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9.4一點不虛,裡面每個露臉的都是大神級

9.4一點不虛,裡面每個露臉的都是大神級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今天說的這部新劇,與其說它什麼「神劇」,什麼「 必看」。

不如說它是一場好萊塢頂級盛會。

Sir看完,感覺智商直接加20分。

同時,還聽得高潮迭起,感覺半個月的裝逼話題全有了。

一句話描述它吧:

6集紀錄片,由一位好萊塢頂級大神,對話無數位頂級大神,探討關於外星人、外太空、時間旅行、人工智慧等神問題。

4月在美國開播,現在剛出3集資源。

超新鮮,超熱辣——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James Cameron"s 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幻盛宴。

那些你知道的、不知道的科幻大神,都應邀參加。

由「卡神」詹姆斯·卡梅隆,擔任執行製片人兼主持人,邀請一眾頂級科幻導演、演員、作家……面對面開始逼格對話,海闊天空地聊人類歷史上各種偉大的科幻電影和小說。

必須晒晒陣容有多強大——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頭號玩家》)、雷德利·斯科特(《異形》)、克里斯托弗·諾蘭(《星際穿越》)、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吉爾莫·德爾·托羅(《環太平洋》)……

演員,基努·里維斯(《黑客帝國》)、傑夫·高布倫(《侏羅紀公園》)、威爾·史密斯(《獨立日》)、西格尼·韋弗(《異形》)、米拉·喬沃維奇(《生化危機》)……

(卡神就是卡神,面子真夠大)

卡神就是卡神,憑身高(188cm)都能完勝……

紀錄片共6集。

探討主題分別是:外星生命、外太空、怪物、黑暗未來、智能機器和時間旅行。

不要以為都是對談,就很無聊。

那可是大神的對談,舉重若輕,插科打諢,隨便幾句,都能撞出別處看不到聽不到的趣味猛料

第一集,面對幾個大導演,卡神毫不避諱發問:

你,相不相信外星人存在?

一向理智嚴謹的諾蘭,回答也滴水不漏:

數據分析證明 有 有其他文明的可能

但是我也認為 就我們在宇宙中位置而言

最難的問題是 我們是否想要與其他星球或其他文明接觸

他們是那麼遙遠

字幕來源:人人影視,下同

而始終葆有童真的斯皮爾伯格呢?

他豈止相信外星人存在,還夢寐以求想趕緊遇上外星人。

我願意相信他們是存在的

我覺得我有資格親眼看到UFO

確實,他已經花了大半輩子,為和外星人見面「做準備」。

不管是《第三類接觸》還是《外星人E.T.》,都提供了人類與外星人相遇、甚至溝通的可能性。

好的,如果真有UFO,你最有資格看它。

可是實際情況呢?斯皮爾伯格抱怨說,身邊好多人都聲稱看過UFO,就唯獨他自己,一次都沒見著。

卡梅隆是這麼「戳穿」他的:

呵呵,那是外星人故意躲你,外界不是一直傳言說,你是老早就混跡於地球的外星人么……

這應該算「地球奸」?

所以你明白了吧,科幻大神聊起來宇宙,和科學家是不一樣的。

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開腦洞

地球就像是盛極一時的旅遊勝地,吸引了UFO趕來

後來他們發現地球人拍了太多UFO的照片

所以他們乾脆就再也不來地球了

而且,科幻大神更厲害的腦洞在於:

就算從未見過外星人,也能創造出各種活靈活現的外星人形象。

所以第二個問題:

外星生物的形象怎麼來的?

拍《星戰》的喬治·盧卡斯,透露自己的外星人創作靈感,大多來自同一個地方——

水族館。

呃……

但卡梅隆對此也極度認同,因為水底世界形狀各異的海洋生物,就是科幻作品很長時期內最豐富的的創作源泉。

拍攝《阿凡達》時,卡梅隆把大海和自己的潛水經歷都帶入其中。

不信你看,這些外星人形象是不是都有點黏糊糊。

這大概也能解釋,為什麼「異形」能成為影史最恐怖的外星生物形象——

雷德利·斯科特當年拍《異形》前,就有顛覆的野心。他覺得很多怪物形象不夠好,因為:

他們都是我們曾見過的生物的複製品

他偏不想再創造複製品。

於是他發現了H·R·吉格爾的畫作,很黑暗、很暴力、很噁心、很冒犯……

他和卡梅隆用一句話形容就是:

就連畫它的人,都會覺得看到很不舒服

但,這就是他想要的。

他不擔憂會得罪觀眾,反而完全接納了原作中性與暴力的恐怖,並在此基礎上改進。

科幻研究教授分析說,異形的恐怖恰恰在於,它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的性別特徵,這對人類來說很恐怖,因為人類理解怪物或其他物種的重要角度之一,就是性別。

此處不能沒有動圖。

《異形1》和《異形:契約》

雷德利果然有眼光。

哪怕今日,縱觀科幻片出現過的無數外星生物形象,異形絕對是少之又少的既能把你嚇尿、又兼具藝術美感的怪物。

越看越帥啊,有沒有

當時並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異形也必須由真人扮演。

扮演異形的,是一個身高二米二的藝術生鮑拉吉·巴德喬,他的四肢非常修長健美,看上去充滿了奇怪的美與優雅。

與異形相對的,是另一個外星形象,E.T.。

和藹可親的E.T.。

為什麼外星人E.T.是影史最親切的外星形象之一?

因為斯皮爾伯格不想要驚悚,也不想要可愛,而是想要喚起觀眾內心的共鳴

一種即使語言不通、但也想迫切了解對方的共鳴。

(發現沒,這也體現了斯皮爾伯格本人非常樂觀的宇宙觀。)

所以他的設計師們,被逼著瀏覽了大量經歷過大蕭條時期的老年人照片,試圖創造出一種睿智的憂傷

甚至加入了愛因斯坦的感覺。

所以我們看到的E.T.臉上長滿皺紋,但眼神卻平和、充滿智慧。

表情只是一環,細節才感人。

在拍攝《外星人E.T.》時,斯皮爾伯格也特意強調了E.T.的

E.T.的手是由專業的手模扮演,這位手模有著又細又長的手指。

不要小看這雙手。

也許E.T.的身形很奇怪,但他的手卻是人們直接就能感知的。

當那根細長的手指,緩緩撥弄著銀幕上的人和物,觀眾馬上就能進入「共情」。

所以電影中那個最後的擁抱,把無數人看哭了。如果你看得夠仔細會發現:

哭點,就在這雙不停撫摸著亨利後背的手。

斯皮爾伯格已經自曝機密,那麼其他大神也不好意思再藏私。

喬治·盧卡斯甚至開始調侃他的觀眾:

《星球大戰》是拍給12歲的孩子看的

人人都被它吸引 但還是拍給12歲孩子的

這不算狠,後面還有更狠的:

《星球大戰》只是一部以太空為背景的肥皂劇。

(如果你有點受傷,請意識到這也是盧卡斯的自黑……)

接著他還說,《星球大戰》曾借鑒過很多電影,是他一生所愛的全部累積。

比如很多人都以為是他原創的「滾動前情提要」,其實借鑒於1980年的老電影《飛俠哥頓》,連省略號的數量都一樣。

某些場景,還深受黑澤明電影的影響。

下面,終於到卡梅隆爆料了。

比如說,他承認自己一直很眼紅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

簡直是失之交臂的那種「痛」——

當年,作家邁克爾·克萊頓想寫一本恐龍題材的書,於是他把梗概告訴了斯皮爾伯格,斯皮爾伯格看上了。

但同時,卡梅隆也收到了書……他才看到霸王龍舔著車窗看著車裡孩子的情節,就已經沉迷不能自拔。

但是,誰讓那年頭還沒手機呢……等到他打電話約,斯皮爾伯格早搶先了。

時隔多年,兩人再次坐在一起,卡神承認,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因為如果換他來拍,他肯定拍不出合家歡,而會拍成那種「嚇不死你算我輸」的限制級。

好了,說完八卦,來點交心的。

你知道科幻大神如何理解科幻嗎?

身為超級科幻粉,他們都是發自內心的沉迷。

先來看72歲的斯皮爾伯格——

他仍然在拍科幻片,今年才剛剛帶來《頭號玩家》,用實力證明了他完全沒過時。

科幻這件事,他堅持了一生。

宇宙的概念是父親灌輸給他的,才六七歲,父親就給他製作瞭望遠鏡,讓他第一次看到木星。

不誇張地說,他這輩子盯地球的時間,不如他盯天空的時間多……那個6歲小孩的夢,他一直丟不掉,到現在,他還總想像著外星人什麼時候來,自己能不能拍一部和平的科幻電影。

所以斯皮爾伯格認為,科幻片的關鍵是善念

善,孕育著更偉大的善

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科幻片的作用

他相信,一個無限優越的文明,總會找到你最好的一面,並將這最好的一面發掘出來。

所以你會發現,他總會在外星人題材中加入家庭元素,傳遞著美好、簡單、質樸的希望。

再看74歲的喬治·盧卡斯——

雖然他覺得,最牛逼的科幻電影是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但他的創作方向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他走上了嚴肅科幻的反面,太空歌劇。

為什麼?

因為喬治·盧卡斯認為,科幻片的關鍵是冒險

對於他來說,拍《星球大戰》和《2001太空漫遊》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一樣。

不都是為了激發人們對宇宙的好奇心嗎?

所以《星球大戰》最重要的,是充滿打破常規的想像力。

在他看來,這種充滿趣味的想像力甚至有現實意義:

你必須不斷告訴觀眾,太空旅行是冒險、是充滿趣味的。

要不人類幹嘛傻到乘宇宙飛船去火星啊?!!

再來看81歲雷德利·斯科特——

他可是這批大神里最高齡的一個。

Sir已經不止一次說過,雷老爺子有多敬業。

光和「異形」這一個怪物,他就死磕了幾十年。

2012年,他重拾「異形」系列,拍《普羅米修斯》;

2015年,他「去」火星,拍《火星救援》;

去年,他拍《異形:契約》,接下來還有《異形:覺醒》……

在雷德利·斯科特這裡,科幻片的關鍵是恐懼

不管是1979年的《異形1》,還是2017年的《異形:契約》,一直都是恐懼。

而且這種恐懼,沒有出口。

因為在外太空,沒有任何人能聽到你呼喊,沒有任何力量,能拯救微小的人類。

放大來說,這就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好奇,與對於未知的恐懼,之間的矛盾。

再看異形的設計,你就完全理解了H·R·吉格爾的暗黑畫風。

《異形》系列,就是一部人類對外星生命恐懼的演化史。

相比《異形》,《火星救援》可以說是非常陽光了,但其中也深藏著恐懼。

馬呆萌在火星說了一句經典台詞:

我要用科學把這破事兒解決了。

卡梅隆問雷德利怎麼理解這句話,雷德利回答:

其實這句話是他的恐懼

「我要麼死在這,要麼活下去」

他非常依賴這種黑色幽默 不去想太多

接受現狀讓自己活下去

正是這種黑色幽默 阻絕了他的恐懼和害怕

最後,再來看64歲卡梅隆——

他是最年輕的一個,但有可能也是其中野心最大的一個。

先不說他接下來的拍片計劃,將重拾《終結者》系列以及籌備《阿凡達》2—5續集……是的,感覺根本不是一個老年人做得完的事。

就說這部紀錄片吧,他那麼忙,還花費巨大時間精力找一撥大神來扯淡,究竟圖個啥?

前段時間,他有個言論引起過熱議:

「希望大家能很快對《復仇者聯盟》感到厭倦。」

這是公然diss漫威嗎?這不是,人家早過了打個商業嘴炮的境界。

這句話,其實表現出了他對科幻片發展現狀的深憂。

我們看到市場把我們的科幻電影分裂了……極端逃避現實,不需要任何科技顧問——就像《銀河護衛隊》這種,純好玩的電影。但其實我們還有《火星救援》或者《星際迷航》這種對科學負責的科幻電影。

科幻,或者說科學,確實害怕「一家獨大」。

畢竟,我們想像的外太空,如果只有「漫威宇宙」和「星戰宇宙」,那這個宇宙未必太中二。

在它們統治觀眾之前,科幻故事早就千姿百態,旁逸斜出。

一個全面發展的科幻宇宙,一定會以各種好玩或新奇的語氣,聊起卡梅隆提到的這些問題:

各式各樣的科幻電影一直是我的心頭好

我喜歡那些點子的力量

喜歡它提出的那些宏大的問題:

宇宙中有什麼?

世界將會如何終結?

我們的科技會毀滅我們嗎?

更重要的一個問題:

我們能從這些精彩的故事中學到什麼?

好吧,Sir也要反省自己。

雖然之前推薦大片給你們的時候,Sir也會提到其他偉大的科幻著作。

比如阿西莫夫、海因萊因、阿瑟克拉克……

但今天藉此良機,讓我們把科幻的趣味研究,再次提上日程。

如果你也想追隨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雷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卡梅隆這些大神的腳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兩步。

或者如果你也對身為人類的自己,有著更高的追問。

那麼,本記錄片提到的這份必看經典科幻片片單,Sir已經幫你整理完畢。

忙歸忙,一定要收藏。你遲早用得著——

必看經典科幻片片單

《月球旅行記》1902年

《火星之旅》1918年

《月里嫦娥》1929年

《登陸月球》1950年

《怪人》1951年

《宇宙訪客》1953年

《黑湖妖譚》1954年

《哥斯拉》1954年

《天外魔花》1956年

《禁忌星球》1956年

《地球防衛軍》1957年

《變形怪體》1958年

《星際旅行》系列 1966年至今

《2001太空漫遊》1968年

《第三類接觸》1977年

《星球大戰》1977年

《人體異形》1978年

《異形》系列1979年至今

《外星人E.T.》1982年

《怪形》1982年

《異星兄弟》1984年

《終結者》1984年

《魔繭》1985年

《變蠅人》1986年

《侏羅紀公園》1993年

《科學怪人》1994年

《獨立日》1996年

《超時空接觸》1997年

《第五元素》1997年

《哥斯拉》1998年

《黑客帝國》1999年

《生化危機》2002年

《世界大戰》2005年

《第九區》2009年

《阿凡達》2009年

《星際迷航》2009年

《地心引力》2013年

《童年的終結》2015年

《火星救援》2015年

《降臨》2016年

《怪奇物語 》2016年

(名單還長,未完待續)

最後,咱也別光聽大神們吹牛。

猛戳卡片,發布秒評,聊聊你的科幻故事。

掐指一算,你的腦洞比他們勁爆多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想看的,B站有

編輯助理:娜塔莉波特大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為了變美,她們在臉上注射『毒品
《人吃人》那檔事竟然被我們拍出來了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