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為什麼不像戰國時候思想璀璨呢?

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為什麼不像戰國時候思想璀璨呢?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這裡的前提是,如果中央集權弱化了,政治上出現了分裂甚至混亂的局面,思想文化就可以繁榮起來。要考察這一命題,我們先來討論一下五胡十六國與五代十國的思想文化。

五胡十六國(304-439)大概是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與南方的東晉(317-420)基本重合。這個世紀中,思想其實是非常活躍的,只是一般人不知道。

鳩摩羅什(334-413)是非常有成就的佛典翻譯家,自己佛學的造詣也非常高,對中觀派的哲學有著非常透徹的理解。他的弟子中,僧肇,僧叡,道生等也都是得道高僧,對後來漢地的佛教影響巨大。而這其中,有屬僧肇最具原創性。他的《物不遷論》、《不真空論》等,都是中國哲學史上的名篇。在南方,廬山慧遠(334-416)則弘揚凈土法門,被視為凈土宗的初祖。他的《沙門不敬王者論》則論證僧團獨立於政治權威之外,也是非常重要的論著。

同時,道教也非常活躍。南方的葛洪(283-343)、北方的寇謙之(365-448)清整道教,他們在中國學術史上都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除了佛教與道教,還有許多學問也在蓬勃發展。比如天文歷算領域,祖沖之(公元429年-500年)雖然稍晚,但是歷學本身就是他的家族傳統。星占等各種占卜技術在當時也是重要的學問。十六國時期,各種政治領袖身邊都有專門從事占卜的官員。

所以,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與戰國相比有怎樣的異同呢?相似之處是思想文化都非常活躍,對後世有著深刻的影響。不同之處呢?首先是學術思想的側重點不同。戰國意義上的諸子學,在五胡十六國已經步入了黃昏。這一時期繁榮的學問,有佛教,有道教,其實還有經學,以及與之相關的讖緯、天文等等。這些之外,還有各種方術。這些知識或技術在今天看來似乎沒有什麼意義……就是科學迷信,但在當時人看來,都是對於國家、個人尤為重要的。

那麼五代十國(907-979)呢?所謂五代(907-959)本身很短,從晚唐到宋初(約860-1000),其實是一個整體。這一時期,文學尤其是駢文與詞曲空前繁榮。同時,禪宗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關鍵是,五代十國時期,人們認為文學是治理國家最重要的維度。對於那個時候的文人來說,孟子、荀子告子這樣的人性善惡這樣的命題毫無意義。能夠寫出體正有倫、辭約精要的誥命,這才是國家的軟實力,才是文人需要致力於的事業。而這種文學觀念,到了北宋就被拋棄了。五代璀璨的文化也就漸漸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一開始的命題:中央集權弱化,思想文化繁榮,這個命題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成立的。但是也要考慮到其他變數,尤其是學術思想本身的脈絡。在歷史的進程中,璀璨的思想不僅可以是諸子之間的辯論,也可以是占卜的技術、文章的雕琢。無論今人怎麼看這些成果,是迷信還是花哨,在當時都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太監嫌皇帝說錯話,扇其耳光,皇帝不僅不罰還要重賞
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竟如此狠心對待嫂子,讓人難以理解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