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品選-《在山大聽莫言老師講課》

作品選-《在山大聽莫言老師講課》

去年,在我新出的一本散文集研討會上,詩人王耀東先生談到濰坊高密出了莫言這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巨匠,對家鄉文學事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可估量。他說,尤其是對像我這種草根作家的影響力,無疑更大。的確,莫言老師是中國文學的一面旗幟,更是家鄉文學的一面旗幟。我作為一個文學新人,他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即使我怎麼蹦高也無法到達他創下的高度。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總感覺到他在前面招手,督促我不能停下追求的腳步。

可能耀東老師在說那番話的時候,只是泛泛而談,並不知道莫言老師真的給我講過課。當然,聽他講過課的學生數不勝數,我只是其中幸運的一個。但莫言先生是我的老師,就不能說是高攀了。即使那時我還只是一個文學青年,不曾發表作品。

那是2003年秋後,我在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進修時,恰逢莫言老師來校授課,他是接受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邀請而來。我好像記得,他講座的題目叫作「談小說《豐乳肥臀》的創作體會」,我有幸親耳聆聽了他妙趣橫生的創作談。說起來,為聽他的講座,我還差一點跟文學院的孩子們發生了肢體衝突。說出來不怕您笑話,我一個成年人跟幾個十幾歲的孩子相互推搡,恐怕只有這一次。

當時,文學院安排給莫言老師講課用的是一間大教室,大約能容納200人左右。但面對擁有十幾萬學生的山大來講,這實在說不上大了。我和同來進修的老高同志早早吃罷飯,就向教室跑,想先下手為強,爭取搶個好位置。倒是去得極早,比我們提前進教室的不過幾十人。可把門的學生一問我們不是文學院的師生,死活不讓進。起初,我們還想矇混過關,撒謊說我們是來文學院進修的,但一聽說必須提供證件,就露了餡。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肯放棄,就跟那幾個學生理論。理論到最後,雙方就帶了情緒,相互推搡起來。後來,學生們找來管事的老師助陣,我們做了必要的解釋:一是莫言是濰坊人,我們在濟南相遇,這就是老鄉感情,你們請濰坊人講課,卻不讓我們這些濰坊老鄉聽課,實在說不過去;二是我們在山大進修時間有限,能聽一次莫言老師的課,確實機會難得,不管你們學院怎麼規定,這課我們一定要聽,要不就找校黨委邵桂芳書記評理(曾任濰坊市政府市長)也在所不惜。

管事的老師見我們態度堅決,是來校進修的成年人,又看我們能找到校領導,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放我們進了教室。我們搶到了前面第一排,能看到莫言老師的一舉一動。當時,我還沒有堅持文學創作,但自小熱愛文學的緣故,我聽得十分認真,課堂筆記做了好幾頁。我想現在去翻翻書櫥,保不齊還能找出這個筆記本。當然,叫我說出他當時的講義內容,我恐怕只能記起莫言老師笑眯眯的模樣以及他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了。但過後,我還是跑去書店買了一本《豐乳肥臀》,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倒不是想看看小說是不是像他說得一樣精彩,而是同是濰坊老鄉,又聽了他的課,就算是滿足一下好奇心吧。

此事過去幾年後,我兼職副總編的一家雜誌的總編,趁莫言老師回高密過春節的機會,正月初六七,約我去拜訪他。因為他受聘擔任了該雜誌社的名譽社長。那天剛下過小雪,路況不太好,但我還是欣然答應一塊去高密。真是不巧,剛準備動身時,我們接到高密同行來的電話,說莫言老師有重要活動,已啟程返京了。我提著給他準備的禮物,悻悻地轉身回來,跟總編說,莫言是我的老師,我準備孝敬他的禮物,咱們中午孝敬自己吧,這可是兩瓶好酒啊。

至今,除了隔著講桌,面對面聽了莫言老師的兩節課,一直未得謀面。倒是讀了幾本他的書,像《紅高粱家族》《檀香刑》等。當然,一定缺不了他獲得諾獎的長篇小說《蛙》。讀莫言先生的小說,首先感受到其語言的穿透力,其次是他運用民族文化特色與魔幻現實主義相結合,深刻揭示人性的創作模式,讓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這個自稱從小好講故事的農民兒子,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筆耕不輟),硬是從高密的紅高粱地里,講到了世界最高文學殿堂的領獎台。正像著名詩人、劇作家黃亞洲先生一篇散文題目《聞莫言摘獎,喜從中來》說的一樣,莫言先生獲獎時,我著實興奮了幾天,想來這與在山大聽過老師的課不無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鬥文章 的精彩文章:

TAG:半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