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信為什麼要死心塌地地跟著劉老師?

韓信為什麼要死心塌地地跟著劉老師?

漢高祖十年,陳豨(xi一聲)反叛奪取了代、趙兩地,漢高祖劉邦親自帥兵前往平叛。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召集天下諸侯跟隨討伐,韓信稱病不往,

留守長安。此時長安的將卒都被劉邦帶走內部空虛,韓信就藉此機會密謀反叛。

陳豨強大中原兵戈剛休,討伐陳豨有一定壓力,但陳豨手下多是貪財好利之徒

陳豨以前本來就是韓信的部將,這次謀反也是受到韓信的唆使。韓信想與陳豨裡應外合一舉推翻漢朝,就派使者向陳豨送去書信,自己派家臣連夜假傳聖旨釋放了被官府定罪的犯人作為自己的武裝力量。韓信有一個舍人得罪了韓信,韓信就把他囚禁了起來,這個舍人的弟弟就上書呂后揭發韓信反事。呂后想召韓信治罪又怕韓信的黨羽不肯就範,就讓人假裝劉邦的使者回朝,詐稱陳豨已經被平叛。列侯群臣收到消息都入朝祝賀,呂后就派武士擒住韓信,斬於長樂宮的鐘室並且誅殺韓信三族。韓信死前說:「我後悔不用蒯(kuai三聲)徹的計策,今天敗在這個女人手裡,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漢高祖五年,楚漢戰爭進入收尾階段,劉邦和項羽此時都在拉攏韓信。韓信的謀士蒯徹分析到:「劉邦項羽各舉數十萬之眾對峙三年都不能前進半步,此時天下形勢的走向決定在你的手裡,你歸漢則楚亡,你歸楚則漢敗。而且你功勞太高,去漢,漢人恐懼;去楚,楚人不信,不如自立。張耳陳余曾結為生死之交,到最後張耳斬殺陳余讓陳余身首異處。大夫種輔佐越王勾踐,勾踐稱霸後也殺死大夫種。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盡而獵狗烹。從關係上,你和劉邦不去張耳陳余;從忠義上,你不如大夫種,希望你善加考慮。」韓信沒有聽蒯徹的話,他放棄了和劉邦項羽三足鼎立的機會,但是就算讓他再選一次,他也會繼續選擇跟隨劉邦,韓信並不是政治上的白痴,他的選擇有一下幾個很重要的原因。

1、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韓信一直心存感激。

韓信年輕時就有才,可惜家境貧寒,自己也沒有謀生的技藝,常常需要別人的救濟維持生活。韓信的母親死後,韓信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有一次,也許是因為太高調被一個屠夫盯上,逼著韓信從他的胯下鑽過。韓信在河邊釣魚,有一個洗衣的大娘經常給他飯吃,有一次韓信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有一位亭長賞識韓信,韓信就一連幾個月去他家吃飯,亭長的老婆厭惡他就給他白眼,韓信也不再去那位亭長家吃飯了。可見韓信年輕時生活是多麼落魄,走去哪裡都受盡白眼,連飯也吃不起,過得很是屈辱。

韓信後來從軍,先是從項梁,後又從項羽,在項羽手下幹了幾年也只混了個郎中。後來韓信投靠劉邦,雖然最開始也不受重用,但在蕭何的舉薦下,被劉邦直接提拔為大將軍(在別的將軍之上)。之後又被封侯,再被派去獨當一面,再到當上齊王。從一個飯都吃不起受盡屈辱的混混,到一個人上人的諸侯王。可以說沒有劉邦的賞識,韓信也就沒有這個割據一方的資本,韓信一直對劉邦心存感激,如果劉邦不太過分,他是不可能背叛劉邦的。

韓信深受國人同情喜愛

2、韓信一直覺得劉邦是一個信的過的人。

劉邦有一個好友叫盧綰(wan三聲),盧綰和劉邦同日出生,和劉邦從小玩到大。劉邦對盧綰恩寵有加,盧綰無功卻被封為燕王,平日受到的賞賜也是數不勝數,由此可見劉邦對很講義氣。盧綰後來隨陳豨叛亂,陳豨被平定後盧綰親自到關口希望見到劉邦,聽說劉邦暴斃後立刻逃入匈奴。由此可見盧綰很有自信被原諒,也可以看出劉邦也有一定的度量。

韓信全身畫像

劉邦出身草莽,性情直爽、不拘小節、不留心計,韓信也是壯士,出身和劉邦差不多,自然也很喜歡劉邦的這種性格。從史書可以看到劉邦舉行宴會時,各個將領爭比功勞,氣憤時拔劍擊柱甚至鬧場子,劉邦也不計較。可見劉邦作為一個君主也沒有架子,心胸也比較開闊。說明在劉邦軍營中也沒什麼約束,將領和士卒也比較輕鬆,氛圍很好。

所以史書稱韓信「不忍倍漢;又自以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感激劉邦的知遇之恩,所以不忍背漢,認為漢不奪他的齊國,也是覺得劉邦信得過。

我個人認為還有第三點,劉邦勝利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劉邦已佔據大半個天下

齊國雖然強大,但相對於劉邦控制的地區來說還是太小了。 劉邦舉的是義兵,是民心所望,劉邦入關中秋毫無所犯與關中民約法三章,關中民大喜,民眾帶糧食去犒勞士兵時劉邦卻說:「軍隊的糧食夠,不用勞煩民眾。」關中民從此生怕劉邦不做關中王。楚漢戰爭白熱化時,勞動力本來就已經不夠用了,劉邦卻下令將己方死去士兵的屍體用棺材裝好送回家鄉。當時項羽韓信的軍士屍體都被拋棄在荒野,所以劉邦更受人民愛戴。劉邦用人不拘一格,陳平是盜嫂之徒也被劉邦重用,劉邦有功必賞而不小氣,雖然嘴臭但很尊敬人才。所以天下的人才也都樂意去效勞劉邦。英布歸順劉邦後享受的住宅和用具和劉邦一模一樣,劉邦分封時也是大筆畫畫畫,把大半個天下分封出去了。所以諸侯王也樂意跟隨劉邦。天下大半歸順劉邦,又從平民士大夫到諸侯王無不喜歡劉邦,得取了天下人的民心何愁得不到天下呢?所以劉邦雖無過人之處,但得天下就像神助一般。韓信也許也考慮到這一點了吧。

如果你也喜歡歷史和資治通鑒,你也喜歡從歷史人物的成敗中汲取經驗。如果你喜歡我寫的這篇文章就請關注微信公眾號xinanjun54894,獲取我的最新文章。謝謝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信安君 的精彩文章:

TAG:信安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