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絕望中他選擇跳樓自殺,今天我們必須還原一個真實的陳景潤!

絕望中他選擇跳樓自殺,今天我們必須還原一個真實的陳景潤!



點題目下方

歷史震驚你

關注中國頂尖文化平台



來源:銳視界(rshijie)


作者:酒居




人工智慧,在如今的世界已經不算什麼稀罕事。



語音助手、自動駕駛、家用機器人……遍布生活的各個角落,從高精尖的科技領域到最平凡的煙火氣,如同出門開車一樣簡單便利:




中國,儼然成為新一代崛起的演算法大國。



世界頂尖演算法,被如今的我們早已收入囊中。可沒有人曾想過,在

5月22日,

85年前的今天,這個對很多人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改變了整個中國,乃至深遠影響至今。




那一年的這一天,有一個人降臨到這世間。


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他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




世界數學大師稱他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

喜馬拉雅山山巔

上行走,

危險,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響世人。


鄧小平曾說,

中國要是有一千個他,真就了不得!


他就是震驚世界的華人之光,千年難遇的中國數學天才

——

陳景潤







01



他與數學的難解情緣




你無法想像的這樣一個數學天才,出生在福州市一個小鎮的貧苦家庭。




母親生下他的時候就沒有奶水,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才把他喂活過來,到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家裡還要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背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幹活掙錢。




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




他與數學似乎生來就有不解之緣:



白天,他帶小弟弟玩;晚上,哥哥放了學,他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




後來父母給他找了一所離家近的小學,送他去讀書。在所有的學科中,他特別喜歡數學,只要遇到數學,他就能夠忘卻所有的煩惱。




陳景潤對數學的喜愛和興趣是從骨子裡滲透出來的,是與生俱來的,

一切都好像命運的安排







別看陳景潤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而且勤學好問,總是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或借閱參考書。




一次下課後,他拿著一本剛從老師那兒借來的教學書邊走邊看,他只顧專心致志地看書,結果竟然不知不覺偏離了方向。




只聽「哎喲」一聲,這個讀書讀痴了的人竟然撞到了樹上。




他就是一直這麼勤奮,廢寢忘食,沒有什麼是比知識更能成為吸引陳景潤的魔力。




他最後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而且

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

數學成績全優

的記錄。






陳景潤剛升入初中的時正值抗戰,時代動亂,可知識的浸潤卻令他愈發神思敏捷。




而這時,中學裡的一位數學老師讓他的人生之路發生了根本改變,他

就是曾經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的

沈元




有一次,沈元向學生講了個數學難題,叫

「哥德巴赫猜想」

,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他語重心長地跟學生們說:

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年少的陳景潤聽了這句話,這顆數字皇冠上的明珠就在他心中生了根。




他的此後餘生,幾乎都在為這顆種子澆水,令它生根。




在1973年2月,陳景潤關於(1+2)簡化證明的論文公開發表。「陳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數學界引起轟動,專家們均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可陳景潤卻這樣認為:




「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的。」




一生謙遜、一生低調做事為人,他是因為極盡勤奮,才真正成為世上唯一一個攫取了數字皇冠的人。




02


他是一個中國人





明明取得如此大成就的陳景潤卻從不知驕傲為何物,他知道自己的成果是屬於自己的國家。







那是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寄來的國外來信。




他們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




這對於一位數學家而言,可稱得上是極大的榮譽。




可由於當時中國在國際數學家聯合會的席位,一直被台灣佔據。




陳景潤經過慎重考慮,最後決定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







他在答覆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信中寫到:




「第一,我們國家歷來是重視跟世界各國發展學術交流與友好關係的,我個人非常感謝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邀請。


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唯一能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利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目前台灣佔據著國際數學家聯合會我國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


第三,如果中國只有一個代表的話,我是可以考慮參加這次會議的。」




如果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那他甘願犧牲個人的榮耀。







到了1979年,陳景潤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去美國作短期的研究訪問工作。




在美國這樣富有發達的國度,陳景潤卻勤儉依舊。他每個月從研究所可獲得2000美金的報酬,可謂衣食無憂。




他原本可以享受研究所的餐廳,可是陳景潤每天仍是只吃自己帶去的乾糧和水果:他是如此的節儉,以至於在美國生活五個月結束後,他一共節省了

7500美元。




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




陳景潤沒有把省吃儉用的錢用在自己或家人的身上,而是把這筆錢全部上交給了國家。




他說:

「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我不能只想著自己享樂。」




什麼是一個謙恭正直的人,他就是一個謙恭正直的人。







陳景潤總是說:




「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可對他來說:科學如是,生活如是,家國情懷亦如是。






03


他是一個感恩的人




提起他的過往,有一段歷史往往不為人知。




陳景潤與江青,一個是專註於學術研究的數學家,一個是政壇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投機客,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個人,卻也因為「哥德巴赫猜想」聯繫到了一起。




1977年,陳景潤發表的《哥德巴赫猜想》讓他一度成為了科學界的泰山北斗級人物,西方學者也紛紛上門請教,好不風光。





可是時光倒退到4年前,誰都想不到家喻戶曉的科學家竟然蝸居在一間不到6平米的小板房裡面,除了一張小床,就只有一張窄長的桌子橫在中間,桌子上面全是學術類的書籍,再沒有其他東西。




整個房間陰暗潮濕,外面下大雨的時候,屋裡就下小雨。


舉世聞名的陳景潤,竟然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堅持做了三年的學術研究,直到患上了肺結核、生命垂危之時,他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前往醫院治療。



然而到了醫院,他因為沒有錢無法住院,走投無路之下他找到了在江青身邊工作的同學李志堅接濟。


江青知道了這件事後,非常憤怒: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領域內最深奧的理論,不少發達國家的高級數學專家都在研究運算,陳景潤在這方面作出貢獻,這是中國人的驕傲。而他的境況竟是這樣,我們能不管嗎?」



她當時拿出了自己一個月的津貼200多塊錢,讓別人先把陳景潤的醫藥費給墊付了,去向毛主席彙報此事,得到了許可。


就這樣,在江青的幫助下,陳景潤搬出了那間狹窄、陰暗潮濕的小屋子,住進了江青專門為他安排的60平米的房子,得以專心做學問。


陳景潤搬進去之後,並沒有上門去答謝江青的援助,他記在了心中。


後來陳景潤從報紙上看到江青自殺的事,大哭了一場。


此後的每一年,陳景潤都去江青墳墓祭拜,直到1996年逝世。


04


他是令妻子終生懷念的好丈夫




很多人都覺得數學是最枯燥的,那陳景潤也一定是個乏味的人,但其實數學是最浪漫的,陳景潤和妻子由昆的相識相愛就是一部羅曼史。








他們兩人相識時,陳景潤45歲,由昆才27歲,年齡相差18歲,他們二人的結合,在那個年代為很多人不解。




當時,陳景潤已經是譽滿天下的數學家,在解放軍309醫院療養,而由昆正是在那裡進修的醫生。




他們二人在一起後,陳景潤在一天漫不經心地告訴她:

自己當時對她是一見鍾情。




其實在此之前,陳景潤的朋友甚至中央領導都為他介紹過不少姑娘。

除此之外,來自全國各地的求愛信堆滿了他的屋中一角。




有次,由昆看到陳景潤收到的求愛信,他馬上說:

「你不要看,更不要給別人看,這些女孩還要嫁人的。」




早年的生活經歷,使得陳景潤對於溫暖和愛變得異常敏感而渴望。所以,當他有了家之後,他是個深情的男人,更是個疼人的丈夫。




記得有一次,兩人一起坐公交車卻只有一個座位,他們都不肯坐。




最後,陳景潤拉著由昆一人坐一半,而且還扶著由昆的肩說,

「這樣挺好。」






和由昆共同生活的16年,可以說是陳景潤一生中最溫馨的時光。




陳景潤去世後,由昆最怕天黑。只要一到晚上,和陳景潤在一起的片段就像電影一樣在腦中回放,由昆難以入睡,只有依靠藥物。




由昆說:

「我敬仰他的品質、人格和精神,他確實是個值得愛的男人。」




陳景潤從來沒把自己當成名人,他在單位是可以叫車的,但他從來不用,而是自己去擠公交。




他們結婚時,他已經是院士了,分到一套很小的單元房,樓下是臭氣熏天的公共廁所,

他卻十分滿足






這世界,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最珍貴的是,遇到了解。




理解一個人是一件難事,而幸運的是,由昆卻是這世上最懂陳景潤的人了。




由昆曾這樣形容陳景潤的一生:

辛苦了一輩子。病重的時候,所有人都勸他不要工作了,他卻說,「我不工作了,還要我幹什麼」。




曾經有記者問過她,陳景潤去世時,她才40多歲,為什麼不考慮再組建一個家庭,可由昆卻說:




「我邁不出這一步。而且我心裡有一個人時,我再去找其他人,對別人也不公平。我會守候先生一輩子。」






在這個中國天才的身上,處處都延綿著他這一生研習數學的痕迹。




就連陳景潤的墓碑上,都是「1+2」的模樣。




這段他奉獻一生的哥德巴赫猜想:




「1」是紅色的,代表赤子之心;「2」是白色的,代表潔白的一生;下麵灰色和黑色的部分,代表他這一生所受的苦難。




可苦難終究磨礪世人,對我們而言,

陳景潤就是「1+2」的化身,1分的信心,2分的決心,3分的恆心,拼湊出了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上萬道微積分題目,無論嚴寒酷暑,每天十幾個小時的演算雕琢,終究鑄成了一代享譽世界大師。






「他把篩法這條路走到了極致,並且告訴後人別再這麼走了。」




這個代表著中國一個特殊年代走出的佼佼者,就連如今我們的生活,也無不瀰漫著前人走腳下路的影子。




他是一名數學上的工匠,刻苦鑽研精雕細琢,幾乎做到極致;


他在數學上的地位,從未抬到多高,卻在民間公眾中影響深遠,他配得上;


他讓我們回想起,中國能有今天,日新月異的變化,離不開每一個領頭人的辛勤耕耘……




廢寢忘食,草稿紙成噸,研究一個問題,就一輩子都專註於此!







他是中國數學家的翹楚,我們在陳景潤的身上看到了專註,看到了一個數學大師應有的樣子。




作為華羅庚的得意門生,還記得曾經在哪裡看到華老對陳景潤的評價:




在我所有的學生成果里,最令我感動的是1+2

……




今天,我們緬懷這個為了數學奉獻一生的巨人,

感謝曾經的華人之光,也照亮了如今的我們。




銳視界簡介:關注微信公眾號 銳視界(ID: rshijie)有溫度,更有態度,解讀社會熱點,看清世間人性,每天中午12點,讓您的視界更開闊!




為你精選優質微信號給你生活的養料,喜歡就長按關注。


如願與聖盞妞(小編私人微信)成為朋友,諮詢、購買交流



建盞知識與心得


可掃描下方二維碼



   聖盞妞:szt18950641717  




別二維碼  免費關注

聖盞堂


文史大講堂

歷史與文化閱讀傳播門戶


微信號:WS-history



她夜聽


微信號:

iiiyeting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讀史知今


iiihistory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經典讀物



JDDWWX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她閱


SHE-READ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國學文化與生活藝術



GXWHYSHYS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思想匯聚人生


SXHJRS77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震驚你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中國女人,父母終身被澳洲視為敵人,她卻憑一己之力扭轉局勢,顛覆澳洲!她的傳奇人生,今天該曝光了!
他是最神秘的國家副主席,資產坐擁半個中國,卻在臨死前全部捐給了他…

TAG:歷史震驚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