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竟能除脾濕,還能固中氣

竟能除脾濕,還能固中氣

國老養生

守護健康

白朮[bái zhú],產於安徽等地,白朮為菊科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白朮一般指的生白朮,用沙土或者麥麩炒之後稱為炒白朮。《長沙葯解》:味甘、微苦,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補中燥濕,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養胃氣,降濁陰而進飲食善止嘔吐,升清陽而消水谷,能醫泄利。

食膳與實際應用

白朮還有生白朮和炒白朮之分。炒白朮的製法是炒制中的麩炒法,先將麥麩在鍋內翻炒至微微冒煙,再加入藥物或食物,炒至表面微黃或較原色深為度,篩去麩後冷卻保存。此法可健脾益胃,減去原料中油脂。

白朮功效

1.止血

凡治大咯血氣脫,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旋以白朮100克,米湯疾火煎服一大碗,葯後二小時血止神清,肢和脈起,竟未複發。亦以之治肺結核大咯血,居經不行,每晨晚各以米汁調服白朮粉一匙,一月後血止經行,體漸康復。血證當以胃藥收功,土厚火斂,信而有徵,可供玩味。

2.通便

人知白朮止瀉,殊不知白朮既能燥濕實脾,復能緩脾生津,津潤則便暢,凡老年人便秘,以白朮30克煎湯服之,可治腸液枯燥,使大便通暢。

3.浮腫

白朮與赤豆煎服。昔在自然災害時期,浮腫痛比比皆是,投之多驗。

4.小兒單純性泄瀉

生白朮、生扁豆同煮元米粥,日服二次,頗效。

5.預防哮喘

夏令以白朮煎服,日服二次,培土生金,冬病夏治,常服可控制哮喘病發作。

6.耳源性眩暈

白朮與茯苓各15克,煎服其汁,有治療效果。

7.保健

《神農本草經》曰:久服輕身。寇宗奭稱:「嵇康曰……餌術、黃精,令人久壽。」余則從「脾統四臟」之理論出發,囑久病者服之,促進康復,收效頗捷。

關注國老微信公眾號

歡迎後台諮詢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青青子衿/你鬧的脾氣,都是在說要2018.19期
孩子愛頂嘴,父母除了發脾氣還能怎麼辦?父母該怎麼教育才好呢?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