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富汗戰爭的背後

阿富汗戰爭的背後

————卡勒德· 胡賽尼作品隱藏的人性掙扎

確切說,我聽說阿富汗這個國家的時候正是我參加工作那一年。因為9.11事件,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十多年過去後的今天,這個國家見諸世界各大媒體的仍然是戰亂與貧窮。後來我讀了一些關於阿富汗的書籍,近年又拜讀了大師卡勒德·胡賽尼的三部曲,對於阿富汗人民的苦難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這裡與大家共享,僅代表個人觀點。

阿富汗屬於中亞國家,通過阿罕走廊與我國新疆接壤,北接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東和東南與巴基斯坦毗鄰,西與伊朗交界。境內多以高原和山地為主,人口三千萬左右,主要為普什圖族。

阿富汗的戰爭,並不是9.11後開始,1979年蘇聯入侵,標誌著阿富汗近半個世紀災難的開始,從此整個國家陷入民不聊生的境地。1989年蘇聯撤軍並沒有讓阿富汗人民迎來希望,軍閥混戰以及反抗蘇聯的鬥爭中,一批代表普什圖族人利益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組織異軍突起,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塔利班組織,他們的統治殘暴恐怖,讓阿富汗人民再次處於水深火熱之中。9.11後塔利班垮台,美國及北約主導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卡爾扎伊當選第一任總統。在「波恩進程」下,直至今天,阿富汗的安全局勢仍不樂觀,戰爭、屠殺、毒品、恐怖襲擊仍然泛濫。

卡勒德· 胡賽尼是阿富汗裔的美國人,是戰爭中逃離阿富汗前往美國的大部份人中的一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他是幸運的,他的童年在阿富汗度過,說普什圖語與波斯語,雖然他用英語寫出了三部偉大的作品,然而他終究是阿富汗人,與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樣,他在人性的最邊緣掙扎,透過父子、兄弟、兄妹、父女、母女這些最直接的關係在戰爭中暴露他們的愛與背叛。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刻畫,不需要巧妙的情節架構,他用最直白的寫作,便將人性最原始的性情展示在讀者面前,讓每一個讀者完成一次洗禮,重新對自己、對人類、對戰爭樹立新的認識。這種強大的思想表現之處還在於無論他的讀者是美國人、法國人、印度人,抑或中國人。

我讀卡勒德· 胡賽尼的作品是從《And the mountains echoed》開始,在六十年悲歡離合中,父子兄妹、表親繼母,他們如何去愛,如何被傷害,如何互相背叛與彼此犧牲徹底震撼了我。前些年我致力於二戰後國際局勢分析,大都代表當下一些主流意識形態,對普通人民的關注微乎其微。當我第三遍看完此書後,我一邊對自己講「這就是戰爭」,一邊想「這就是人類」。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與《The Kite Runner》是在相隔幾個月後看的,與《Andthe mountains echoed》不一樣,後兩本小說我只看過一遍,然而無論瑪麗雅姆、萊拉還是阿米爾與哈桑,都同阿卜杜拉和帕麗一樣,深深留下烙印。卡勒德·胡塞尼這樣說道:「事實上,我的寫作不斷涉及的最重要的主題是家庭。拋開了家庭這個線索,你幾乎無法理解自己,無法理解周圍的人,無法弄明白整個世界中自己的位置。」在整個三部作品中,都是以阿富汗近半個世紀的歷史為背景,其中穿插著一些政治事件,作者並沒有描繪戰爭的場景以及宣揚自己的政治立場,僅僅以阿富汗平民的家庭為線索,不加粉飾,生活就被無情的揭示,不論善惡。我認為卡勒德· 胡賽尼三本作品中任何一本都足以比肩諸如《戰爭與和平》之類的翹楚巨著。毫無疑問,這也決非僅我一個人的觀點。翻看世界各大報刊雜誌的書評以及卡勒德· 胡賽尼近年領銜的獎項就足以窺見一斑。

對於我而言,卡勒德· 胡賽尼的三部作品有更特殊的意義,並不僅僅是了解了阿富汗戰爭中阿富汗平民的生存狀態,也不能完全概括為阿富汗歷史進程中作者展示的人性直面,這種意義是寬廣無垠的,泛指人類在不同環境中的所有精神活動。如果對三部作品寫讀後感,我想每一篇我都會寫上整整幾十頁。

以前我說「戰爭是人類發展進程中必不可缺的規律之一」。現在我還要說「人性的善惡在戰爭中會被扭曲,但不足以被摧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2018年錄取結果及家長學生感言
你和時尚之間差的不是「小豬佩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