謀多年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一夜摧毀。

2014年,張藝謀簽約樂視影業,被視為「國際大師」的回歸,他在樂視的第一部影片《歸來》算是不錯的開始,但接下來的《長城》成為眾矢之的。

作為張藝謀從影生涯以來耗時最長的一部電影巨制,他本人對該片的寄望是「把《長城》拍成一個媲美《星球大戰》的系列,成為從中國輸出的文化現象」。

現實又是殘酷的。承載這樣的「野心」的背後是號稱1.5億美元(約合1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成本,這則需要20億元全球票房支撐才能打平,但最終該片的全球票房僅為3.27億美元——中國票房1.7億美元,海外市場1.56億美元,北美累計4381萬美元——全部收入也才約21億元人民幣。

《長城》之後,加之樂視資金鏈紛繁複雜的迷局,張藝謀鮮少在大眾視野中,網友更是用「江郎才盡」來形容張藝謀的「晚年生活」。

轉戰網劇

「還是要給導演空間,包括給他創造好的創作空間以及探索網劇商業模式的時間。」董平表示。

這份誠意首先就是給予張藝謀的優厚條件。

歡喜傳媒公告稱,與唯臻有限公司(該公司對張藝謀執導的影視作品有獨家投資權)簽訂合作協議。合約簽訂後,歡喜傳媒將有條件向唯臻(或其指定公司)配發1.5億股港股股份,占擴大後股本的5.14%;同時向張藝謀提供1億元(人民幣)合作項目運營費用。合約期限為6年。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前者是導演網劇的創作資金,後者是讓導演對一家致力於「互聯網平台+內容+原創內容」的企業抱有信心。

事實上,打開歡喜傳媒的財報,數字並不那麼喜人。

歡喜傳媒的年報顯示:2015年至2017年,年虧損額分別為9280萬、12.54億、9516萬港元,累計虧損約14.43億港元。

「年報顯示的虧損情況,主要是來自於增發股票所產生的財務報表的虧損,而不是現有影視業務現金的虧損。歡喜傳媒擁有內容產業最核心的資源,那就是導演,這在以『導演中心制』的中國電影產業中是最重要的競爭力。」董平認為。

目前,除了張藝謀外,歡喜傳媒已經和王家衛、陳可辛、徐崢、賈樟柯、王小帥、顧長衛、張一白等人簽約了網劇合作協議。未來,還會有導演繼續加入這一平台。

這是網劇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眾所周知,由於互聯網化的觀劇習慣、「一劇兩星」政策的限制、IP熱潮的興起等原因,2014年以來網生內容市場快速增長,尤其是網路劇「爆款」頻現,影響力提升顯著。

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2008至2016年間,網路劇的年產量始終保持穩步增長,尤其是 2014 年網路劇產量爆髮式增長至205部,2015 年則超過電視劇產量。

在經歷了2014 年和 2015 年的野蠻生長後,網路劇市場在2016年進入成熟期。相較 2015 年網路劇數量超過100%的增速,2016年的增速明顯放緩,但優秀頭部網路劇播放量只增不減。

「兩三年前的網劇,多半還只是幾百萬元的投資規模,但去年以來,網劇投資動輒幾千萬元,頭部劇集都突破2億元了。這越來越比肩電影的製作成本。況且,在高分國產劇排行榜上,一些網劇佔據了前幾位,這就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電影人加入。」王璐表示。

而網劇精品化是大勢所趨,需要大量專業人才,電影人正好發揮其強項,所以也受到視頻網站的青睞。從去年開始,電影導演入局網路市場就不再新鮮:陳凱歌、黃建新、周星馳、馮小剛、管虎等一線導演都集體在列。粗略估算,接下來正式涉足網劇的電影導演還將有近20人。

2008-2016年電視劇及網路劇年產量情況。數據來源:智研諮詢

近期的愛奇藝2018中國網路劇發展高峰論壇上,趙薇、黃渤等老牌明星也入局愛奇藝網劇。愛奇藝今年重點打造的「愛青春劇場」與「奇懸疑劇場」也宣布了首個入駐的導演五百(原名郭書博,代表作品為網劇《心理罪》等)團隊。

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認為,要做出好的作品就要拼手藝、拼經驗,其中劇情永遠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製作和演員。

「與視頻網站還略有不同,我們希望做的是中國的Netflix(美國流媒體網站,口碑作品為《紙牌屋》《女子監獄》等),也就是以『互聯網+內容+原創內容』為主的精品化流媒體平台。」董平表示。

為此,2016年底,歡喜傳媒已經開始布局線上平台搭建,和電訊盈科(00008.HK)簽訂了三年合作協議,由後者為歡喜傳媒即將建立的在線視頻平台提供設計及開發服務。與此同時,歡喜傳媒還取得了眼光獨到的「在線電影資料館」——英國MUBI網站的技術授權,上線了「歡喜首映」測試版,據稱兩三個月已積累了幾十萬用戶。

2019年,應是歡喜傳媒發力之年。張藝謀的加盟會不會成為其重要布局中的中流砥柱,還須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臨空經濟示範區增至12個 內陸省會成對外開放新高地
安邦吳小暉被控集資詐騙652.48億、職務侵佔100億,擇期宣判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