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人都是「富二代」

人人都是「富二代」

文 / 竹中醬

貸款再分期付款買的四手保時捷,價值大概為一台全新低配日產汽車的價格,但全民都能成為開跑車的富二代。

淘寶「原廠」愛馬仕Birkin,網紅店一比一打板199元就有交易的MANOLO BLAHNIK,那件常常出現在朋友圈健身房打卡的T-shirt上BALENCIAGA印少了一個A,但全民都能擁有潮人、貴婦的衣品。

挑男朋友前先看他的車是寶馬還是瑪莎拉蒂,男朋友只挑有錢的,這樣讓他接送的時候就能成為小公舉了。

去年知乎上很多人討論著如今中國窮人家的「富二代」,但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年輕人都是富二代

住在我家對面有一個在讀大一的小夥子,平常出入見面的點頭之交,為人爽朗愛笑,姑且稱為笑哥。

笑哥剛來美國的時候沒有車,住在我們這種沒有車就不用出門的地方來說,笑哥在大一第一個學期幾乎就是等於沒有腿了。好幾次看見他站在小區門口等Uber上學,我們就順路捎他一把。沒多久,笑哥便買車了,是台保時捷Cayman。

後來便再也沒跟笑哥有過交集了,但是很多時候都會見到他的車原封不動地停在車位,冬天下大雪時,他的車會被雪活埋三個月。後來聽小區的人說,笑哥車買回來已經是第四手了,最低配,各種費用加起來其實就等於一台日產車的價格。他用國內的信用卡分期付款,每個月省吃儉用還了車錢卻沒錢買車保險,有一次開出門蹭到了別人的車卻沒有車保,自己賠了不少錢,嚇得他除了重要日子都再不開車出門。

這個夏天考完期末考後,實驗室放假一周,我便趕緊訂機票回廣州與親朋好友短聚。一群女孩子坐在一起聊八卦的時候,說起了舊同學睡神。人如其名,以前高中時候他天天都在課上睡覺。

高中畢業後,睡神托家裡的關係進了一個民辦大專。讀了兩年多後畢業了,換了好幾份工作,掙著不多的工資。還好,他家裡有兩套房,父親淘汰的舊車給他代步;父母都有著穩定工作,沒有供養父母的壓力,他生活得還算不錯。

睡神現在談戀愛了,女朋友也算眉清目秀。聚會時候,我的朋友說:「他們在一起不到兩年時間,睡神花過好幾萬塊在女友身上。估計他工作這幾年,所以工資加起來也沒有幾萬塊。睡神說是奔著結婚去,但他女朋友估計只想找個人肉ATM吧。」

「可是他哪來的這些錢?」

「騙他父母錢說是去創業、進修上課唄……」

騙父母錢偽裝成富二代,為了是讓女友不離開他?大概「富二代」的感情我是永遠無法理解的。

朋友想找人合租,在各種群和mail list上廣發信息。沒多久一個同鄉媽媽聯繫到她,說自己女兒今年來美國上大一,希望跟她合租,讓她幫忙看管照顧一下。

漂洋過海遇見同鄉,朋友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大一的妹子長得挺漂亮的,瓜子臉濃眉大眼,高挑的身材。她讓我們都叫她Mandy。

畢竟顏值擺在那裡,一開學Mandy就受到不少男生的追求。雖然Mandy才18歲,但是在挑選男朋友這件事情上她有著她獨特的「哲理」—找一個和自己有共同話題的,知道自己喜歡的名牌,會在各大節日送自己這些牌子的禮物;說到底就是想挑個有錢的,其他都不重要。

Mandy會和追她的男生們出去約會,主要還是想通過他們的車、穿著打扮去試探他們的家境。在不斷篩選後,剩下的是瑪莎拉蒂男和寶馬男。毫無疑問,Mandy到最後挑了瑪莎男。處了兩個月後發現,瑪莎男的車是租的,家裡勉勉強強才送得出國讀書,Mandy二話不說便跟瑪莎男分手了,回去找寶馬男。

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虛榮心。這些虛榮心和面子工程的動機能通過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去解釋:行為是由內在心理需求所驅使的,而我們是能夠決定我們想要什麼。

自我決定論由三個需求所組成:

1.自我效能(competence):我們都希望自己是最優秀的,不希望別人會把我們看低。如今我國消費主義橫流,不少人都覺得只要我買得起名牌別人就不會看不起我,這些牌子都是身份的象徵。

2.與自我相關性(relatedness):我們動機的背後為的是保護一段關係。就像是睡神那樣,騙父母錢去裝富二代只是想讓女朋友不離開自己。如果女朋友離開了自己,他會自卑地認為自己不夠有錢,卻不會認為這個女的是個拜金女,她並不愛自己。

3.自主與自決性(autonomy):我們的動機是想證明有能力夠掌控自己的人生。買買買的背後有一部分是人們想要感受這一份能自己支配金錢的自由。

我國目前經濟有一部分是通過消費主義、網紅經濟所帶動起來的。換句話說,商家打著各種旗號、不同噱頭,二月十四、三月十四、七夕、兒童節、聖誕節、婦女節、女生節、雙十一、雙十二等來刺激消費,人們就會在買買買中度過各種節日;而不少產品只要高舉范冰冰、林允推薦,就會賣到斷貨,不搶的就會吃虧,不少人根本不管商品是否真正適合自己便買了再說。可是大多數的都是普通人,他們的工資並不足以支撐他們的消費,便出現了花唄、大學生貸款、信用卡詐騙……

我承認每個人都有虛榮心,包括我自己。我曾經也喪心病狂地買過五六千塊的高跟鞋和靴子、八千塊的大衣,但是買完這些奢侈品後的快感並不長久。買買買帶來的快樂根本不夠讀一本精彩的小說,徒步爬山看到的風景,帶父母去旅行所帶來的快樂持續得久。

願所有人都能合理消費,感受心中有富、內心充盈所帶來的滿足感!

—— 今日作者 ——

竹中醬

原力與我同在

-配圖- 來源於網路

-編輯- 梁嘉怡

歡迎留言區評論互動

「第一次買奢侈品的想法?」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投稿轉載合作等事宜請聯繫編輯(yj-st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靖心理 的精彩文章:

脫離了專註力的一萬小時定律,都是無用功

TAG:楊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