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雍:牢記歷史使命 助推祖國騰飛
海歸推動中國,夢想照耀征程。5月29日,由人民日報社、中國僑聯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與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聯合主辦的「中國海歸群體與改革開放40年——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北京人民日報社成功召開。以下為北京華夏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袁雍在會上的致辭發言。
北京華夏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袁雍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剛才聽了幾位領導的講話,深受啟發,現在我談談個人的感受。看到海外歸來的各位莘莘學子和優秀人才,回顧中華民族建設史上歷代海歸的傑出貢獻,我非常激動。藉此機會,我談談三點感受。
一是築夢民族復興的愛國熱情。海歸歷來是祖國建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50餘年前,在我國向半殖民地沉淪的歷史時刻,嚴復、詹天佑、鄧世昌等人身在海外,心繫祖國,學有所成後義無反顧回到故土 ,決心用自己學到的西方知識挽救時局。
解放後,大批莘莘學子突破重重阻撓,立志歸來報效祖國,錢學森同志28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參與美國尖端技術的研究,當得知他想歸國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由此受到美國政府重重迫害,並遭到軟禁,失去自由。後經過周恩來總理、中國政府和錢學森同志本人的不懈努力,他終於衝破種種阻力回到了祖國,與鄧稼先等同志一起,嘔心瀝血、艱苦奮鬥,研製出了我國的「兩彈一星」,用理想和信念,譜寫了祖國的榮耀和人生的凱歌。
改革開放後,我國欣欣向榮的面貌吸引著大批海外學子歸來。新一代著名戰略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教授,在英國已經學習和工作了18年。2008年,他看到中國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用最短的時間辭職,賣掉別墅和診所,辦好了回國手續。推動我國快速移動平合探測技術裝備研發,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堅決回國,先後擔任過「天眼」總設計師兼首席科學家,帶領他的團隊用22年的執著和和只爭朝夕的奉獻熱情,創建了中國領先全球天文界20年的「天眼」。
幾代海歸人的愛國熱情和光輝業績,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一座座豐碑,也是在座諸位的榜樣。蔡元培先生說過:「愛國之心,實為一國之命脈。」我們既對在座諸位愛國歸來的舉動表示尊敬,也希望各位踏著先輩的足跡繼續前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做出我們這代人的貢獻。
二是立足華夏國情的求實精神。西方有西方的優勢,我們有自己的特點。但我們的東方思維和因地制宜的求實精神,是西方無法比擬的。老一輩海歸從發達的西方回到落後的祖國,首先遇到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成功的主要經驗是立足中國實際,把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祖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出了更獨特的東西。詹天佑不畏條件簡陋,不畏人才匱乏,憑著獨特的構思,修建了京張鐵路,在設計理念、技術創新工期造價等方面,都創造出了世界奇蹟。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元勛,在祖國一窮二白、毫無基礎的情況下,開始了「兩彈一星」研製,他們憑著中國哲學的智慧和實幹精神,因陋就簡,因地制宜,用土辦法代替洋辦法,在設備差、時間短、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成功地研製出了中國的「兩彈一星」,實現了彎道超車。150多年來,從嚴復、梁思成到南仁東、黃大年,一批又一批的海歸人員,就是憑著這種掌握西方技術、立足中國實際的求實作風,在中華大地上書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
三是不畏艱難挫折的頑強毅力。詹天佑、嚴復、鄧世昌等生活在中華民族任人欺凌的年代,他們遇到無數艱難困苦和曲折仍舊不懈努力。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仍然一窮二白,那一代海歸人歸國後在沒有資料、沒有經驗、沒有設備的條件下,憑著頑強的毅力,一次次地失敗,一次次地探索,不斷有所收穫,有所前進。
改革開放後,雖然我國同西方交往增加,但是國外對高新技術的封鎖依然嚴格。黃大年、南仁東等這一代的海歸人,憑著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時代賦予他們的歷史使命,譜寫了海歸報國的新篇章。
當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的科學技術雖然有了很大進步,物質生活有了較大提高。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希望新一代海歸人繼續發揚過去幾代海歸的精神,不怕艱苦困苦,不怕挫折失敗,始終保持堅忍不拔的精神,奮勇開拓,大膽探索,努力創新,用自己新的成果,為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謝謝!


※10條黃金生存法則
※特朗普最新表態發生變化!這是什麼戰術?
TAG:人民論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