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就在親子關係中

教育就在親子關係中

▲冰激凌 by 優優

1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能手

為什麼說孩子是天生的觀察能手?

先說兩件我家寶寶善於觀察的小案例。

有天下午,我下班剛到家,寶寶和姥姥就一前一後地回來了。先進屋的寶寶看到媽媽已經下班在家,高興得手舞足蹈。隨後進屋的姥姥,一邊將手裡拎著的寶寶玩沙子的小塑料桶放在地上,一邊轉回身去關門。

這時,寶寶蹲下身子,看著姥姥剛放地上的小桶,拿起桶里的小耙子看了又看說:「媽媽,這個小耙子不是我的。」

正在和姥姥說話的我,隨意瞟了一眼寶寶手裡的小耙子回答說:「是咱們家的呀。」

聽我這樣回答她,寶寶立即不高興地回應我:「不是的!這個不是我的,我要我自己的!」

聽語氣,寶寶似乎很肯定。

我這才蹲下來和寶寶一起拿著小耙子仔細觀察。還真是!雖然是同樣的紅,同樣的樣子,但手裡的這個耙子的手柄,比我家的稍稍寬厚了點,整體感覺顯得厚實些。如果不仔細看,真是看不出來。估計也是因為太像,姥姥在收拾玩具回家時,跟別家小朋友的玩具拿錯了。

好小的差別,寶寶都能發現!當時,寶寶執意要自己的耙子,我們告訴她,明天出去玩的時候再和拿錯的小朋友換過來。第二天,寶寶果然記得將自己的小耙子換回來了。

另外一件事,發生在一個上班的早晨。

我正準備刷牙,寶寶走過來膩膩歪歪地和我說話,可能早晨醒得早,還沒睡太醒,看得出來不是太高興。當我擠好牙膏開始刷牙時,寶寶卻一下來了興緻,認真地問我:「媽媽,你為啥用爸爸的牙刷?」

「有嗎?這是我的牙刷吧?」我說。

「這是爸爸的牙刷,你的是粉色的,爸爸的是藍色的。」寶寶有理有據,我無以辯駁。

沒用自己的牙刷刷牙的媽媽,只能假裝才發現拿錯地對她說:「啊!還真是,媽媽拿錯了!快換回來…哦,算了,已經刷完了。寶寶要記住,刷牙只能用自己的牙刷,不能用別人的牙刷…」

為了偷懶順手拿起牙刷就刷的我,真真兒沒想到,就連這麼小的差別,平時絕對沒有說起的東西,寶寶竟然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這兩件事情發生後,我一直在反覆揣摩一個育兒觀點:什麼樣的家庭出什麼樣的孩子,什麼樣的父母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孩子是天生的觀察能手,從小學習生活的環境里,無論多麼小的差別,多麼不經意的言行,都能在他們小小的內心紮根,成為一顆影響性格和品行發展的種子。

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某些原因,我時常不是特別開心,沒有憤怒也沒有抱怨,但我內心的感受卻被寶寶全都看在眼裡。每當我或是沉默,或是發獃時,最會體察我的情緒波動的就是剛滿兩歲的寶寶。那時候,我特別害怕寶寶問我:「媽媽,你在幹什麼?」「媽媽,你高興嗎?」「媽媽,你開心嗎?」而最令我感到幸福和寬慰的,則是在我放下不快全身心投入地陪她玩耍時,她由衷地說一句:「好開心!」

那時候,我就想開了,跟一家人開開心心在一起相比,天底下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兒。現在,我已經放下了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干好工作,照顧好家人,認真地過好每一天,心裡,也如水般平靜。

我要謝謝我的寶寶。

寶寶是個天生的觀察能手。

我想,上天讓女人生小孩是有用意的,在人生的適當階段,突然在女人身邊「安插」這麼一個「小間諜」,為的就是監督和勉勵這個女人:和昨天相比,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2015-06-18 )

▲小鹿 by 優優

2

教育真在親子關係中

只要出門,寶寶是興奮的,我也是興奮的。

五一的時候,我們全家去了趟浙江。在杭州火車站等人時,寶寶興奮地穿梭在人群中,我們在寬廣的大廳里跑來跑去,追她、抓住她、放開她,這是我們隨時都玩耍的遊戲。那天,我隨意親了她一下,她馬上說:「媽媽的吻」。我們經常讀的一本繪本就叫《媽媽的吻》,她居然會活學活用,我很驚訝。

讓我驚訝的事情在隨後的這段時間裡,還不止這個。

5月6日睡前,我像往常一樣拿起繪本,給寶寶講故事。我問她講哪本,她挑出《我和媽媽》遞給我,正當我要開始講時,她從我手裡奪過書,有模有樣地說:「我來講吧。」於是,她真的全都講出來了,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就像我給她講一樣,讀完一頁翻到下一頁接著讀。一遍不夠再來一遍,《我和媽媽》這本書她從頭到尾給我講了兩遍,基本一字不差!講完之後,因為受到我的稱讚,她又興沖沖地跑到姥姥房間,給姥姥講了一遍。

這是第一次,以前從來都是我念,她有時聽有時不聽的。

關於活學活用的例子有不少。那些話,我沒有刻意教過,她卻能將故事語言恰當地用到生活中。

有天早上,我在衛生間洗臉,寶寶突然過來說:「媽媽,你好漂亮,皮膚很白。」很會夸人嘛,點面俱到!一個周末帶她逛街,我到試衣間試衣服,她要跟著去。在試衣間,她說:「媽媽,跟你在這個小房子里感覺好溫馨。」我瞬間融化,內心的柔軟無以言表~

一次,寶寶和優爸在床上玩兒一個枕巾,玩得高興,兩人將一個枕巾拉來拉去。寶寶脫口說了個詞兒:「拉拉扯扯。」我和優爸笑翻。這個詞兒也是故事中的。

上周末,我躺沙發上假寐,寶寶在旁邊玩「洗球」遊戲,將三個玩具小球洗下擦乾、再洗下再擦乾,玩了一會兒她說:「媽媽,毛巾已經濕了,我要換個乾的。」我起身去陽台給她拿毛巾,不想起猛了感到頭暈,就隨口說了句:「頭好暈」。寶寶轉過身看著我說:「媽媽,你頭暈?」我說:「是呀」她說:「你快躺下。」我看到她關切的目光便隨口問:「你會照顧我嗎?」她說:「當然照顧,因為我愛你嘛!」

說起這些來,類似的故事便潮水般湧入腦海。有一段時間,寶寶常主動要求讀一本叫《別打擾我吃飯》的繪本,我察覺著,書中恐龍哥哥與恐龍妹妹那種親怩的關係,已深深印在了她心裡。每次讀到妹妹親親,抱抱哥哥,寶寶都會說,他們好高興。然後,回過來親我,抱我。就在今天早上,我們重溫這個故事時,娘倆膩在一起的感覺,真好!

永遠都不會忘記,4月28日晚上睡前,寶寶躺在我身邊,摟著我的脖子第一次對我說:「媽媽我愛你!」我也很快回應她:「媽媽也愛你!」

一切都發生得那麼自然。

曾經讀到過許多文章,都在強調同一個觀點: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有些文章甚至說,親子關係本身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沒有好的親子關係,就沒有教育。隨著寶寶的成長,我們的互動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堅定地認同這一觀點。教育就在親子關係中,陪她閱讀,陪她玩耍,陪她高興難過,陪她感受成長中的點點滴滴。

其實,切身感受是,堅持做到這些,獲得成長的又何止孩子?(2015-06-16 )

▲魚 by 優優

3

孩子的思維開闊度遠超你的想像

我家寶寶的想像力非常豐富,有時候甚至讓我驚嘆——我怎麼就沒想到這一點呢。才一歲多時,那時候還不太會用整個的句子表達,寶寶就已經會用比喻句了。

很多次,我們從食堂買回來的甜燒餅,橢圓形的,寶寶很愛吃。吃了一段時間後,有一天早晨沒有買,她就開始說了:「我要吃那個像棉鞋一樣的甜燒餅」。汗!當時是冬天,寶寶確實有一雙用毛線鉤成的棉鞋,每天穿著跑來跑去,鞋子形狀橢圓形,大小和甜燒餅差不多,雖然當時的她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形狀,但有了想像力後就絲毫不影響她表達意思。

北方的麵食多,每次吃各種餅時,我們時常邊吃邊玩遊戲。比如咬一口後,燒餅的形狀就變了,變得像什麼了?像小鳥,再咬一口,就像一片樹葉了,玩的次數多了,後來,寶寶就經常主動帶領我們玩這種「像什麼」的遊戲。

去年聖誕節,我們從網上買了一顆聖誕樹,安裝好了以後,家裡頓時有了節日的氣氛。寶寶當時說,聖誕樹像一座高塔;過完春節,我們就將聖誕樹收起來了,但即使到現在,寶寶見到類似的形狀的東西,也時常會說,像聖誕樹。

有一次,我帶著寶寶在院子里的兒童活動中心和同事家孩子一起玩兒。我對寶寶說:「你看,姐姐的眼睛好大好亮哦」。寶寶立即回應我:「是的,就像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星星)!」說得我和同事都笑開了花。

少用「是什麼」和寶寶說話,多用「像什麼」跟寶寶交流,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孩子的思維開闊度遠遠超出你的想像。(2015-06-23 )

PS: 今天的這三段,都是舊文,寫於2015年中,當時優優只有三歲,如果不是當時記錄了很多我們相處的細節,估計這些全部都會被遺忘在時光里。這段時間,我會陸續整理舊文重發,一來留存到日後老了坐著搖椅慢慢搖,二來便於時不時拿來回味。樂趣也就在其中產生。

有一種支持叫做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橙的港灣 的精彩文章:

為了自己 我生了兩個孩子

TAG:優橙的港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