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臨死前陳玉成說:天國失去了我,也就失去了一半!李秀成:我不服!

臨死前陳玉成說:天國失去了我,也就失去了一半!李秀成:我不服!

1862年5月,陳玉成輕信叛徒苗沛霖之言,前往壽州商議對策,無奈中計被俘虜,並押往勝保軍營。雖說是俘虜,但他依然十分硬氣,直言手下敗將勝保就是清廷的大禍害,一點軍事水平都沒有,經常被自己吊打。此外,對其它清軍將領也做了點評,認為他們均非自己的對手;對於太平天國的貢獻,也是自己最大。

在臨行前,陳玉成說了許多霸氣十足的話,如:「李續賓且不夠吾之一鞭,其餘人等且入法眼」;「天國失去了我,也就失去了一半」。如果這些話被名將鮑超聽到,他肯定不服氣;李秀成更加不服氣。在此。縱橫國史就來談談其中之緣由!

李續賓不是對手,其餘人等不堪一擊——鮑超肯定不服。縱觀英王陳玉成一生的戰績,從童子軍干起的他,一路過關斬將,連連擊敗敵軍,因功受封為英王。在晚清名將輩出的時代,陳玉成的確和湘軍陣營中的多位悍將有過交戰,互有勝敗。就拿陳玉成說的這位李續賓而言,他們可謂是一對冤家,從武昌、田家鎮、九江,一直到三河鎮,他們打得不亦樂乎,陳玉成是先敗後勝,一戰成威名。1856年,石達開、陳玉成出兵六萬救援武昌,在魯家港被李續賓一萬精兵擊敗;1857年,陳玉成救援九江受阻,不久,守將林啟榮犧牲。1858年,李續賓從九江北上,一路勢如破竹,直抵廬州三河鎮,但孤軍深入,被陳玉成幾十萬大軍合圍,所部六千精銳全部陣亡。就此而言,他倆堪稱對手,實力相當。

不過,若是只有李續賓堪稱自己的對手,那麼湘軍中第一猛將鮑超肯定是不服氣。原因很簡單,陳玉成和鮑超交戰時,敗多勝少,幾乎都是被壓著打。雖說太平天國後期,部隊素質低下,戰敗不能全怪陳玉成,但作為主將,他亦是難逃其咎。1857年1月,鮑超率霆軍3000人與陳玉成六萬大軍交戰於黃梅,太平軍敗走。1857年7月,鮑超與陳玉成在宿州大戰十三場,勝負未分。1857年12月,鮑超與陳玉成交戰於太湖,激戰二十五日,英王敗逃。1858年,陳玉成在三河擊敗李續賓後,將鮑超援軍擊敗。1861年,雙方在集賢關大戰,陳玉成無法突破鮑超防線,不久,安慶陷落。就此而言,鮑超肯定算是陳玉成的勁敵,甚至是死敵!

天國失去我,也就失去了一半——李秀成更加不服氣。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核心領導人犧牲,翼王石達開負氣出走,天國元氣大傷,由盛而衰。此時,陳玉成、李秀成兩位年青將領走上了第一線,承擔起了匡扶天國的重任。具體任務分配是,英王陳玉成主持西部戰區,攻略湖北、安徽,防止湘軍順江而下,東征天京;忠王李秀成主要是主持政務,同時兼顧東部戰區,經略浙江、江蘇等財賦重鎮,為天國提供必要的戰略物資。在兩人的通力合作下,太平軍第二次攻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取得三河鎮大捷,一度使得天國出現中興之局面。不過,1861年9月,陳玉成救援安慶失敗,被迫退守皖北孤城廬州;1862年5月,陳玉成在壽州被俘虜,後在河南延津受凌遲而死。

陳玉成死前,放下狠話:「天國失去了我,也就失去了一半」,事實可否如此呢?如果從戰略上講,缺少陳玉成在西部的制約,湘軍得以全力東下攻擊天京,李秀成必定顧此失彼,無法挽救頹勢。但是,陳玉成死後,李秀成卻在浙江、江蘇一帶連連獲勝,搞得風生水起,還建立了天浙省、蘇福省,東南財賦重地基本上都被太平天國掌握。如果此時沒有西方列強助戰,李秀成將可以利用東南之財賦去編練出一支精銳之師,並給其裝備現代化武器,到時曾國藩的湘軍只能是被摁在地上摩擦了。所以說,真正影響天國命運的,是西方列強與清政府聯合起來共同絞殺太平軍,而不是西部地盤的丟失,陳玉成陣亡。

總而言之,陳玉成這些話雖然言過其實,但確霸氣十足,令人欽佩。如若有一位優秀的統帥,讓陳玉成打先鋒,那麼他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各位說說,是不是這個理?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各位關注,帶你漲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擁有大小王,外加四個二的好牌,洪秀全硬是給打爛了
如果恭親王當皇帝,左宗棠主持軍事,晚清政局將會如何呢?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