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產檢做B超,這7個問題你一定要了解

產檢做B超,這7個問題你一定要了解

產檢做B超,這7個問題你一定要了解

【1、孕期要做多少次B超?】

A: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並非是絕對的,需視孕婦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講至少得做3次B超檢查:

1.第一次檢查時間是在孕18-20周,此時可確定懷的是單胎還是多胎,並可測量胎兒頭圍等。因為這一階段胎兒B超多項指標誤差較小,便於核對孕齡。

2.第二次檢查時間安排在孕28-30周。此時做B超的目的是了解胎兒發育情況,是否有體表畸形,還能對胎兒的位置及羊水量有進一步的了解。

3.最後一次檢查是在孕37-40周,此時做B超檢查的目的是確定胎位、胎兒大小、胎盤成熟程度、有無臍帶纏頸等,進行臨產前的最後評估。

【2、早孕期間B超要不要做?】

A:對於月經規則停經後陰道出血的女性,做B超可以儘早確定是否是宮內妊娠,早期排除宮外孕及避免宮外孕破裂大出血的發生。

早孕期B超還可以發現有無先兆流產,對於先兆流產的孕媽咪,需結合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的監測,了解妊娠的結局,必要時可能在早期要做幾次B超。

有些女性月經不規律,月經推遲後即使通過尿妊娠試驗確定了懷孕,也應該在早期做個B超,根據胎囊、胎芽大小估計現在孕周,以便推算預產期,同時超聲還可顯示妊娠囊內胎芽數目,從而確認單胎或多胎妊娠。

早孕期通過B超還可以判斷子宮是否有畸形,隨妊娠進展,有些子宮畸形極難檢出,而子宮畸形可致早期流產、習慣性流產或妊娠晚期子宮破裂等。

還有一些孕媽咪早孕反應非常重,為早期排除葡萄胎,此期應該做B超;有過胎停育病史的孕媽咪,再次懷孕後早期B超也是很有必要的。

【4、除了常規該做的B超檢查外,發生什麼情況下應該去做B超檢查?】

A:主要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1. 孕初期有陰道出血,排除是否有宮外、先兆流產或葡萄胎。

2. 妊娠周數與腹部大小不符,以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觀察是否發生胎停育。

3. 了解是否有胎兒畸形,應該在妊娠18-20周做。

4. 了解胎兒生長發育情況,是否宮內發育遲緩,大多在妊娠中晚期。

5. 臨產前估算胎兒的大小,確定是否能夠經陰道分娩。

6. 當懷疑胎位不正又不能確定時,通過B超檢查幫助診斷。

7. 妊娠超過了預產期,通過B超可以了解胎兒、羊水、胎盤等情況。

【5、懷孕22周B超看什麼】

A:孕20~24周做B超是非常重要的,此時做B超主要查看胎兒大體有無畸形,腦室有無積液,顱骨光環是否完整,脊柱是否連續,各內臟是否發育健全,胎兒雙頂徑、股骨長、腹圍是否符合孕周,胎兒臍血流數值,胎盤位置有無異常,臍帶有無繞頸等,通過這次B超對胎兒宮內發育有個綜合的評估。

如果孕期檢查發現胎兒生長不理想,通常在孕28~32周,還要做一次B超,此期胎兒面部小器官、心臟、腹腔臟器各部位發育進一步成熟完善,形態學特徵明顯,聲像圖表現更為清晰,畸形相對容易暴露,此時是再次篩查胎兒有無畸形的最佳時期,並重新評估胎兒生長狀況,及早發現胎兒宮內生長受限,便於給予宮內營養治療。

【6、B超能「超」了胎兒所有的問題嗎?】

A:胎兒超聲尚不能100%檢查出寶貝的先天問題

1.儘管超聲在胎兒醫學診斷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畢竟是利用儀器通過孕媽咪的腹壁掃查胎兒,因此其結果的精準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孕周、胎位、羊水量、孕媽咪腹壁厚度、胎盤位置、胎盤厚度、儀器性能以及醫生的工作經驗等。因此,胎兒超聲不可能做到100%的準確性,存在著一定的漏檢率和誤診率。

2.此外,由於胎兒處於一個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有些先天性畸形有可能在出生後才會更明顯地顯示出來。在超聲的報告單上以及對超聲報告解讀時,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告知孕媽咪胎兒超聲結果的局限性。

【7、唐篩和B超有什麼關係】

懷孕快16周了,醫生開單子做唐氏篩查,同時開了B超,唐篩和B超有什麼關係呢?

A:胎兒的主要器官在12孕周時已基本形成,此時通過超聲檢查可以對胎兒的整體結構進行觀察,如顱腦發育情況、腹壁是否完整、骨骼是否健全等,因此在孕14~18周做B超可以檢出腦積水、無腦兒等畸形,同時可以了解胎兒發育的大小,結合胎兒雙頂徑的數值及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及甲胎蛋白的數值,計算出唐氏兒的風險,以免因數值高危再做羊水穿刺檢查的麻煩。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寶貝傳媒 的精彩文章:

為何寶寶化身「咬人」小壞蛋?這些原因一定要清楚
母乳不易,儲備母乳營養先行

TAG:媽咪寶貝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