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經典的火神派風格,你知道嗎?9位中醫名家用"附子"的心法

經典的火神派風格,你知道嗎?9位中醫名家用"附子"的心法

鄭欽安附子運用:








桂附乾薑,純是一團烈火,火旺則陰自消,如日烈而片雲無。


況桂附二物,力能補坎離中之陽,其性剛烈至極,足消僭上之陰氣。


陰氣消盡,太空為之朗廓. 病雖舌見黃苔,無論干黃色、潤黃色、老黃色、黑黃色,並未見口渴飲冷,煩躁惡熱,便閉等情,切不可便謂火旺熱極,當於陽虛真氣不上升處理會.

綜合鄭氏書中陰證的依據,

約有以下13點:


1.少神或無神。



2.喜卧懶言,四肢睏乏無力,或踡卧惡寒,兩足常冷。


 
3.不耐勞煩,小勞則汗出。


4.咯痰清稀或嘔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語聲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滿口津液,不思茶水,間有渴者,即飲也只喜熱飲。



9.女子白帶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飲食減少,喜食辛辣煎炒極熱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長,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黃也定多潤滑。



13.脈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說,突出在一個「神」字,凡是「起居、動靜、言語、脈息、面色,一切無神」,即是陽氣虛衰的陰證。


趁春色初至,羅列些《楚辭》植物,同賞草木芳菲。


祝味菊附子運用:








附子+羚羊角

------羚羊角治腦,附子強心,體虛而有腦症狀者最宜。古方資壽解語湯有之.



附子+石膏

------治高熱屢效。二藥一以制亢制炎而解熱,一以強心扶陽而固本。



附子+大黃

------治阿米巴痢疾其功甚偉. 阿米巴痢疾雖用芍藥湯最驗,但必須與附子、熟大黃共用,效力方著.以二藥治風疹塊,尤有特效.
附子+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寒熱往來與瘧疾.



附子+柴胡 當歸芍藥 三棱 莪術

------治療肝腫大脅肋脹滿,可使肝腫逐漸消失。



附子+柴胡、控涎丹

------治胸膜炎。



附子+瓜蔞 薤白

------治風濕性心臟病。



附子+活磁石 生龍齒生牡蠣

------(一般用附子15g,磁石50g,生龍齒和生牡蠣各用50g),如此溫陽與潛陽配伍,可以監製附子辛燥升浮之弊. 治咯血、失眠、心悸、怔忡、遺精、夢交甚驗。



附子+酸棗仁、朱茯神

------取其溫陽和營,使溫而不燥。具有強心之效力。傷寒及雜病病人的心臟衰弱,無不在處方中重用二藥。


《祝味菊先生醫案》中附子、

制川烏主要應用於以下幾方面:




溫中達表

------衛氣源於中焦,中焦虛寒,衛氣不達,則表邪留戀,症見發熱、苔白、脈虛數或浮緩、浮弦、虛浮等。

用附子、磁石、生龍齒溫中潛陽,配合麻黃、桂枝、生薑等,共湊溫陽達表之功。


●兼咳嗽或咳嗽氣逆,加法半夏、細辛、白芥子、杏仁、陳皮等降氣化痰飲;


●頭痛,加羌活、蔓荊子祛風清頭目; 


●苔膩作嘔,或苔黑膩泛惡,為痰濕中阻,加姜半夏、炒六曲、炒枳殼、藿梗等化濕消食,順氣和中;


●濕濁蒙竅,神識漸昏,舌黑而潤,汗出齊頸,酌加杏仁、大豆卷、炒竹茹、法半夏、帶皮茯苓、藿梗、陳皮、生薑等宣暢氣機,芳化淡滲。






溫解少陽--

----對於脾腎陽虛,寒濕郁滯少陽,以致少陽樞機不利之中滿嘔惡、間日寒熱、苔白脈細等症,用附子溫補脾腎,炒莪術、桂枝、姜半夏、陳皮、大腹皮、生薑、柴胡燥濕散寒,共湊溫陽化濁,和解少陽,透達膜原之功。






溫調營衛不和

------其實是營衛兩虛所致,以溫補營衛而達到調和營衛的目的。方選黃芪健中湯加減。肺主氣,宣衛氣,衛氣屬陽,故用附子、黃芪、桂枝溫陽益氣,昇陽實衛;心主營,營氣屬陰,故以炒白芍、酸棗仁、朱茯神養心營;營衛源出於中焦,故以炒白朮、姜半夏、陳皮健運中州,以資氣血生化之源,並使補藥靈動不滯。常用於體質虛寒患者外感病後期的調理。


●若病後納少,脈細緩,加生谷芽、炒六曲、炙雞內金等和中開胃之品, 


●汗多,加重白芍用量;


 ●夾痰濕,加白芥子、半夏。






溫中導滯

------寒濕傷中,積滯內停所致的腹痛、下痢病症初期,用制川烏溫中散寒,燥濕止痛,配以酒軍攻積導滯,兩者配合,成為溫中導滯的主葯,酌加淡乾薑、木香、法半夏、桂枝、大腹皮、蒼朮、檳榔、吳茱萸、羌活、葛根等以助溫中、燥濕、行氣、昇陽、導滯之力,有時還佐以炮姜炭澀腸止瀉。


●滯下好轉,減去酒制大黃。待滯下瘥後,轉從溫補腎而收功,藥用附子、肉蓯蓉、巴戟天、破故紙、乾薑、炒白朮等溫補脾腎,佐以半夏、生谷芽、大腹皮調氣疏中。






溫中化濕

------中寒脾弱,水濕內生,下注為帶下;溢為浮腫、溲短;中阻為胃痞;濁不降清不升,則為頭昏、便秘。以附子溫脾,佐以大腹皮、帶皮茯苓、姜半夏、生薑、炒白朮、川桂枝、藿梗、西砂殼等通陽順氣,健脾燥濕,芳化淡滲之品,用藥頗為靈動。


●帶下症,加大黃炭、炮姜炭、白雞冠炭、葫蘆巴、桑寄生溫腎固澀。






溫腎化氣-

-----淋病後,腎虛氣化失司,會陰脹痛,脈細緊。用溫腎化氣之法治療。制川烏既能溫經散寒,又善通利止痛,以之作為主葯。腎主二陰,厥陰肝經繞陰器,故配以淫羊草藿、葫蘆巴、金鈴子、小茴香、橘核溫腎暖肝,以助下焦氣化,再佐以黑大豆、車前子、藿梗升清降濁,通利水道。





溫養筋骨

------肝主筋,腎主骨。肝為罷極之

本,腎為作強之官。肝腎虧虛,則筋骨失養。對於肝腎虛寒、筋骨失養的下肢痹痛症,用藥以附子、巴戟、淫羊藿、桑寄生、當歸、黃芪溫腎暖肝助陽為主,佐以桂枝、川牛膝、獨活通利下肢經脈,此法偏於溫補肝腎陽氣,兼能通利經絡.






溫陽潛陽

------

●心陽虧虛,陽失潛養,而致失眠,脈細遲,藥用附子、炒白朮、炮姜溫陽健脾,茯神、棗仁、龍齒養心潛陽寧神,並佐以生薑、半夏、生谷芽和胃以安神,健中州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對於肝腎陽虛,虛陽上並,以致絡傷血溢,咯血身熱等症,用附子、補骨脂、菟絲子溫補肝腎,扶助元陽;黑錫丹、生龍齒、牡蠣、朱茯神潛斂虛陽;三七、炮姜炭止血;法半夏、蘇子、百部、玉蝴蝶肅肺降逆。


●虛陽上浮,也可見於陰陽兩虛,陰不斂陽,陽虛不潛。心腎水虛,真陽泄越。用附子、生牡蠣、黑錫丹、生龍齒、朱茯神、破故紙、覆盆子、巴戟天等溫腎納氣潛陽的同時,以雞子黃育陰配陽。


徐小圃附子運用:





徐氏用附子的指征是:


神疲、色淡、肢清、脈軟、舌潤、小便清長、大便溏泄不化,但見一、二症,便放手應用。



治丹痧、濕溫等熱病身熱肢冷------溫清並用

;


暑熱渴飲溺長------溫清潛澀兼施;



噤口痢雖涕淚俱無,口渴引飲------亦毋需專事養陰而以附子建功;



盜汗、不寐氣陰兩虛------寓溫陽於育陰中;



走馬牙疳腐爛出血,口氣穢惡,並兼小便清長------乃胃火熾盛而腎陽不足,寒藥中加一味附子一劑即效。


濕溫重證------加附子等溫藥。

陳蘇生附子運用:溫陽四法





溫潛法

------溫陽藥與潛鎮藥牡蠣鼈甲 龜版 磁石等同用,有引火歸元、導龍入海的作用。適用於陽浮於上、上盛下虛之類病症



溫滋法

------是指溫陽藥與滋陰藥如生地、白芍同用。適用陽衰而陰亦不足,證見虛煩懊,失眠怔忡,肢節酸楚者。



溫通法

------溫陽藥與通利藥同用,臨床常用來治療痰飲諸症。常用附子配伍澤瀉、帶皮苓、大腹皮,淡滲利水;配蒼術、川樸、陳皮,燥濕健脾;配牡蠣、白芥子,消飲散結。



溫泄法

------即溫陽藥與解毒泄濁藥同用。常用於陽氣衰微,穢濁凝聚諸症, 常用附子配伍解毒泄濁葯土茯苓、忍冬藤、連翹、白薇。



徐仲才附子運用:






附子與清熱藥同用------治療一些急性傳染病合併心衰。



脫水見明顯陰虛徵象,他認爲陽亦隨之而虛------用附子理中才是治本之策。



支氣管擴張見有咳血的病人------ 除面紅赤、脈洪大等實熱症狀明顯者外,常在宣肺化痰的同時,配附子以溫腎陽,黃芩、茜草之類清肺止血。

高血壓病人中脈細、夜尿頻數者------表現爲「上盛下虛」,用附子溫下,常可使「上盛」減輕,此即「引火歸原。



慢性蕁麻疹------久

發不已,症情頑固,具有虛實寒熱夾雜的特點,法當寒溫補瀉並施,重用附子振奮機體抗病能力, 三黃瀉火泄濁。

章次公附子運用:





溫病如見:面寒黃晦、脈搏細數。面黃神萎,兩脈浮數。神氣蕭然、兩脈沈細不鼓指

0

、兩脈不整調。脈微欲絕。面容黯淡。必須著力扶正強心,保護陽氣顧護陰液。用藥則常以附子配生地。

盧鑄之附子運用:




人生立命乃心火、腎陽,故只有補火消陰才能卻病延年。

盧崇漢附子運用:




中醫陰陽學說,它存在陽主陰從的關係。

陽氣對我們人體生理病理影響。


不管是生理上或者病理上,它都有其廣泛的影響,它是極其重要的。


比如,心沒有陽,血就不能正常地運;


脾沒有陽,水谷就不化;


肝沒有陽,就不能正常地疏泄,不能正常地藏血;


肺沒有陽,宣降的功能就會失常,不能正常地宣降;


腎沒有陽,就可以導致濁陰凝閉。;陽與陰,就是陰陽的升降之理,盧氏崇尚「陽氣宜通」. 陽始終保持在「通」的狀態。




陽升,陰才能正常地降;

陽降,陰才能正常地升。陽氣的布運,如果沒有陽氣的布運,陰陽的升降就不可能。


陽氣的布運,反過來講,它是陰陽升降的必備的前提條件。


在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盧氏認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因為機體的陽氣的虛損、鬱結,或者邪氣傷陽。這樣導致的發病。


在治療方面,從治療的角度來看,盧氏強調扶持和溫通陽氣是一個極端重要的治療原則。


「立極之要」,「陰陽之理」,它實際上包含了從自然界到人體都是以陽為主的,以陰為從的道理在裡面。


正如我們人體,以及對自然界的天文,氣象,曆法的認識,以及萬物的生長存亡的變化,都決定和依賴於太陽。


「人之生存,純在天地之中。陰陽之立,五行之間。一切動靜都隨陰陽之機而轉。業醫者,須識得《內經》說的『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它說明了陰陽的虛實、變化的盈縮都隨五行變化當中,上、下、內、外,息息相通。從這個人體來講,一刻都不停息。



我們人體生命有活動,它始終存在著陽主陰從的關係。


就是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都是存在著陽主陰從的關係。也就是在陰陽的動態平衡的、陰平陽秘的狀態也是以陽為主導的陰陽的動態平衡,以陽為主導的陰平陽秘。


從生理和病理上來看,生理活動,它是病理變化的一個基礎,因為病理就是生理一種異常狀態的反映。
在人體的生理方面,陰陽二者的關係始終應該是陽氣佔主導地位。


而在病理方面,那就是陽氣為主導地位的陰陽二者關係遭到破壞了,而引起的臟腑功能失調。


在臨證上的陰虛,它的本質仍然是陽的不足。


這陰陽二者(陽的不足)關係遭到了破壞,陽氣化生陰精的功能受到影響,從而才會出現陰陽這兩者協調關係失神,要調整這個失神的狀態,仍然不能夠脫離重視我們人體陽氣的這一根本. 薑桂附,對於陰虛病人,只要配伍適當,不但不禁用,反而還能起到輔助協同的作用。


不但它不會傷津耗液,而且它還能夠促進津液回生,從而起到陽生陰長的作用.
盧氏提出了「人身立命,在於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於以火消陰。」 談到治病立法應當以扶陽為核心。


病在陽者,扶陽抑陰;病在陰者,用陽化陰。


如果水液、濁陰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化解,最容易瀦留壅滯於舌表現出來,所以舌往往有齒痕。一旦舌有齒痕,更能夠判定它是水濕壅滯的一個鐵一的指征。

真武湯法:




寒結於下,不能化下焦之陰也。是為寒水阻滯而設。

麻黃附子細辛法:




治療陽氣虛,感受外邪者。


有極其強大的宣肺散寒,溫通肺陽,開竅啟閉的功力。用來治療寒邪困阻腎陽,窒塞清竅而引起的疾病.

戴雲波附子運用:






認為凡外入之風寒濕邪氣,非用辛溫大熱之品不能逐之。擅用烏頭配合附子、姜、桂、麻黃之類大辛大熱之品治療風寒濕痹證,其療效顯著.。


(作者:小師妹)




1






閱讀延伸:


著名中醫學家吳附子,經典的火神派風格,你知道嗎?




人稱「吳附子」的吳佩衡,是著名的中醫學家、雲南四大名醫之一,從醫六十餘年,大力倡導經方,強調陰陽學說為中醫理論的精髓,辨證論治為臨證診療的準則,他尊古而不泥古,畢生堅持自己的信念,始終保持著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為中醫學貢獻了一生。吳附子臨證經驗豐富,堪稱火神派風格的經典,「吳附子」的經典到底是如何體現的?且看正文!






出於研究的角度,作者將火神派分為廣義火神派和經典火神派。只要重視扶陽,廣泛應用附子就是廣義火神派。所謂經典火神派,是以鄭欽安為宗師,以其學說和用藥法度作為標誌。用藥法度主要意味著兩點:①擅用附子;②選方以經方為主,用藥簡練,每方多在五六味或七八味之間,加減不過一二味、二三味,法度謹嚴,決不胡亂堆砌藥物,達到鄭欽安所謂「理精藝熟,頭頭是道,隨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地步,是為「經典火神派」。


吳佩衡是火神派最忠實的傳人,稱得上鄭欽安之後火神派第一人,可以說是經典火神派最突出的代表。下面分析其用藥特色,來證明這一點。

一、擅用經方,可治萬病


吳佩衡推重仲景學說,認為「《傷寒論》活方活法,可治萬病而有餘」,《傷寒論》「方雖百餘……足以盡治萬病而有餘,此余之所以拳拳而服膺也」(《醫驗一得錄》)。因此,他擅用經方。在《吳佩衡醫案》中,總計89案,使用經方者即達76案,佔全部案例的85.3%。最常用者,陰證用四逆輩十方37案,認為「只要切實掌握此十方,且能圓通運用,即可治療百數十種比較疑難之病,其功用亦不小矣」。十方如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豬膽湯、四逆人蔘湯、茯苓四逆湯、乾薑附子湯、白通湯、白通加人尿豬膽湯,吳萸四逆湯、甘草乾薑湯等,還有大回陽飲也應歸入此類。此外,麻黃附子細辛湯8案,含附子方如真武湯、烏梅丸等6案,看得出,多系經方。


陽證用方主要是白虎湯、承氣湯、麻杏石甘湯、黃連阿膠湯等,約佔陽證用方的80%,同樣也是經方為主。之所以讚賞吳氏擅用經方,當然是因為經方療效確切。清代名醫汪蓮石說:「究竟從傷寒入門者,自高出時手之上。」劉渡舟說,經方「有鬼斧神工之力,起死回生之妙」。學習吳佩衡,就應該大力傳承經方。


應該指出,吳佩衡運用經方是純正的,大多數用原方,加減藥物審慎,一般不過一二味。

二、用藥簡練,不超過十味


吳佩衡常說:「用藥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只在精。」故其處方藥味少,一般不超過10味,這一點十分突出。他一生欽佩三位醫家:張仲景、鄭欽安和黃元御,認為後「兩人對仲景學說均有較深入的認識及闡發」。但他對兩位的用藥風格卻有褒有貶:黃元御「理論認識深刻,惜乎臨證不足,用藥多駁雜不精」;「鄭欽安用藥得體,辨證確切」(《著名中醫學家吳佩衡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專集》)。


對黃元御用藥「駁雜不精」不無差評,鄭欽安「用藥得體」則表讚賞。所謂「用藥得體」,應該就是「經方為主,用藥簡練」兩條原則。所以說,吳佩衡是經典火神派的突出代表。


有學者指出:「方葯精鍊為吳氏的用藥特點。葯無次序,兵無紀律,兵力分散,藥力相抵,欲破敵愈病者鮮矣。故吳氏用藥不雜掣肘之劑,崇尚仲景方葯法度,守之而不泥,變之而不悖。」


亦指出:「吳氏用藥不尚繁蕪,唯求力專,君、臣、佐、使朗若列眉,反對用藥『牛屎拌馬糞』,沒有目標,不分主次,雜亂相投,反使藥力自毀醫手。每取勝於四五味之間。」


「蓋天下之病,變態雖多,其本則一,但摧其堅,奪其魁,拔其本,則諸症盡除。陽氣亢極,但用純陰之劑,不雜一毫陽葯,育陰正以濟陽;陰氣極甚,但用純陽之劑,不雜一毫陰葯,扶陽正以濟陰;病在表則辛散以汗,不混一毫里葯,表解而里自和,所謂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若不洞察真諦直取其本而面面俱到,廣絡原野,則必事倍功半,徒勞而已」。


觀吳氏各案,法度嚴謹,用藥專精,每方不過四五味、七八味,不超過10味,藥力既專,功效卓著。《吳佩衡醫案》89案中,以初診處方用藥統計,用藥在8味以內者62例,佔71.3%;10味以內者80例,佔91.6%。《醫藥簡述》所載14案的處方用藥最多者10味,有3例;用藥最少者4味,佔4例,6味葯者5例,7味葯者1例,8味葯者1例。絕大多數經2~3診則愈。可見吳氏辨證恰當,用藥精鍊,效專力宏。許子建教授在輓聯中有句:「悟徹《傷寒論》精微,用藥處方不超10味。」(《著名中醫學家吳佩衡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專集》) 「不超10味」,確實說到點子上。陰證如此,治熱證亦如此,僅舉一例。


春溫案


曾某,男,年20歲。於1924年2月患春溫病3日,脈來浮數,發熱微惡寒,頭疼體痛;面垢,唇赤而焦,舌苔白而燥,尖絳;渴喜冷飲,小便短赤。此系春溫病邪熱內壅,外有表邪閉束,遂成表寒里熱之證,以麻杏甘石湯主之。


麻黃12g,生石膏30g(碎,布包),杏仁10g,甘草6g。


服1劑後,俄而汗出淋漓,脈靜身涼,霍然而愈。



按:


本例春溫選用麻杏甘石湯,原方4味葯不加不減,堪稱簡練;1劑即霍然而愈,是謂神效。如此簡練的用藥風格,應該說是一種境界,一種工夫,需要多年修鍊。明代川醫韓飛霞說:「處方正不必多品,但看仲景方何等簡凈。」「簡凈」二字說得傳神。當我們看到吳佩衡用大回陽飲4味葯治癒肺膿瘍重症、寒閉、麻疹危證、癲狂等厥脫重症,用白通湯加肉桂4味葯治癒原省立昆華醫院院長秦某的兒子、前昆明市市長曾某兒子的重症傷寒病、發熱多日不退時,除了欽佩其膽識,還應該感慨其用藥之簡煉,挽回如此重症,後輩恐怕至今難以企及。《洛醫匯講》有一句話說得好:「用方簡者,其術日精;用方繁者,其術日粗。世醫動輒以簡為粗,以繁為精,衰矣哉。」用方繁簡,亦即用藥多少,確實可以作為衡量醫術高低的一個標準。




吳佩衡主張


「正治之方決勿夾雜其他藥品,如果加入寒涼之劑則引邪深入;加入補劑則閉門留寇,必致傳經變證,漸轉危篤費治。」(《醫藥簡述》) 例如他用四逆湯合五苓散治腹水、水腫的幾個案例,幾乎不用五苓散中的白朮,可能是嫌其壅補,不利於水濕。



經典火神派是一種較為純正的境界,一般人不容易達到。只有吳佩衡、范中林、黎庇留等幾位大家才有這種風範,堪稱典型代表。


從以上兩章可以看出吳佩衡的學術套路,主要是以《內經》《傷寒》及鄭欽安為宗,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曲靖地區中醫院名譽院長韓統勛先生曾贈寫一聯,對此概括得十分到位:「學邃《靈》《素》究陰陽,術繼長沙闡筇南。」其中「靈素」指《內經》,「長沙」指《傷寒》,「筇南」則指鄭欽安。(《著名中醫學家吳佩衡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專集》)


為什麼稱吳佩衡為經典火神派?當然因為他具備經典火神派的風格。誠然,其學術源於傷寒派,事實上包括鄭欽安在內的經典火神派,都是在傷寒派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但與傷寒派又有不同,可以說青出於藍,而不同於藍。其不同之處,簡單點說,就在於對附子的廣用和重用上,在劑量、應用範圍方面有所突破,超出傷寒用藥法度,從而使得吳佩衡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顯然吳氏聲望不是一般傷寒醫家所可比擬的。



作者認為


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前提下,培養一種學術個性、學術特長是應該鼓勵的。說實話,大多數名家確實是因為某方面特長而聞名的,像民國時期的北京四大名醫、滬上十大名醫,這些當年叱吒醫壇的名醫各有一手,特長就是他們的招牌。像北京施今墨善治內傷雜病;上海顧筱岩擅治瘡腫,人譽「疔瘡大王」;上海張驤雲善治傷寒病,民間有俗話:「得了傷寒病,去找張聾甏。」(張氏因為耳聾,人稱「張聾甏」) 如同京劇四大名旦那樣各領風騷。




小結:


吳佩衡是火神派最重要的傳人之一,經典火神派的代表。他忠實地傳承了鄭欽安的學術思想,強調陰陽學說為中醫理論的精髓,長於使用經方,擅用附子,膽識過人。在重用附子、廣用四逆湯等方面較鄭欽安有過之而無不及,值得認真學習與繼承。





(作者:張存悌、顧樹華)

本文選自《

吳附子:吳佩衡

》,版

權歸原作者所有。



輕鬆艾灸-磁療艾灸貼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寒


火神派的溫陽九法


中醫火神派的醫理


神奇的中醫火神派(不得不知)


扶陽思想的核心與運用


「扶陽」藥物的巨大作用之續 - 由成都人怕"麻黃"想到的


「扶陽」藥物的巨大作用,在於溫通十二經絡,而非補腎陽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二十四式太極拳(動畫演示),趕緊練習吧!
最喜歡的經方整理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