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帶你重新認識一條魚!別再虹鱒三文魚傻傻分不清

來,帶你重新認識一條魚!別再虹鱒三文魚傻傻分不清

在色譜中,橙色是最暖的顏色,藍色則最冷。那麼,肉色橙紅的三文魚,長在藍色海洋里,這意味著什麼?答案大概只有「好吃」。

於是,說起三文魚,吃貨(包括本人)腦海中肯定會浮現出以下關鍵詞:日料、刺身!超市的生鮮櫃檯里,三文魚魚腩、魚頭,魚骨,以及一盒又一盒的三文魚壽司也碼放整齊,等著被吃掉。

三文魚無疑是好吃的。一塊好的三文魚上,百分之八十的橙紅色加上百分之十九的白色交相輝映,還有百分之一的銀色柔光籠罩全身。仔細觀察,可以用眼睛感覺到魚肉的輕微彈性,顫顫巍巍,彷彿在呼吸。

挑一點現磨的山葵塗上去,最好連醬油都不蘸,放入口中,牙齒微微用力,魚肉便分裂開來,稍稍咀嚼,魚肉便慢慢融化,而手裡的筷子已經不由自主夾起第二塊……寫到這裡還沒吃飯的小妞不禁咽了咽口水。

慢著,你吃到的三文魚是真的三文魚嗎?最近這則關於「淡水三文魚」的新聞想必吃貨們肯定有所耳聞。先是有媒體稱「中國三分之一的三文魚來自於青藏高原」;接著有許多專業人士指出這些青藏高原產的不是「三文魚」,而是「虹鱒魚」;而許多商家則回應「虹鱒魚可以叫做淡水三文魚」,甚至一些行業協會也支持這一說法,稱「通常所說的三文魚是鮭鱒魚類的商品名稱統稱,並非一種魚的科學名稱」,虹鱒是三文魚的一個種類。

「三文魚」,這條中國最成功的魚,成功讓中國人吵翻了天!而一條小小的三文魚也讓小妞瞬間變成了半個「水產專家」。

首先,爭論各方都同意的是,三文魚不是一個嚴格的生物學名稱,而是一種商品名稱。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現在各種不同的說法。

三文魚(salmon),來源於拉丁語中的「salmo」,意為奮力躍起。之所以取這樣的名字,源於三文魚的洄遊特徵。每年到了產卵期,它們千里逆流,甚至還要跳躍和衝撞數十英尺高的障礙,只為回到當初出生的河流產卵。到達終點時,它們銀白色的身體會因為用力過猛血管崩裂而變得通紅,整條河流一片血紅,場面異常壯觀。

18世紀,生物命名法的創立者林奈把這種魚的學名形象地定為「salmo salar」,也就是現在的鮭魚屬大西洋鮭。

中文世界裡最經典的三文魚正是大西洋鮭。香港《信報》對此有所查證,這一稱謂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大西洋鮭引進香港時,將「salmon」翻譯成為「三文魚」。而大西洋鮭以外的各種「xx三文魚」,中國人給它們起了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大馬哈魚。

市面上的三文魚種類很多,有挪威的、芬蘭的、美國阿拉斯加的……挪威三文魚自然是根正苗紅。挪威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西洋三文魚生產國,出口到世界上上百個國家。芬蘭和阿拉斯加的也並非李鬼冒充李逵,大多數的食客並不會吃出它們之間的區別。買的時候看清產地即可,不需要過多挑剔。

各種三文魚之間的複雜關係,圖片來源:果殼網

不過,在英文世界裡「Salmon」不光指大西洋鮭,還指大馬哈魚(太平洋鮭)屬的很多種魚。後來為了進一步區分,又在統稱前加上了產地、形態等特徵,才有了現在大馬哈魚屬的諸如Pink salmon(粉三文魚)、Coho salmon(銀三文魚)、Sockeye salmon(紅三文魚)等眾多魚種。

虹鱒魚雖屬於太平洋鮭屬,但虹鱒的學名是「Oncorhynchus mykiss」,通用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半個「salmon」都沒有。並且「trout」對應的概念是「鱒魚」,指的是大馬哈魚屬和鮭魚屬的魚中,生活史全部於淡水中完成,沒有跨鹽度洄遊行為的一個類群。

所以,僅從名字上看,虹鱒魚這回真的是強行給自己加戲,充當了一回「三文魚」。#看來作為吃貨,小妞也還不是很合格,因為英文不行#

但問題是,中文世界裡三文魚指「大西洋鮭」只是人們約定俗成,並沒有一份法律或者標準規定。對於「虹鱒魚就是三文魚,大西洋鮭能叫挪威三文魚,太平洋鮭能叫阿拉斯加三文魚,憑什麼虹鱒不能叫淡水三文魚」這種爭辯,即便我們很多人覺得荒謬,但也無可奈何。

不止三文魚,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鱈魚」身上。前幾年頻繁見諸媒體的油魚也曾強行充當過「鱈魚」。但事實上,油魚是兩種叫做蛇鯖(qīng)的魚——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它們是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洋里的深水魚,體內還有近20%的油脂,其中又以一種被稱作蠟酯的物質為多。但人是不能消化這種物質,只好原樣再把它排泄出來,因此如果一次攝入過多的話,就有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噁心和嘔吐。

說回三文魚,小妞猜想,無論70後、80 後、90 後,甚至 00 後,人生中的第一口三文魚大概都是生吃的。所以,這次爭論的還有一個焦點就是「虹鱒能不能生吃」。這也可能是「淡水三文魚」這個名稱能不能被接受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一般認為淡水魚是不可以生吃的,因為這樣吃容易使人感染上寄生蟲。吃生魚片的時候蘸的醬油、醋、芥末、酒之類的蘸料,都沒有辦法殺死寄生蟲。即使是真正的「海水三文魚」也是需要經過規範操作的深度冷凍才可以相對安全地生吃。而虹鱒魚經過這樣的冷凍以後生吃是不是安全,目前只有一些專家個人口頭的支持,並沒有看到嚴格的研究數據或是公信力良好的權威機構的支持。

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李長忠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稱,目前在青海省沒有發現嚴重的能夠危害健康的鱒魚寄生蟲發病情況:三文魚可以生食,它有很多食用方法,刺身只是其中一種。但從安全形度而言,三文魚加熱到65攝氏度以上食用比較放心。

劃重點——也就是說國產「三文魚」可生吃,但可能得冒點風險。

說句實話,虹鱒魚熟食味道還是很好的,而且便宜呀,非常適合小妞這種碼字工。畢竟,現在熟吃「三文魚」也是一種潮流,不再是「土老帽」「鄉巴佬」了。去餐廳吃飯,很多沙拉上面都會赫然放著一大塊淺白色的「烤三文魚」,越來越多人愛上了「三文魚」變熟之後的美妙口感。

在這裡,再簡單說一下區別的方法,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價格。貴的不一定是三文魚,但如果便宜到讓你覺得中了頭獎,那一定是虹鱒魚。第二,看顏值。三文魚最誘人、也最影響口感的,就是那幾條白色的脂肪。虹鱒魚的脂肪含量少,紅白相間的感覺非常生硬,脂肪沒有滲入感。第三,虹鱒魚禁不起厚切的考驗。它肉質硬,一旦厚切就會像在吃牛蹄筋。

用知乎er的發言來做總結,「價格便宜 + 肉色偏紅+ 刺身厚度薄+ 脂肪紋理窄且很清晰+ 肉表面無光澤的所謂三文魚,通常就是虹鱒魚」

其實不只中國人會面臨「一名多物」或者「掛羊頭賣狗肉」的困擾,全世界不少國家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為避免這樣的問題,歐盟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徹底。2014年12月13日起,歐盟變更了所有魚類和水產養殖產品的標籤規則,規定商品標籤必須標示產品名稱和魚種學名,同時還要標註捕撈區域/國家、生產區域/國家。因為生物學名是唯一的,這樣可以幫助消費者分辨魚的具體種類,避免混淆。

歐盟的這一做法雖然不錯,但中國很多消費者別說對拉丁學名了,就是對魚的中文學名都不熟悉,就算印到標籤上,也沒什麼切身感受。希望以後還是在商品命名上能有相關規定,大西洋鮭就是大西洋鮭,虹鱒魚就是虹鱒魚,無論誰叫三文魚,另一個就不能以此命名,否則就是虛假標示行為。消費者也不會面對「大家都叫三文魚,到底哪一個才是三文魚」的困擾。

話說回來,這些年中國處在消費升級的風潮之中,中國人開始吃一些以前沒吃過、沒見過的東西,但對這些東西的知識儲備不多,分辨能力也不強,所以很容易就被那些刻意或是無意的「一名多物」情況誤導,或是被「掛羊頭賣狗肉」的商家忽悠。

看來,當吃貨不容易,小妞這就去讀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幼兒園校車反光鏡被誰暗中破壞?警方調查發現竟然是無妄之災
新民隨筆 請勿擅改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