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價幾十元賣幾百元 消費者抱怨眼鏡高利潤卻無選擇

進價幾十元賣幾百元 消費者抱怨眼鏡高利潤卻無選擇

原標題:幾十元拿貨,幾百元賣給顧客;大品牌限定最低售價

一些消費者抱怨眼鏡高利潤卻別無選擇

6月6日第23個「全國愛眼日」即將到來。近些年,眼鏡價格持續上漲,有關眼鏡行業暴利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工人日報》記者近日在走訪中發現,很多消費者認為眼鏡行業是高利潤行業,但沒有辦法,只能接受現狀。

5月20日至27日,記者先後來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一些眼鏡店,發現鏡架價格和鏡片價格不等,便宜的幾百元,貴的則要幾千元,會員顧客一般都能打折。

鏡框的形狀、顏色、輕重、質量,鏡片的薄厚、耐磨度、防輻射等保護功效都是眼鏡購買者綜合考慮的因素。而隨著功能的增多,價格也上去了。但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只能靠一段時間的佩戴體驗來判斷是否物有所值。「我並不知道每項功能應該貴多少。眼鏡於我而言是必需品,不能不換。總想著一分價錢一分貨,就當買個心理安慰。」北京一位消費者說。

位於北京市潘家園附近的眼鏡市場以平價著稱,不少眼鏡店都從這裡拿貨。「他們賣給顧客一二百元的眼鏡,我們批量拿的話,幾十元可以到手。到店再賣時,還會加價一倍以上。」河北一家經營多年的眼鏡店店主白先生表示,品牌店、連鎖店都是直接從工廠進貨。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省去了中間商環節。從眼鏡出廠到最後的零售,利潤確實比較大。

對於售價高的問題,天津市北辰區一家眼鏡店的店主告訴記者,很多大品牌都會給零售參考價,店裡能打的折扣也是固定的。

實際上,2014年,國家發改委對依視路等鏡片企業壟斷開出千萬元罰單,但到目前為止,品牌眼鏡仍對鏡片最低售價進行限定。

上述眼鏡店店主表示,這幾年眼鏡質量提高、款式增多,進貨成本、經營成本都在漲,這些都要考慮。「房租這兩年翻了兩番,能佔到我全年營業額的一半。」

白先生也表示,購買機器、配備技術性從業人員、售後服務等費用都應該計算到成本中去。

不過,很多消費者對眼鏡行業的暴利一直頗有微詞。「不知道眼鏡的定價標準是什麼,貴和便宜的差別全靠商家的一張嘴。」在北京市海淀區某高校就讀的小於說。

對此,不少消費者表示沒有辦法。一位消費者表示,全行業都是這樣,除了接受商家的定價,別無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網 的精彩文章:

黃聖依用19字祝福繼女考取哈佛 措辭別有深意顯親昵
黑龍江省博物館之紋銅鏡:中國金代銅鏡界花魁

TAG:東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