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導彈發射失敗 俄指責中方操縱失誤 我專家開蓋證明:俄貨有問題

導彈發射失敗 俄指責中方操縱失誤 我專家開蓋證明:俄貨有問題

S75對空導彈(俄國編號,也就是西方所謂SA2)系統拉來了制導武器防空的時代。很多人或許多S75系統很熟悉——巨大高聳的對空搜索雷達,外形獨特被稱為「扇曲」的制導雷達和竹竿一般的修長的導彈。從俄國進口的S75系統也是解放軍第一種制導對空利器,讓我國具備了高空打擊能力,配合我方靈活的、出人意料的戰法,更是把裝備的性能發揮到了極致,讓敵軍戰機損失慘重,創造了防空史上的很多經典戰例。

S75發射

不過,這種從俄國進口的導彈來到我國初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倒不是我們的戰士,而是俄國產品的質量問題——俄國人那種「不注重細節」的「豪爽」性格竟然帶到了導彈系統的製造上。這種精密、略顯嬌貴的昂貴高科技兵器可是不允許絲毫偏差的。

S75導彈

最先接受換裝訓練的是脫胎於我高炮部隊的導彈1、2營。1959年初,兩個營和來華全程指導訓練和培養導彈技術人才的俄國專家一起來到荒漠靶場進行第一次實彈打靶,檢驗訓練成績。軍官、士兵、和技術人才都得到了俄國專家的大量知識傳授,學習的極其刻苦,具備了實戰能力。

導彈發射

2營在打靶中,第一發導彈在發射升空後10秒後,竟然沒有繼續爬升(防空導彈嘛,肯定是往上飛),而是突然墜地爆炸。在場所有人都震驚了——大型對空導彈在今天看來都是極其昂貴的,更何況那個時代。但在隨後的檢查和自我反省中,全營上下和我方技術人員反反覆復過了很多次,硬是沒有找出操作和維護上的問題:這些寶貝每個人都把導彈和設備看得比自己孩子還要重要,操作上小心再小心,恨不得比教程還要規範。

制導雷達

有人提出:會不會是俄國貨的質量有問題?結果大家邀來俄國專家共同見證,當著俄國人的面打開了制導雷達內部核心設備的蓋子——這個蓋子還貼著原廠的封條,證明出廠後就從來沒被打開過。結果,發現是制導雷達內部元件的一個接頭在俄國工廠製作時就被接反了,引導導彈的雷達波由往天上引導變成了往地上引導,但操作的雷達屏幕上不會出現異常。把接頭接好後,在後續的第二次打靶中取得命中。俄國人在之前一直指責是我方的操縱問題,但面對鐵一般的事實也不得不承認,並賠償帶來的導彈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家 的精彩文章:

軍費2500億 戰機卻趴窩70% 空軍上將揭露實情 2天後被踢回家養老
中將設宴為戰鬥英雄接風 卻沒想到是敵軍假扮 在廁所里被捅成篩子

TAG:軍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