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第三、明中道止觀破法遍者: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前生不生止觀破法遍,一往似自行;次不生生止觀破法遍,一往似化他;今不生不生止觀破法遍,一往似雙非自他。又,雙照自他,生不生即不生生,亦即不生不生;自即不自,亦非自非不自。不生生即生不生,亦是不生不生;他即非他,亦非他非不他。不生不生即生不生,亦是不生生;亦是不雙非,亦是不雙照。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種種分別,令易解故,作如前說耳。

就此為四:

一修中觀意,二修中觀緣,三正修中觀,四明位利益。

其意者:

三藏中,菩薩偏用世智照俗;二乘偏用析假入真;佛二諦周足,異於弟子,假設第三觀。設作離有、離無之說,秖是離有、無二見,實無別理可觀,故不須第三觀也。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通教:

二乘偏用體法入真;菩薩慈悲入假;唯佛具照,道觀雙流,異於弟子,亦假設第三觀,亦無別理異於真諦。開善所執「佛果不出二諦外」,即此義也。雖無別理,而得有真;如幻如化,不生不滅,中道之名。

亦得有中道之義者:

佛滿字門,通通、通別。鈍根止能通通,不能通別,故此教得有別接之義。利者被接,更用中道;不被接者,不須第三觀。別接義,如「顯體」中說。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別教若作二諦、三諦,皆元知中道。若作三諦,可解。若作二諦者,中道為真,有無為俗。照此二諦從容中,當名「中道」;二用無偏,名「雙照」。雖作二名,中理亦顯。

此理玄深,根鈍障重。如眼暗者,穿針不諦。云何穿針?為常理故,先破取相,慧眼見空;次破無知,法眼見假;進修中道,破一分無明,開一分佛眼,見一分中,方是真因。因果圓滿,乃名為佛。二諦非正意,故不名因。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例如小乘方便,伏惑不見真,不名修道。發見諦後,具真修道,始是真因;無學為真果。別教例爾:二觀既是方便,必須於中。雖復必須,要前二觀。二觀若未辦,亦不暇第三觀也。

圓教初知中道,亦前破兩惑,奢促有異。何以故?別除兩惑,歷三十心,動經劫數,然後始破無明。圓教不爾。秖於是身,即破兩惑,即入中道,一生可辦。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譬如:

賊有三重,一人器械鈍,身力羸,智謀少,先破二重,更整人物,方破第三,所以遲回日月。有人身壯、兵利、權多,一日之中,即破三重,不待時節。以此喻之,其義可見。又如兩鐵,一種種燒治,方有利用;一是古珠,即燒即利。為是義故,圓教初心即修三觀,不待二觀成。以是義故,即須明第三觀也。

摩訶止觀|中道破法,修中觀意(一百四十九)

文章 | 智 者 大 師

圖片 | 玉 泉 禪 寺 數 據 中 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原來出家的條件、程序和儀式是這樣的
止觀前行(二)止觀禪修的必備條件和前期功課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