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9 移動互聯網生態下的匠人觀察——以《東家守藝人》APP為例

59 移動互聯網生態下的匠人觀察——以《東家守藝人》APP為例

東家·守藝人APP(以下簡稱為「東家」)作為國內最大的匠人手作電商平台,此文旨在研究東家·守藝人APP的運營方式和創新的電商模式,以此探究電商平台和手藝人相互依存的現狀,即東家如何幫助和促進匠人進行電商化和推廣匠人,以及匠人如何藉助電商平台的優勢轉變自身的經營之道。

1.從東家·手藝人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APP入手,多角度探究東家的運營方式。

2.分析東家·守藝人APP的版本更迭,以探究眾籌、直播+拍賣等創新的電商模式的建立與完善。

3.通過觀看拍賣手藝品的現場直播過程,著重分析該電商模式提升手藝品交易量的因素。

4.實地採訪入駐東家的匠人,探究匠人在東家的經營狀況以及東家推廣匠人的方式。

東家·守藝人APP(以下簡稱為「東家」)作為國內最大的匠人手作電商平台,一方面通過創新電商模式在互聯網時代通過多條路徑直達消費者並帶動了匠人作品的交易量,另一方面注重優質手工藝文化內容的生產和輸出,致力於打造專屬手藝人、工匠的文化社區和電商平台,並意圖打通電商與文化社區兩者之間的壁壘,創造出全新的社交購物平台。

東家主要通過「匠人志」和話題廣場增加匠人和用戶的互動,這促進了文化社區氛圍的營造。所謂匠人志,即以雜誌的形式講述匠人或匠物的故事,以達到包裝匠人、增加曝光量、讓匠人「明星化」的目的,以吸引更多的關注量。至於話題廣場,則是由匠人發表某個手藝領域的話題,然後再由東家進行系統歸類,如此以來就能吸引對該領域感興趣的用戶,並延長用戶的使用時間。

在電商模式的創新上,東家上或每日連播、或每周定點將直播與拍賣相結合,構建了用戶消費的場景,大大促進了匠人作品的交易量。東家上所謂的「直播+拍賣」形式,即在直播中,匠人將本場要銷售的作品,從0元開始進行拍賣,在規定的時間內,出價高者即可得到匠人的手藝品。當拍賣搬上屏幕上並結合直播的形式,每個觀眾都可成為競拍的一員。另外,輕鬆愉悅的氣氛,匠人和觀眾語言上的暗示,都使得在場的觀眾都極其容易產生消費衝動。

經過幾年在手工藝領域的精耕細作與不懈努力,東家吸引了一大波尊重傳統技藝和傳統文化的用戶和優質匠人,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手工藝類的電商平台。此文著重研究東家·守藝人APP的運營方式和創新的電商模式,以此探究電商平台和手藝人相互依存的現狀,即東家如何幫助和促進匠人進行電商化和推廣匠人,以及匠人如何藉助電商平台的優勢轉變自身的經營之道或改進自身的經營狀況,最後提出建議與展望未來。

從圖文,到視頻,再到直播,媒體形態在不斷更迭,而且多元並存著,這些都需要匠人去熟悉和學習,媒體只是內容的載體,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媒體宣傳匠人自身的手藝和促進手藝品的交易量,無論媒體形態如何更迭,這些最終都將嫁接在電商上,需要依靠電商來變現。

東家業務的擴張,從最初的社區氛圍營造,到盈利手段的推演,平台整合了信息和提高了效率,不僅實現了盈利,同時入駐的匠人和消費用戶在不斷增加,這說明在「守藝」的路上,東家已經取得相應成就。已經做好的老字號、非遺等項目,加強推廣,東家應幫助手藝人完成品牌孵化;對於瀕臨滅絕的古老手藝,東家亦應給予相應的幫助。當這些事情都做完了,平台也掌握了足夠的信息和市場資源,就該去做些創造性的項目了。比如培育品牌,項目孵化,線下集市,特色街區等等。如此一來東家才能搭建出一個完整的生態圈,覆蓋或涉及手工藝的上下游領域,最終成為「守藝」事業的中流砥柱,而匠人方可從中受益,才會吸引更多的人從事手工藝行業和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守藝」的隊伍中去。

(5本最重要的文獻)

1、胡欣:「新媒體時代我國社交直播App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7年4月。

2、許超:基於中國傳統手工藝類新傳播設計研究——以秒拍APP為例[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7年4月。

3、賀霞:整合營銷傳播視閾下攜程旅遊APP的品牌傳播及效果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6年3月。

4、李林蔚:移動視頻直播APP新聞節目創作與傳播思考——以《北京時間》為例[D],浙江傳媒學院,2017年5月。

5、姚秀秀:「使用與滿足理論視角下移動短視頻的發展策略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5月。

本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莫村傑

14級藝術管理與策劃

指導老師:吳楊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論文 的精彩文章:

47 從個體畫商角度談中國書畫藝術品市場
46 明末清初徽州古董商人的書畫收藏和藝術經營

TAG:我們的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