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子,為何最後鬱鬱而終?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子,為何最後鬱鬱而終?

一、幼年喪母

公元1674年,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的上午,坤寧宮裡異常忙碌,太監和宮女都是小跑著穿梭於坤寧宮內外。

年輕的康熙皇帝雙手背於後,在外屋裡踱來踱去,臉上布滿了緊張和不安。沒錯,是赫舍里皇后臨盆了。「這是皇后的第二個孩子了,這個無論如何也得保住」。

康熙便踱步便思忖著。裡屋皇后的聲嘶力竭的叫聲不絕於耳。

終於在接近中午的時候,一聲響亮的啼哭讓康熙停下了腳步,顧不得擦臉上的汗珠,便跑過去看剛剛落地的嬰兒。是位阿哥,康熙臉上由緊張不安變得慢慢舒展開來。但皇后卻還在昏迷不醒。

就這樣一直持續到午後。隨著最後一口氣的呼出,脈搏停止也隨之停止了跳動,太醫們紛紛顫顫巍巍的向康熙跪拜說到:「臣無能,臣有罪……」。

康熙明白,自己最心愛的赫舍里皇后離他而去了。望著襁褓中的男嬰,康熙心中五味雜陳,快樂、興奮、痛苦、悲傷亦或是無奈。應該都有吧。

這個男嬰就是康熙的第二個兒子。康熙取名:是為胤礽。

二、幼年封儲,備受寵愛

因是心愛皇后的孩子,加上剛出生就失去了母親,使得康熙異常的疼愛他。

時間過得很快,胤礽在快滿一周歲的時候,康熙為了緬懷逝去的赫舍里皇后沒有和臣子們商量,經過孝庄太皇太后同意後,便冊立胤礽為皇太子。

要知道這是滿清268年以來唯一的一個皇帝在位期間冊立的皇太子。

既然冊立了皇太子,康熙皇帝自然是以未來接班人的目標培養他。

給他專門蓋座大房子,名喚毓慶宮。供他居住。康熙皇帝對這個孩子的寵愛程度遠遠超過了其他皇子。

胤礽在5歲的長了天花,在當時是很難治好的病,康熙自己幼時就得過,命硬挺過來了,這個病的厲害程度,沒人比他更清楚了。

胤礽得病後,康熙日日在身邊,悉心照料胤礽半個月。期間連奏章都不看,全部送到內閣。就這樣,在康熙陪伴和悉心照料下。

胤礽同他爸爸一樣,挺了過來,胤礽痊癒後,康熙還特地祭奠方澤、太廟、社稷等,並向昭告天下說:太子的病好了啊,這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一件事!

胤礽年幼時,日理萬機的康熙每天必做兩件事。

一、給孝庄皇太后請安,

二、督促胤礽的學業。

六歲之前,康熙親自教授胤礽的文化知識。過了六歲以後,康熙又請來當時的文學大儒:張英、李光地、熊賜履以及理學家湯斌等人作為胤礽的老師。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吧,就好比民國時期蔣介石請陳寅恪、王國維、錢穆等國學大師給蔣經國當老師。康熙望子成龍的心態可見一斑。

而胤礽呢?這孩子也聰明,勤奮好學。沒有辜負康熙的期望,小小年紀便熟讀四書五經。才華橫溢。熟練應用滿、蒙、漢三種語言。

同時,康熙也訓練他的騎馬射箭的本領。可以說,胤礽是個文武全才。用康熙的話講叫:胤礽在騎馬射箭、詩詞歌賦方面沒有比不上別人的地方。

少年時代的胤礽在眾多皇子中,無疑是意氣風發、出類拔萃的。

三、少年胤礽:初涉政治 頗具才能

隨著胤礽的漸漸長大,成了翩翩少年,康熙為了鍛煉他處理朝政的能力,便讓他從幕後走到前台,經常代替康熙去祭祀社稷和祖宗的陵寢。

同時,在康熙去各地巡視或者打仗的時候。都會讓太子監國。處理政務。沒想到,少年的胤礽兢兢業業,將政務處理得十分妥當。頗具政治才能。

金杯銀杯不如大臣們的口碑。胤礽代理政務的方式方法,大臣們一致給予五星好評。

康熙心裡更是不亦樂乎。這個時候的胤礽不僅文武兼備,而且善良、敦厚。待人謙和,彬彬有禮。簡直完美無瑕。康熙對胤礽甚是滿意。

四、青年胤礽:性情大變 盛氣凌人

胤礽在長大,他的弟弟們也在長大啊,康熙三十七年,康熙開始冊封成年的皇子。更要命的是這些皇子可以處理政務,這樣以來,諸位弟弟們也有了權力和幕僚。這樣以來無形中削弱了胤礽的權力。生在帝王家的孩子誰能對皇帝的位子不感興趣呢?

憑什麼你胤礽一出生就被封為太子,成為接班人。而我們就因為晚出生幾年,就甘居人下呢?

什麼?你文武全才?我們比你也差不了多少啊。你待人謙和,平易近人,大哥,這玩意兒誰不能裝啊,楊廣不就是個例子么?

此時的胤礽像一個小孩兒抱著自己的玩具。而其他弟弟們都在用饑渴的眼睛盯著這個玩具。胤礽神情緊張的不斷重複一句話:這是我的玩具,你們不要搶!

所以,這些盯著皇位的弟弟們在扳倒胤礽這件事上,是出奇地一致。不約而同,不謀而合。

加上此時的胤礽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賢良完美的太子,長期身居高位使得他性情乖張,盛氣凌人。沒辦法,這些弟弟逼的啊,心裡有些扭曲了。

五、初次廢儲

事情節點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去北方巡視,帶著胤礽和他的弟弟們出去了。

在外期間,這些弟弟們不斷的向康熙狀告胤礽。說他出言不遜,行為不端,縱容下人等等。康熙也是人,經不住這些人天天說啊,所以康熙也對胤礽有了看法。

正巧此時康熙的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慮,胤礽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這個讓康熙很生氣,「你不配當哥哥」。胤礽反擊:哥哥?他們整我,說我壞話的時候想過我是哥哥嗎?

加上胤礽晚上在康熙的營帳外偷窺康熙。讓他爸爸知道了。更加加重了康熙的疑心。我這兒子是不是要害我啊。我還是得先下手為強。

回去以後昭告天下,把胤礽給廢了。可憐胤礽做了33年的太子,竟落得如此下場。

六、二次廢儲

此時的康熙已經55歲,廢太子和十八子去世讓悲憤不已。心力交瘁。廢除胤礽以後,其他弟弟更是相當開心,都開始摩拳擦掌,爭奪帝位的現象更加激烈。康熙根本無可奈何。

此後的康熙天天以淚洗面,痛惜太子的同時,又重新審視了他的罪名,發現很多都是子虛烏有。胤礽跟他爸爸說:別的事兒都可以指責我,但說我弒君,我絕對沒有這個心思。

加上康熙自己做夢夢到孝庄太后,太后也不同意他廢太子。於是乎,康熙又把胤礽扶上去了。

這幾個弟弟又炸鍋了,「啥?好不容易給拽下來了。又扶上去了,不帶這麼乾的。」朝野之中瀰漫著對太子的不滿情緒。

此時的胤礽早已不是那個翩翩少年了,而成了人格分裂、性格暴躁、不可一世的人物。

為了防止康熙再一次廢黜自己。胤礽密謀步兵統領托合齊,想要逼康熙退位,自己上位。

無奈老爺子明察秋毫,先把托合齊拿下。托合齊招出太子曾與他密謀逼宮的想法。

這個康熙絕不能忍,又一次廢除了胤礽。

「皇太子胤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託付此人。朕已奏聞皇太后,著將胤礽拘執看守。」—愛新覺羅·玄燁

就這樣,經過了兩度廢立,胤礽終老咸安宮。從一個完美的接班人淪落到一個階下囚,其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造成這樣的下場,康熙是有責任的,主要有兩點:

其一,讓太子過早處理政務,造成胤礽的權勢日益見漲。必然會同大權在握的康熙產生矛盾。因為封建專制統治的框架就是唯康熙一人是從。

胤礽想要挑戰康熙的皇權,必然會遭收拾。即便是太子,即便是未來的皇帝,那也不行。因為康熙沒死,那就是一切!

其二、讓諸位阿哥內參政務,外領軍隊。名義上是想讓他們輔助胤礽,但事與願違,他們羽翼豐滿以後,對皇位產生想法是必然的。

畢竟只差一步,畢竟同為皇帝的兒子。所以這個後果就是諸位阿哥結成幫派,先拽太子,把太子拽下來以後,再相互鬥爭,爭奪帝位。

但是也沒法過渡指責康熙,他的本意也是好的,想要把儲君定下,然後想要避免他的爺爺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兩強相爭,甚至於刀兵相見的局面。

但事與願違,沒能很好的處理接班人的問題。之後的雍正採用秘密立儲,也是想要避免在位期間兒子們的明爭暗鬥。但效果同樣不好,弘時的死就是這一方案的犧牲品。所以接班人的問題始終是個死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很難發現的小細節:康熙圈禁老十三,把皇冠摘了又戴上
這件震驚全國的科場舞弊案,審了三次都沒結果,康熙知道後很生氣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