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家庭治療更重要

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家庭治療更重要

上幼兒園的小孩子不願意起床,還沒走到校門口就開始大聲哭泣,因為爸媽不在身邊,自己第一次見到那麼多陌生的小朋友而感到害怕,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孩子往往在幼兒園熟悉了幾天或是幾個星期之後,哭鬧的情況就會消失。然而,如果你的孩子長期哭鬧不去上學,甚至才上小學一年級,就出現嚴重的厭學情緒,而孩子又不願意表達什麼,家長們就要留意點。天音心理的諮詢師建議,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與其猜測孩子不去上學的原因,不如進去家庭治療更重要。

上了小學之後的孩子不好哄,他們正在經歷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成長階段,不再像幼兒園時那麼「弱」,爸媽打幾下,就算委屈也會乖乖聽話。尤其是厭學情緒嚴重的孩子,不管家長是用苦口婆心的說教,還是暴力的打罵教育方式,孩子就像「石頭」一樣硬,死活不去上學,如果強逼孩子,又擔心孩子做出極端的行為,此時家庭治療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

如果孩子厭學又不願意表達自己,有可能孩子的一部分「病因」是在家庭。比如說有的孩子不願意表達自己,是因為家庭的氣氛讓他們感到不安全,孩子的經驗在告訴自己,不去上學肯定會被父母責怪,甚至會被打。這是孩子從自己從小到大的被打罵教育中總結出來的內容,孩子對自己的經驗深信不疑。所以家長如何跟孩子溝通,重新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是顯得非常重要。

我們理解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受小時候被自己父母教育的影響。為什麼只有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才會明白當父母的辛苦呢?這裡面除了孩子小需要照顧外,更多的是教育問題,只要教育方式得當,很多孩子會越成長越容易教育,家長們也會越來越感到輕鬆和寬慰,而非覺得心累。然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自己小時候也是在這樣的教育中成長,教育方式沒問題,是孩子有問題。其實孩子過於乖巧聽話,或是孩子行為過於「大人模樣」都不太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前者容易沒有主見,後者容易沒有同理心,這些都容易導致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而這些問題其實是孩子從家裡帶出去的,所以明白家庭治療的重點性可以幫助孩子和父母更好的解決問題。

其實人類是情感類動物,人的心理活動,行為背後的意義都是很重要的信息,只有捕抓到這些信息,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如果忽略這些信息,累的人除了自己,還有孩子。

當親子關係僵化到您非常痛苦難以忍受時不要孤軍奮戰,借力使力不費力,建議您及時找心理諮詢機構和專業心理諮詢師一起解決問題了。

本文屬於天音心理諮詢中心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助理並標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音諮詢 的精彩文章:

夫妻有矛盾,這幾個「不要」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分手後,我希望他也過不好

TAG:天音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