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吳敦義提出「終極統一」?然後呢?

吳敦義提出「終極統一」?然後呢?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終極統一」與「兩岸一家親」這兩個概念,若二擇一,現階段哪一個比較能獲得台灣民眾接納?答案毫無疑問是「兩岸一家親」,因為這概念的政治意涵比較低。然而,為了選舉而始終與大陸保持距離的吳敦義,為何寧願提出「終極統一」而從來避談「兩岸一家親」呢?

我認為答案是:因為「終極統一」有法理依據,「兩岸一家親」則是一種心靈契合的表達,在「台灣主體」的思想大棒下,以「終極統一」抗擊台獨,有「中華民國憲法」作為後盾,相對地,「兩岸一家親」則無所憑藉。以吳敦義一貫的思維來看,講「終極統一」反而比較保險。

吳敦義身後是一整個政黨與選舉參選人,發表兩岸主張不可能像全無政黨與歷史包袱的柯文哲一樣,即興發揮。所以若要理解吳敦義突然拋出「終極統一」的緣由與用意,不能不對此有基本認識。

陳水扁與馬英九執政十六年來,「終極統一」在島內屬於「禁語」,是「台灣主體」意識形態下,藍綠聯手壓抑的概念。直到洪秀柱宣布競選「總統」,封條才終於撕開。事實上,洪參選初期,在媒體質疑下她也一度不敢承認自己是「統派」,而回以「我是正派非統派」,因為洪秀柱身後就是一整個政黨與選舉參選人。那個時候,在選舉期間講「終極統一」,形同引火自焚。

現在,在一些已覺醒的知識分子與媒體的努力推動下,「統一」與「中國人」終於不再是禁語,而扛著政黨重擔的吳敦義總算跟上來,也不嫌晚。這就是為什麼藍媒旺中以及若干支持統一的學者,認為吳敦義講「終極統一」是不容忽視的一個信號,而應予以支持的緣故。

只是,這個信號,若沒有洪秀柱與新黨的背書,實難當真。但若要客觀點看,我們也不妨完全從吳敦義的角度,來看國民黨目前的處境,與「終極統一」在島內可能的發展。

簡言之,吳敦義與國民黨目前是在夾縫裡求存的狀態,這個時候「疑似」髮夾彎的背景有四: 其一,美國。其二,民意。其三,大陸。其四,柯文哲。

美國態度向台獨傾斜

中美關係的急轉直下,考驗著全世界對新型態冷戰的因應,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政經競合的熱點,台灣因在地理與歷史上的特殊位置,則是熱點中的熱點,也是美國制中的一顆活棋。大環境趨於緊張,又碰到時下台灣當權者極度親美的局面,使得兩岸關係正往熱對抗的方向發展。

作為一個在野最大黨,對於美國毫不遮掩地影響島內選舉,並明顯支持台獨搞事,國民黨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驗。挺美說不通,反美不可能,國民黨版的維持現狀論述已「不符現狀」,偏偏肇事者又是自己得罪不起的美國,所以在對美態度上進退失據。

事實上,英國《金融時報》專訪吳敦義,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台灣是否從執政黨到在野黨,都與美國目前的「抗中」步調一致。西方主流媒體沒有興趣與耐心去區別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與台獨主張相較下的細微差別,他們想要引導出來的是一個簡單的結論,台灣最大在野黨現在是「親中」,還是「反中」?吳敦義秉持國民黨一貫的說法,糾結於「九二共識」歷史文件里那「原汁原味」的35個字,既複雜又曲折,自然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西媒認證國民黨拒絕「親中」,吳敦義自然又要出來再解釋一次,然後大家還是聽不懂。

一旦西方媒體認定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與蔡英文站在同一戰線,國民黨就百口莫辯。

對吳敦義而言,絕不樂意看到島外力量介入島內選舉,因為年底地方大選只要聚焦於當局的內政失誤,掙回半壁江山也非不可能。但美國因素的干擾,使得蔡英文能順勢將內部的矛盾,轉往外部「中美對抗」的軌道,讓吳希望幻滅。

上周布吉納法索「斷交」事件,蔡英文的過激反應,加上美國國務院指責「中國破壞台海現狀」,與10多位美議員的聲援,已充分顯示了這次選舉將不可避免地複雜化,與意識形態化。過往國民黨的兩岸關係主張,取得美方支持是與民進黨競爭的重要基礎,當此基礎消失,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也就失去一半的憑藉。那麼,若選舉成為意識形態之爭,國民黨沒有新對策,就處於絕對的弱勢。

美國因素,迫使國民黨得另外找到意識形態作戰的憑藉,那麼除了「終統憲法」,還能有什麼?回歸「中華民國憲法」里的「終極統一」,雖是險棋,但最起碼能回應美方的捧獨傾向,並確立與美國重新對話的基礎。萬一將來中美關係反向變化,國民黨也才有足夠論述工具,將三方關係導回正軌。

換言之,逼國民黨落實「反台獨」,而不僅止於喊口號的,其實是美國最近的極端表現。而吳敦義也只能在「反對台灣宣布獨立」上,與美方取得表面上的一致,轉將火力集中於得意忘形的賴清德,委婉地向美國表達國民黨立場,「中華民國憲法」則是唯一的靠山。

吳敦義其實在證明洪秀柱當初的主張正確,繞了一大圈,不是又回到「中華民國憲法」了嗎?

消失的兩岸代理人

持平地說,在「台灣主體意識」下,大陸因素一直是國民黨在選舉上的減分項,但是,問題不出在大陸,而出在國民黨內部意識形態上的矛盾,讓民進黨輕鬆掌握話語權。秉承歷屆的選舉經驗,此前吳敦義一直與大陸保持距離,堅持「一中各表」,堅持不談統一,雖有其選戰邏輯,但也得承受失去兩岸代理人身份的風險。

「九二共識」實在沒有多麼艱深,就是強調「一中」的共識,如此而已。這項共識的真正意義,就是對彼此的善意心照不宣,而不是歷史文件字面上冷冰冰的陳述。吳敦義一再強調「原汁原味」的歷史文件,其實就是「走味」,因為「一中是合」,「各表是分」,以文件字面上的意義過度強調「分」的含義,基本就違背了其「合」的願景。

在兩岸關係里強調「分」,強調現階段不宜談統,又不告訴人民什麼時候才能談統?具體應如何談統?另一方面又宣稱「反台獨」,再一方面又無法扭轉目前動態變化的現狀,誰能懂國民黨到底想怎樣?

那麼,大陸對國民黨產生疑慮與不信任,也應是吳敦義早該評估過的風險。原本國民黨認為,大陸要找島內合作對象,除了國民黨就沒別人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陸並沒有受制於島內政黨,而直接推出惠台措施,直接訴求於台灣人民,完全超出了國民黨的預期。

於是,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失去了另外一半的憑藉,連在兩岸關係里的存在感都沒了。對民眾而言,國民黨一不能阻止美國改變兩岸現狀,二則失去了兩岸代理人的價值,三又不能有效監督執政黨,這個政黨就兩個字能形容了: 沒用。

故而,即便站在吳敦義的立場來看,與大陸保持距離到「很不熟」的地步,也絕不是什麼好事。所以這幾個月國民黨不斷在島內放出「吳習會」的消息,為的就是挽救「兩岸代理人」的身份,雖然吳敦義明知蔡英文不可能放行。

國共之間目前最大的交流場合,還有六月份的「海峽論壇」,這恐怕是國民黨在年底選前唯一一次機會,重新樹立兩岸代理人的身份。各方都在觀察,國共之間是否會有新的合作模式與默契,有效地裡應外合反台獨。

吳敦義在海峽論壇前,選擇拋出「終極統一」,而非「兩岸一家親」的概念,其實也是考慮到他的「一中各表」,最終要以「憲法」為立足點,免得被綠營抹紅還無法回嘴。

無論如何,年底選舉才是重點中的重點,吳敦義的「終極統一」說法若能落實到國民黨全台參選人的身上,才具有真實的指標意義。最起碼,在台北市的選戰必須用上。

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

即便這場選舉沒有外力干擾,國民黨有許多題材可以用在選戰上打擊執政民進黨當局,但卻難以撼動柯文哲的高支持度。原因之一是,柯文哲不屬民進黨,三年來「炮打中央」比國民黨還更有殺傷力。原因之二是,柯文哲從2015年就講「兩岸一家親」,對比於國民黨冷處理大陸議題,柯反獲得不少藍營支持者的認同。

直到柯文哲為「兩岸一家親」向深綠輸誠而大傷元氣,國民黨在台北市的選情才開始有翻轉跡象。

整個五月至今,島內媒體熱炒「柯文哲道歉效應」與選情的變化,民調數字飛來飛去,流言耳語不斷,原本在政黨內部不公開的選舉沙盤推演,搬到了電視上全民下棋。一番風風雨雨後,民進黨日前已確認將徵召姚文智代表執政党參選台北市長,並在蔡英文吹響了民粹的號角後,全黨「反中」拼選舉。

為什麼柯文哲講「兩岸一家親」能獲得高支持度,為之向深綠道歉又重創其形象,而國民黨一親陸就選情告急?答案很簡單,只要是綠營的人講什麼都可以,藍營的人講什麼都不行,這是藍營自身口拙的問題。陳水扁講過「兩岸一家」,賴清德講過「親中愛台」,由於支持者都知道這些話語背後的欺騙性目的,故而皆無損其深綠形象。柯文哲的狀況卻稍有不同。

柯文哲第一次講「兩岸一家親」時,是自稱墨綠的階段,所以沒有受到綠營支持者太多的質疑。且柯標榜的是「超越藍綠」,所以使得中間選民與藍營支持者也表認同。

這個現象說明了一件事,台灣人民並非那麼排斥大陸,只要稍微修飾說法,「兩岸一家親」本來就沒什麼好反對的,況且這個概念又沒有暗示台灣民眾要改變什麼。國民黨原先所解讀的民意,則根本與事實不符。畏懼「講統」也就罷了,怕到連「親」字都說不出口,難怪被支持者看不起。

故而對國民黨而言,無論柯文哲言論的欺騙性質有多大,應該要體認到自己在體察民意與引領民意上,完全失敗。我支持洪秀柱,並不全然是意識形態上的認同,也對她強調政黨應承擔引領民意的責任,強調政治人物應該講真話,表示敬佩。

台北市選情極端複雜,從大戰略上看,國民黨想贏的最佳做法,不是主攻柯文哲市政不佳,而是要比柯文哲更務實地論述兩岸關係,才真能達到支持者全數歸隊的可能。攻擊市政不佳的戰術,應該放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高雄市與台南市使用。

直到今天,新黨與親民黨仍支持柯文哲,就是國民黨的危機。親民黨忽藍忽綠尚且不論,國民黨不要以為新黨小就直接跳過不理。新黨的意見,可不是「一黨之見」,也絕不是「小黨之見」,此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大陸的民情。如果柯文哲先領悟到這一點,那麼兩岸關係話語權,就會掌握在柯手裡。

民眾沒有義務支持國民黨,即便討厭民進黨,也可以選擇不投票,在兩岸關係上,大部分人民要的是確確實實的進展,長遠有效的方案,與打死不退的堅持。回歸「終統憲法」,積極提出對兩岸都好的良策,做「務實的統一工作者」,才是國民黨應行的正道。

民進黨已大失民心,連年輕世代的支持度都崩盤,所以根本不必畏懼效應遞減的「反中」民粹。

吳敦義提出「終極統一」,島內統派當然喜聞樂見,但就如同大家對蔡英文「不再忍讓中國」的質問,我也一樣要請問吳敦義:

然後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台前「立委」:民進黨若信「台獨」 是自掘墳墓
台媒:若臣服民進黨,柯文哲還是柯文哲嗎?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