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美,你get到了嗎?

我的美,你get到了嗎?

瓷,從次,上下結構。生於土石,長與烈火,匠人著之藝,復燒,去劣存優,人人驚而嘆之,細看、把玩,不厭其煩,稱之為瓷。

一提到古瓷,

兩眼放光,手舞足蹈,語無倫次,精神亢奮到了極點,

好像擺在他眼前的不是瓷器,而是厚厚的一垛人民幣,

這就是收藏熱門下的一些人的表現。

無可厚非,古瓷在拍賣行的操作下價值連城,

讓很多人誤認為收藏就是一條暴富之路,

實際上收藏是一條充滿荊棘的混沌之河,

尤其是面對古瓷收藏的時候,

有人死於河底不瞑目,

有人奮力掙扎想上岸,

有人瘋瘋癲癲過半生,

唯有智勇之人留其名。

但到底怎麼才算智勇之人?

即以歷史為支撐,以文化為自信,不人云亦云的真正的收藏家。

古瓷是我們中華文明史上除四大發明外最為得意的傑作之一,

曾幾何時,作為中國的明信片一度成為海外人士競相購買的奢侈品,

她是那麼的優雅和別緻,細膩和寧靜。

當你眼與古瓷對焦,

周圍的風吹、草動、人行、物移,

亦難減她的淡定和從容。

「欲當大事,須是篤實」,

她用歲月告訴你讀瓷就是讀你自己,

不信,你看她的的每一道開片,每一個氣泡,

都是和人的故事、與自然的賭約。

古瓷,已在中國的土地上走過了三千多年,

從青瓷、到宋瓷,從元青花到清粉彩,

每一次朝代的更迭,

都完美地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當你有幸手持一件真正的古瓷時,

才能猛然間觸摸到那個朝代的風塵,

好像聽到了古人在向你默默訴說著當時的局勢,

也只有在那一刻你才會深刻理解「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吐分明;

可參造物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的絕妙之處。

前朝的審美風向也好,當權者的意願也罷,

古瓷都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這叫包容亦是傳承。

瓷器,是唯有中國人才能生產的一件奢侈品。

曾有人懷疑這一真實性,

查證到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赫梯人曾最早制出高溫陶器,

也找到古巴比倫曾最早發明上釉技術,

但他們都沒有造出密水的瓷器,

因為他們沒有高嶺土和森林。

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也是大自然賞賜給中國人的神奇禮物。

在那個堅持自然崇拜的時代,

中國古人用寧靜祥和的態度,

以匠人匠心的精神,將水、火、土絕美統合、淬鍊,

不僅向世人打造出了精美的「器物」,

也給後人傳達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執著。

所以我們從古瓷身上看到了

中國特有的東方對稱美,平衡感,

中國古人推崇的溫潤如玉的質感,

中國皇家才有的階級感,

中國匠人為此注入的豐盈人生。

在不動聲色的奢華里,

古瓷能案上生蓮,能撐一室靜雅,

這是她與新瓷的最大區別。

雖然不否認新瓷的價值,

但在機器工業時代大速發展的時期,

新瓷成了快消的犧牲品,

帶著矛盾與美學的情緒慢慢地慢慢地沉淪。

尤其是當你把古瓷與新瓷置於同一位置之時,

你的心為之一顫,

你會發現古老手藝的迷人之處,

同樣是浴火重生,

古瓷滿是歲月的傳說,新瓷凈是乾涸的人生。

也許這就是對匠人與藝人的最好解釋吧。

總之,不管怎麼說,

如果你是一個古瓷愛好者,

請不要先問如何鑒定真假,

以謙卑的姿態,

用你的心慢慢體會,

用你的眼細細地看,

你會發現一個年輕人是如何生硬地用喬裝術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老者的,

外形好仿,神韻難模,

如果這些都參不透,

勸君還是莫說自己是古瓷愛好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城再來人 的精彩文章: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TAG:化城再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