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烏龍茶仙子:我的標準可不「烏龍」

烏龍茶仙子:我的標準可不「烏龍」

茶與標準法律系列之九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面。

——盧仝

古代文人墨客往往一扁輕舟,一縷茶煙,隨水而下,共適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或三三兩兩,曲水流觴,焚香煮茶,書生意氣,報效國家。倘若細究起來,倒也算得上是「茶香與抱負齊飛」了。在這中間,可少不了本仙子——烏龍茶。

之前推送中講了很多其他仙子——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等。看到她們都那麼優秀,我可不能輸陣。推薦性國家標準(GB_30766-2014)《茶葉分類》規定,我們烏龍茶,是「以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為原料,經萎凋、做青、揉捻、乾燥等特定工藝製成的產品」。加工工藝獨特決定了烏龍茶品質特定,也就使我得以特立獨行——我就是我,是製法、品味、感官完全不一樣的烏龍茶仙子。

我們烏龍茶是一個大家庭,分了五大類,有姐妹五個呢!大姐閩南烏龍茶,是採用閩南地區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經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的呈圓結形或捲曲形產品;二姐閩北烏龍茶,是採用閩北地區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經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的呈條形產品;三姐廣東烏龍茶,是採用廣州潮州、梅州地區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經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的呈條形產品;四妹台式(灣)烏龍茶,是採用台灣地區特定品種或以其他地區特定品種的鮮葉,經台灣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顆粒形產品;小妹其他烏龍茶,是其他地區採用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經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產品。

至於為什麼我叫做「烏龍」,這名字來自偶然間帶我來到人世間的恩人,可不是你們認為的「烏龍球」那個「烏龍」哦!一直以來,我們烏龍茶的標準可不「烏龍」。在《烏龍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30357.1-2013)中,要求烏龍茶應當具備正常的色、香、味,無異味,無異臭,無劣變,不含有非茶類物質,不著色,無任何添加劑。烏龍茶的品種有鐵觀音、黃金桂、水仙、肉桂、單樅、佛手、大紅袍等,國家均規定了具體標準。《烏龍茶加工技術規範》(GB/T 35863-2018 )規定,製作烏龍茶的鮮葉春秋茶宜采小開面至中大開面的新梢2葉至4葉,以2葉至3葉為宜;夏屬茶可適當嫩采,茶青應肥壯、完整、新鮮、均勻,這才能讓本仙子以最完美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要說的是,製作是一方面,標誌、標籤、包裝、運輸和貯藏同樣不可忽視,標誌標籤應包括產地、加工日期、等級、數量等內容,運輸和貯藏則必須分別符合國家GH/T 1070與GB/T 30375的規定。

飲茶入喉,滋味千轉百回。茶如人生,茶入水面之時亦如生命最初,蜷縮著綻放光華;茶湯鼎沸之時似人生漂泊之時跌宕起伏,風起雲湧;茶湯漸冷之時又像已入垂垂暮年心境緩和,看雲起雲落。不同時期風味不同,而這風味背後暗含著的人生哲理,正如茶葉的標準法律一樣需要細細品味。茶入喉中,感嘆入心,如此品茶,豈不妙哉?

品百茶亦如品人生,不要在本仙子這裡駐留太久,我可知道,黑茶仙子還在等著你們呢!

敬請期待之後的微信推送

撰文/龐羽

編輯/彭麗華

圖片/賀代美

錄音/龐 羽

審核/吳 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奶茶店用什麼基底茶?一篇乾貨文章帶你了解!
誰能告訴我,這茶到底叫啥名?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