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九十四期】天降神兵撼敵膽:中國第1支空降兵部隊的前世今生(歷史系列第253講)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九十四期】天降神兵撼敵膽:中國第1支空降兵部隊的前世今生(歷史系列第253講)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空降兵部隊大規模使用的開始,美軍第82、101空降師,德軍「綠色魔鬼」第一傘兵師,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隊。中國在抗戰後期也曾組建過一支空降兵部隊,並參加了最後的抗戰。






十年前,一部描寫國民黨傘兵部隊的紀實小說《戰場上的蒲公英》風靡網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歷史,去看一看這支部隊的真實演變過程。


中國軍隊最早創建空降兵部隊的實際行動,始於1942年。時任空軍入伍生總隊長的勞聲寰是當時的負責人,他在回憶錄中寫到:「我空軍當局鑒於德國用垂直包圍以戰車席捲歐陸,而日寇空軍正占極大優勢,我大後方之安全需及早策劃加強對空作戰之部署。由士校將飛行淘汰之學生,改習跳傘,作建設傘兵部隊之試驗,演習防空及對空作戰等,是項任務委諸我來負責。因此在我總隊內設跳傘訓練隊,同時作對抗演習計劃,以學校各種教練機假裝敵機空襲成都、簇橋機場,將全總隊學生演習傘兵佔領機場,向成都進攻。防守部隊為二十五補訓處之步兵一團,航委會派大員監臨,及請成都附近軍事首長參觀,是為我國垂直作戰運用傘兵之嚆矢。」







1944年1月,國民政府在昆明,正式組建中國第一個傘兵團,該團隸屬杜聿明的第五集團軍。為了加快空降兵部隊的建設,1945年3月,美軍派遣了高達300餘人的傘兵顧問團來華訓練中國空降兵部隊,並帶來了大批傘兵用的專用裝備。1945年4月,傘兵團改編為陸軍突擊總隊,直屬於陸軍總司令部。






這支部隊是當時國軍中極少數的精銳之師,全軍嚴格按照美國傘兵部隊的標準作訓和裝備。突擊總隊下轄4個大隊,共計20個突擊隊及兩個補充大隊,共4000餘人。裝備有M1卡賓槍、湯姆森衝鋒槍、勃朗寧M1918式輕機槍、勃朗寧12.7毫米重機槍、60毫米迫擊炮、「巴祖卡」火箭筒、火焰噴射器、掃雷器、橡皮舟等美製裝備,全軍還集體佩戴了美製M1G式鋼盔。







1945年7月12日,中國空降兵迎來了建軍以來的第一次戰鬥。當天凌晨,第一突擊隊180餘人乘坐C-46式運輸機,在美第14航空隊的掩護下,從昆明呈貢機場起飛,於上午8時許,在廣東開平縣蒼城鎮空降著陸。隨後第一突擊隊在敵後展開游擊戰,曾一度打到廣州西南的新會縣,7月底又進佔羅足縣。






8月3日夜,突擊隊向南江口的日軍據點發起進攻,殲敵數十人。日軍惱羞成怒,派出重兵圍剿,突擊隊不與日軍正面交鋒,轉入山區繼續開展游擊戰,直至8月15日日本投降。由於第一突擊隊距離廣州最近,他們也就成為了第一批進入廣州接受日本投降的中國軍隊。







1945年7月18日,中國空降兵進行了第二次空降作戰。突擊隊第8、9、10隊500餘人在廣西丹竹進行空降。這批部隊殲滅了丹竹機場的日本守軍,並佔領機場。8月3日,空降兵又在地面部隊的配合下,對丹竹的日軍補給基地發起了進攻,日軍雖極力反抗,但在空降兵強大的火力打擊下,很快就潰敗了。







1945年7月27日,空降兵進行了最後一次空降作戰。突擊隊第2、3、4隊一部,共108人於上午8時許在衡陽以西的洪羅廟一帶跳傘著陸,隨即開展游擊作戰。突擊隊在衡陽公路附近,伏擊了日軍一支運輸隊,擊毀敵軍車3輛,斃敵6名。隨後又在當地地方武裝的配合下,襲擊了台源寺的日軍據點,殲敵數十人。日本投降後,這支部隊又作為先遣隊參加了中國第四受降區在長沙的對日受降儀式。






抗戰勝利不久的,1945年秋,這支部隊調往雲南,為蔣介石解決龍雲問題出力甚多。1945年底,突擊總隊擴編為傘兵總隊,劃歸航空委員會(後該稱空軍總司令部)。部分傘兵還被空運至東北,成為蔣介石東北行營的警衛部隊。







1946年8月,部隊移駐南京,參加全面內戰。由於在內戰中,美國大部分時間對華實行軍品禁售,傘兵部隊缺乏傘降器具、缺少傘降訓練等種種原因,傘兵總隊並未進行過空降作戰,而是被蔣介石作為了一支機動力量使用。有時被用作保衛「京畿」,有時擔任「清剿」,一段時間被派往津浦、隴海路一帶進行「靈活機動反應」,但始終沒有把它投入到大的戰鬥中。






1948年3月,傘兵總隊改編為空軍總部的傘兵司令部,進一步加強了裝備和訓練。


這支部隊由黃埔7期生張緒滋少將任司令,下轄3個傘兵團和4個直屬營,每團官兵2500餘人。由於其裝備訓練和士兵素質都比較好,機動性強,因而深受蔣介石的寵信,國民黨軍政界視之為蔣介石嫡系部隊中的「掌上明珠」。但是這支新改編的部隊在隨後的戰爭中,很快便受到了解放軍的沉重打擊。







1948年7月,傘兵第1、2團(當時稱第3快速縱隊,隸屬黃百韜兵團指揮),在豫東睢杞戰役中,遭到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的重創。2個團長,1死1傷,6個營長,2俘1傷,連、排長大部分傷亡,司令張緒滋僥倖逃生,司令部一位姓羅的副參謀長在突圍中也下落不明。







眼見這種慘狀,張緒滋曾私下對人說,無論士氣還是民心,這個仗再也打不下去了,只有寄希望於和談。在此情況下,1948年9月,傘兵部隊被調回南京,按編製裝備齊全,重新進行整訓。






蔣介石原計劃讓這支部隊守衛南京,但其在被迫「引退」的前夕,不甘心將傘兵留在南京冒險,遂於1948年12月,將傘兵調駐上海,並在南京單獨召見了傘兵司令張緒滋和3個團長,對他們慰勉有加,並強調「繼承黃埔精神,完成戡亂大業,毋負黨國期望」。1949年2月,蔣介石又下令傘兵按預定計劃撤往閩、台,並準備將第3團第1營作為他的警衛部隊。







新任傘兵第3團團長是中共秘密黨員劉農畯,1949年3月上旬,劉農畯得知部隊即將經海路撤往閩、台,3團將作為第3梯隊時,便立即向中共地下組織彙報了這一情況,並建議利用南撤時機,發動海上起義。






1949年4月11日,傘兵第3團乘坐中字102號坦克登陸艇前往福州。13日,劉與傘兵團內的其餘幾名共產黨員,假造了一封國防部電報,要求船長改航青島。船長起初不肯,後又說要先向招商局報告。共產黨員李貴田掏出手槍,聲言如不聽指揮,貽誤戰機,當以軍法論處,船長被迫調頭北上。15日,傘兵第3團順利到達連雲港,起義成功。







1949年6月,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傘兵訓練總隊,並確定歸華東軍大領導。同年10月,部隊調到南京,改編為華東軍大傘兵訓練總隊(第7總隊)。







經過近一年的軍政教育,1950年8月,一部分隨劉農畯,李貴田等去空軍陸戰第一旅參加人民傘兵的創建工作;一部分調去第9兵團參加了抗美援朝的戰鬥;其餘部分改編為了華東軍區教導總隊。至此留在大陸的這支傘兵部隊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留在國民黨序列內的其餘傘兵部隊,包括司令部、第1、2團和直屬部隊,均於1949年3月撤離大陸。1951年5月,改為陸軍傘兵總隊,下轄4個大隊,改屬陸軍總部指揮。


1953年5月,縮編為2個大隊,約2000餘人,改稱游擊傘兵總隊。1953年7月,該總隊第1大隊400餘名傘兵參加了國軍襲擊大陸東山島的戰役,該部空降著陸後,被解放軍包圍殲滅,僅80餘人逃出生天。此後,這支部隊再未參加過任何戰鬥。


國共傘兵本一家,七十年載刀劍向。兄弟相煎何太急,相逢一笑泯恩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1912 的精彩文章:

視頻|全球第一?俄羅斯S500可同時攔截10個目標,將於2020年裝備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九十三期】轟6在永興島起降是為什麼?宣告空軍可捍衛西沙和南沙主權(軍事系列第272講)

TAG:薩沙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