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和收藏是兩碼事,可別搞混了!
隨著賞石隊伍的不斷壯大,對於賞石的分歧似乎也在逐漸增多。其中,最大的分歧莫過於「懂石與不懂石」之說了。有一種觀點認為:賞石是一種文化,必須秉承格物致知的精神,不斷去學習它、研究它,並儘力弄懂它,才有可能接近或領悟賞石的真諦。相對的觀點則認為:賞石本就是一項閑情雅趣,但求一樂而已,並非只有懂的人才有資格玩,何必那麼較真?
洞天福地(靈璧石)
這兩種觀點雖然針鋒相對,卻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其實,這並非孰對孰錯的問題,而是因初衷與目標不同所致的對於賞石理解的差別。持「但求一樂、懂不懂無所謂」觀點的石友多是以鍛煉身體、愉悅心情為初衷,而持「格物精神、要把賞石弄懂」觀點的石友多是以收藏為目標。換句話說,一個是奔著玩樂去的,一個是奔著收藏去的,道不同怎會相而為謀?
詩書(長江燙畫石)
既然是奔著玩樂去的,多是隨心所欲、自娛自樂的。他們既不想被各種條條框框所束縛,也不願被別人指手畫腳,更不會隨便為外面的世界所動。大多數時間,只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對石頭的欣賞多是感性的、片面的。當地有什麼石頭就玩什麼石頭,並常以唯一性來評判石頭的優劣。
空靈(太湖石)
而奔著收藏去的,就要複雜的多。首先,要煉就一雙慧眼,察他人所不覺,辨他人所不辨。其次,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買他人所不能買,收他人所不能收。再次,要有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閱歷,以賦予石頭更高的文化及收藏價值。他們對石頭的欣賞多是理性的、整體的,而且會用自己對各類藝術品及美學的理解來選擇自己的藏品。
避雨(英石)
賞玩和收藏,雖僅一詞之差卻有著雲泥之別。收藏,看似個人的事情,但事實上,人類的文明就在這個過程中薪火相傳,永載史冊。因此,收藏往小里說是每個人心中的文化積累,往大里說就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積累,它既關乎個人,又關乎民族和國家。其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與文化一起遠行。若一個人以收藏為目標,他就需要不斷地學習並加以實踐。
大空山(藏玉)
這並不是說奔著玩樂去的石友就完全不用學習而奔著收藏去的石友就一定都特別愛學習,玩而優則藏者也大有人在,藏而劣則玩者也並不少見。這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很多改弦易轍者。不得不說,在目前的賞石界具備收藏條件的人並不多,畢竟奇石收藏的門檻要遠遠高於玩石頭的。
邀月共飲(彩陶石)
賞石的心態並無對錯之分,但賞石還是有好壞之別的。你若有志於成為一名奇石收藏家就有必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精力甚至是金錢去儘可能把石頭弄懂、把賞石文化搞明白。即便僅僅是玩玩,若多用點心也可以把石頭玩得更好。到那時,從中得到的樂趣只會更大更多。
青山江晚(長江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