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奇藝副總裁戴瑩:黃金時代的超級網劇「煉成記」

愛奇藝副總裁戴瑩:黃金時代的超級網劇「煉成記」

歷經「快餐式」的1.0時代、重塑網台格局的2.0時代,如今的網劇已大步邁進精品化、電影級別製作的3.0時代。從2014年「網劇元年」的情景喜劇《廢柴兄弟》,到2015年的《心理罪》,2016年《最好的我們》,再到2017年的《你好,舊時光》《無證之罪》,短短五年,網劇經歷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新時代下,網劇如何取得進一步發展?

戴瑩,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資深製作人、監製、互聯網「超級網劇」倡導者。於2013年著手組建愛奇藝自製劇部,全面負責網劇開發、投資、製作等工作,並且建立「愛奇藝文學版權庫」。代表作品:《心理罪》《最好的我們》《美人為餡》《無證之罪》《你好舊時光》等。

一、「劇浪」來襲,風口已至

2014年,網劇元年。2017年,網劇成年。2018年,網劇再度升級。經過4年的摸爬滾打,互聯網影視迎來了最佳發展時機,網路劇「野蠻生長」模式正逐步被「精品化」網路劇戰略的新布局所取代,各平台之間的「內容大戰」一觸即發。

1.回歸理性,網劇資本進入「冷靜期」

互聯網影視就像是一場掘金遊戲,在網劇的起步階段,無數掘金者聞風而至,紛紛轉型進軍網生影視領域,但只有少數人挖到寶藏賺得盆豐缽滿。熱錢的湧入使得網劇的製作數量和規模不斷增長,卻沒有帶來必然的內容精良。從2017年下半年至今,網劇市場步入了新的整合變革階段和全新的網生內容時代,無論是市場投資、商業回報、用戶口碑、製作水準,整個行業都在快速爆發,影視資本泡沫過後漸趨理性。

熱錢已走,想好投資回報點才是王道。隨著時間的積澱和經驗的積累,互聯網影視行業也經歷了一場「優勝劣汰」式的殘酷考核。平台判斷是團隊專業與否的槓桿,當市場淘汰掉不專業的團隊之後,「適者生存」留下的必然是優秀團隊。如今,整個行業正在向利好方向邁進,影視人也已從「互聯網人傻錢多」型轉變為精品內容思維。

2.會員數量上漲,付費市場開啟

付費市場的開啟給當下的內容創作者帶來了福音。視頻網站從「內容搬運工」轉變為「內容生產者」,它背後的商業邏輯是借自製網生積累用戶,沉澱老用戶,拉動新用戶,持續提供優質精品內容。愛奇藝出品的《盜墓筆記》開創了視頻行業付費模式新紀元,隨著劇目的熱播,其會員數量猛然從50萬越至500萬,如今這個數字更是接近於7000萬。縱觀整個市場,優酷、騰訊、愛奇藝三家視頻網站付費總用戶已達上億規模。由此可見,經過多年努力,視頻用戶付費習慣正逐漸養成,在這樣的前提下,內容創作者生產精品劇目實現內容變現可謂是事半功倍。

會員數量上漲,仍要考慮「折損率」問題。假若一個擁有7000萬會員的平台推出一部推理劇,可能只有40%的會員會喜歡,而這40%當中可能只有30%會付費買賬觀看,這就是所謂的「折損率」。一般來說,會員基數越大,轉換率越高。

3.PGC分賬,完善商業模式

繼網大實行分賬盈利模式後,愛奇藝於2016年也推出了「PGC網劇分賬」策略。「PGC分賬」模式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優質網劇內容的生產,通常為合作團隊先行開發,然後與視頻平台進行合作,以達互利共贏的目的。一方面對於小型網劇製作公司來說,低門檻、高性價比、可操作性強的PGC類作品更容易在網劇分賬模式中獲利;另一方面對於視頻網站來說,通過「分賬」模式可以讓風險由雙方共同承擔。也正是由於風險共擔,「PGC分賬」模式可以倒逼影視公司提高作品質量,利用多種分成方式,反哺內容製作者,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優質內容團隊加入到網劇開發中。

網劇下半場的競爭取決於是否有健全的合作機制。市場上想要做自製劇的團隊多達上千個,而愛奇藝、騰訊、優酷三家平台每年的網劇產出量十分有限,大概各平台每年可最多生產30部。數量總和如此之多,市場可接受的總量每年卻不過是90部。2017年起,愛奇藝公布「海豚計劃」,針對愛奇藝出品的超級網劇進行招標,通過互聯網以外的其他收益來進行分成。從一定層面上來講,製作團隊之間的激烈競爭促進了網劇製作內容的不斷優化。

二、做好「偵探」,打造爆款網劇

從負責嘉賓對接到場記統籌,從導演助理到MTV獨立導演,從銷售到獨立製片人,這些經歷使得戴瑩對影視製作的流程和基層工作都十分清晰。基於在實操過程中積累下的專業經驗,針對於合作自製劇,她認為製作人其實是在做「偵探」。製作人只有足夠專業,才能抓到優秀的人才和題材。

1.一探劇本,題材和第一集

合作自製劇立項第一步:提供人物小傳、故事大綱、分集以及3—5集的劇本。垂直領域製作內容有風險,複合型題材仍是視頻網站平台的首選。日本的《咒言》是一部典型的針對已婚女性市場的垂直精品製作,劇目的成功打通了垂直領域的上下游,巴黎歐萊雅等一類女性項目也紛紛被吸引過來,但如此垂直開發的劇目風險也是可想而知的。就目前對於愛奇藝來說,還不太敢於涉足這類題材的製作,未來會員數量持續增多,精準專屬用戶自然才會多。《美人為餡》之所以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題材的複合型——針對女性的推理探案劇。一劇通吃,女性粉絲和探案迷一網打盡。然而,推理探案劇也是有天花板的,因為市場上不敢看這類劇的觀眾大有所在。

目前的網劇用戶是90後、00後為主的「網生一代」,他們伴隨著美劇、日劇、韓劇成長,審美標準非常高,強情節類型是這一代觀眾的剛需。想要抓住他們,就要做好故事,情節要緊湊。如果第一集什麼都沒交代,他們會直接棄劇。所以說,網劇的前三集和前三分鐘是至關重要的。

2.二探團隊,審美一致

一看團隊整體基本面,二看團隊項目籌備是否充分。整個團隊製片人、攝影和美術,都是專業學院的同學,這種情況下,整個團隊的溝通成本和判斷力相對來說是一致的。持續精耕細作,扶植新人團隊,孵化年輕團隊,對於平台的價值提升意義重大。如果團隊里有組團和審美很強的製片人,同時配備了新導演,那麼只需要去驗證新導演的拍攝手法是否適合這個劇。例如,《最好的我們》的導演劉暢之前沒有拍過劇,戴瑩表示,通過看劉暢之前的短片,發現他青春靈動的視聽語言非常適合《最好的我們》,那麼在強製片人的基礎下,就敢去投年輕新導演做的項目。

《無證之罪》起初並不被看好,因為導演呂行原來拍電視電影的,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周期又完全不同,愛奇藝很擔心他會超期,但導演團隊和編劇團隊做的項目提案很用功,一百多頁的項目闡述,把整個項目的燈光、攝影 美術全部想好了調性,從前期籌備到拍攝手法、演員的服裝等寫得很詳細。導演呂行本人據編劇馬偽八全程進行創作,對於劇本和人物已經非常熟知,甚至在項目前期親自到哈爾濱看景,所以換掉他根本不可能。實踐證明,這些新導演確實給了市場不小的驚喜。

3.三探演員,扶植新人

演員與角色需要互相成全,網路平台的價值在於「造星」。用藝人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看他的備播戲有哪些,只選對的,不選貴的。一些實力演員可能現在沒有大火,但如果備播戲裡有十分優秀的劇目,那他的上升空間是無限的,這樣演員才是愛奇藝網劇的用人選擇。大明星的項目非常有限,愛奇藝也沒有一味的去追求哪個明星,《最好的我們》選用劉昊然,當時他的《唐人街探案》還沒上映。再比如《餘罪》選用張一山,《盜墓筆記》選用楊洋,都是一個角色和演員的相互成全的過程。「造星」而不是用星,沒有流量明星加持,好內容可以反過來製造流量明星。

4.四探預算,衡量專業度

預算是衡量團隊專業與否的「槓桿」,前提是製片人要足夠專業。《河神》《無證之罪》等發行至Netflix並獲2018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多項大獎,印證著網生內容精品化進程。各平台要想留存用戶,就需要持續不斷地向市場輸送滿足消費需求的精品化內容。因此,有限的預算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與那些把大部分預算花在明星上的電視劇相比,網劇傾向於啟用「潛力股」新人,很大程度上將演員片酬壓縮到了最低,如此才能將更多的資金用於內容本身製作本身。

三、超級網劇3.0,迎接「新短劇」時代

創新不止,引領純網內容風向、網劇的未來不但需要題材內容、IP運營的創新,更需要互動體驗和排播方式的創新。在互聯網時代下,只有短劇才易形成付費時代,12集的網劇拍出12集電影質量是很難卻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1.強勢「脫水」,對標美劇

國產劇的發展跟美劇發展歷程相似,美劇之所以讓觀眾喜愛,就是因為它非常符合網路用戶的需求,快節奏的劇情讓觀眾無法離開屏幕。5月18日,愛奇藝世界大會上公布了「短劇計劃」,即所有的劇目都只有12集。12集是愛奇藝經過長時間摸索後,認為最符合互聯網用戶習慣的體量。如果今天還做60或者100集的電視劇,一旦內容不精彩,用戶可能隨時棄劇。所以現在做最精鍊的劇集,既是尊重內容本身也可以有效迎合市場。

「追劇」儼然成為網生一代的生活習慣,對標美劇模式的超級網劇將是未來主流。單集45分鐘,單季12集,突出類型化、精品化與互動化,使得產品受眾更精準、看點更鮮明、主題更多元,引領電影規格、打造電影品質、重塑超級網劇生態格局。

2.追求品質,力求電影質感

提升單集投入,讓網劇品質向電影靠攏,業界已漸漸達成共識。在戴瑩看來,打造電影質感是必然趨勢。觀眾欣賞一部影視作品,一是驚嘆於視覺奇觀,二是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速度與激情》的優秀鏡頭和剪輯,自然會使得觀眾屏蔽劇情等一系列的缺陷。

現在年輕人是看美劇韓劇長大的一代,視覺審美高度提升,這個正是中國大部分的內容製作者所欠缺的。用戶需求倒逼內容製作,對於平台來說,愛奇藝未來肯定是希望用電影的畫面質感和視聽語言去講故事,持續創作能引發年輕人強共鳴的優質內容。

網劇春天已來,良心爆款在路上。

(本文根據戴瑩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化創意與影視產業高級研修班講課整理)

END

美 編 | 陳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之有范 的精彩文章:

坑你沒商量?大數據前我們竟成了「透明人」
17種新業態、新現象的全面解讀,保持不斷學習的步伐才是文化產業從業者應有的姿態

TAG:言之有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