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乞宥言官去權奸以章聖德疏》有感讀書人的信仰

讀《乞宥言官去權奸以章聖德疏》有感讀書人的信仰

陽明先生的「心學理論體系」很多都是體現在其遞給皇帝的摺子、與親朋好友以及弟子的交流中形成的。今晚讀《乞宥言官去權奸以章聖德疏》一文便是距今511年,陽明先生遞給皇帝的一本勸諫的摺子。1506年,武宗正德元年,陽明先生三十五歲,在京師時任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當時宦官劉瑾專權,劉瑾逐劉健、謝遷,激起士人共憤,南京科道言官戴銑、薄彥徽等人因參與上疏請求保留劉、謝二人,因為觸怒宦官劉瑾被逮捕而下獄。陽明先生此諫不僅沒能救下戴銑,戴銑最終死於昭獄。陽明先生也因此得罪宦官劉瑾和皇上,被貶謫貴州龍場驛驛丞。

陽明先生被貶貴州龍場,讓我想到近日在看的電視劇《大南遷》,這部電視劇是講述唐朝時「兒皇帝」李儇,把國事全權交給宦官田令孜,田令孜以籌集剿滅黃巢起義軍餉為由對各地鹽稅夥同馬仔對鹽稅進行剋扣中飽私囊。當朝宰相劉允章門徒監察御史利中漢受命查鹽稅窩案而得罪田令孜,利家背負「滿門抄斬」之罪從長安一路南下歷經黃河、鄱陽湖、武夷山最後到達贛南的經歷。唐朝的劉允章、利中漢和明朝的王陽明、戴銑、薄彥徽雖然相隔千年,但經歷又是如此的相似。

古往今來,無數的孺門讀書人,為了他們內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不僅嚴格要求自己恪守內心的良知,遵守社會規則,喜歡為社會骯髒事「打抱不平」。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換來的是清貧的生活,有的人因為得罪小人受迫害連安穩的日子都過不安生。「愚昧」的讀書人到最後只換來一個身前身後所謂可敬的「虛名」,在一些「聰明人」看來這是非常不值得的買賣。

其實讀書人誰又不知道直言勸諫可能會因為損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遭來對自己乃至整個家庭的不利呢?但從古至今,為何一個又一個「愚昧」的讀書人為了他們心中的真相和真理前赴後繼的去犯這樣同一個錯誤?謙謙君子不與小人同流合污,他們甚至以自己生命的代價捍衛內心的良知。所以留下了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豪邁、傳送千古的名篇。堅守內心的良知和同流合污一步之遙,但他們依然像飛蛾撲火般前赴後繼去堅守內心的良知,我想這就是讀書人的信仰吧?

我們常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時代在變,但人心卻似乎沒有怎麼改變。滾滾時代大潮、身邊的故事總是在驚人相似的輪番重演。文化,是一個名詞,它不是指學歷,而是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和一種獨立自由的人文精神;文化也是一個動詞,是用文來潤化人心的一種行為。「講讀歷史,彰往而知來;善擇群書,樂之者敏行。」,我們只有通過讀書讓自己「明心」和「凈心」,凈心才能看明自己的內心,看明了自己的內心就看清了整個世界。■

二O一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凌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夜讀 的精彩文章:

TAG:人文夜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