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農民起義為歷朝最多,為啥沒出現李自成這號人物?原因很簡單

宋朝農民起義為歷朝最多,為啥沒出現李自成這號人物?原因很簡單

古代王朝的土地兼并問題,一直是當時人與後人不斷探討與扼腕嘆息的事情。這種兼并在宋朝達到了巔峰,但為何沒有什麼農民起義?更沒有出現唐代的黃巢與明代的李自成這樣的破壞?

北宋疆域圖

宋朝並非沒有農民起義。恰恰相反,宋朝還是有可靠歷史記載以來,起義最多的一個朝代。而且和很多其他朝代不同,宋朝的農民起義從立國不久後就開始爆發,一直持續到王朝末年。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就是因《水滸傳》而為人們所熟知的方臘起義。

歷史記載中,宋朝的農民起義從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就開始了。此後更以非常密集的頻次發生,一直到1275年的滅亡前夕,還有過一次。也就是說,在前後300餘年的歷史上一共被記錄下433次農民起義。

其中有230次發生在北宋,203次發生在南宋時期。平均一年就有1.4次的現象也說明,這些起義經常是在多地同時發生。而類似方臘這種程度的大規模起義,約有5次被記錄下來。

趙匡胤生前就經歷了宋朝的第一次農民起義

所以,要說宋朝沒有農民起義,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但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宋朝的起義雖然很多,卻沒有發展成黃巢和李自成這樣的超大規模浩劫。能夠在規模上接近的也不過是北宋末期的方臘。但方臘在堅持時間、破壞力和影響力方面,都沒法同那兩位相比。這或許和宋朝比較特殊的經濟環境有關。

宋朝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時期,他的商品經濟較前代無疑有了長足的進步。這應該歸功於中晚唐時開始實施的兩稅法,將人口與土地做了切割。國家對人口流動的管制有所放鬆,官府也開始容許土地被買賣。

在這種情況下,宋朝出現大規模的土地兼并實不足奇,因為那符合朝廷允許的市場規律。相應的,地主們的規模自然也日漸龐大。以至於一些學者認為,北宋中期時就有70%以上的土地歸地主們所有。也正因為如此,宋朝的農民起義數量非常之多,可謂是此起彼伏。

但宋朝卻沒有發展出超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是為何?

正在飲茶的宋朝人

首先,地主們並非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只知享受現有成果,卻不負擔一定的義務。兩稅法的實行讓國家不再拘泥於過去的人頭稅,轉而盯上了土地所有者的錢袋子。

宋代的地主被叫做「主戶」或「田主」。他們佔有了土地資源,僱傭佃農為自己耕種,本人算是脫離了生產。但國家也就不再找耕種的佃農去直接收稅,而是找上了這些田產的所有者。因此,宋朝管理財政的官員也將這類人稱為「稅戶」。

相對擁有大量財產的田主,失去土地的人則有兩個選擇。要麼前往城市發展,也可以成為佃農。他們中也不乏把土地主動賣給田主,成為後者附庸的人,因此又稱之為「客戶」。

為什麼要把土地賣給主戶呢?因為,古代的生產條件落後,一有天災就可能成批破產。再加上朝廷徵稅針對土地所有者,自然包括了底子薄弱的自耕農。於是,很多自耕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的把地賣給了主戶,自己跑去當了客戶。這樣就不用納稅,也能把自己的部分損失轉嫁到田主的頭上,何樂而不為?

城市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稀釋了失去土地的人

那麼客戶就不擔心主戶把他們趕走嗎?當然不會,因為宋代是永佃制度誕生的時期。契約規定了佃農有著對土地的永久使用權,通常情況下地主都拿不回使用權。地主既要承擔賦稅又不能隨意換人,甚至還要承擔部分天災的傷害。結果,居然是不少地主因此破產,哭求那些簽了永佃契約的佃農們把地領回去。

看到這裡,或許你就應該明白宋代的農民起義為何很多卻規模不大。這些起義的發動者往往在其他區域內找不到足量的響應者。像方臘這樣的起義,核心往往是走私商販為主,部分地下宗教成員為輔。

方臘起義實際上是走私商販與宗教結社成員為主

這並不是說宋朝就不存在各種利用法律灰色地帶或官府背景,佔地逃稅的惡劣行徑。但宋朝的總體制度還是很好的將大部分威脅都壓制在最低狀態。(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3個明朝大臣,被李自成用3種狠毒手段處死,只因他們做了一件事
崇禎弔死時,明朝最有權勢的東廠,錦衣衛都去哪了?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