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電磁輻射的謠言,你怎麼就全信了?

電磁輻射的謠言,你怎麼就全信了?

若是說生命力最強的,除了蟑螂,可能就算是謠言了。

從鄰里之間的竊竊私語,到朋友圈的廣而告之,謠言的載體隨著技術改變,內容也與時俱進,但是謠言從來都沒有消失。從喝白酒能抗癌到電磁輻射會讓人長腦瘤,謠言在我們的生活里無處不在。

而且,謠言也像蟑螂一樣難以清理。闢謠的速度總是趕不上謠言傳播的速度,好不容易看到某個謠言像是要絕跡了,可是轉眼就發現它又換了個形象重新冒了出來。

為什麼謠言這麼難以根除?這個鍋,還是得我們的大腦來背。

我們為什麼容易相信謠言

我們的大腦和其他動物的大腦有些相似之處。作為神經中樞,大腦有許多優秀品質,但也有兩個巨大的弱點:一是喜歡刺激,二是有些懶。

新鮮的信息總是能給大腦帶來愉悅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刷微博、刷抖音、刷朋友圈刷得停不下來。這在生存上很有優勢;畢竟當我們還生活在野外的時候,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變化會幫我們避開危險。要是我們太容易專註,連捕食者來到附近也不知道的話,可是會有生命危險的。

在這種環境下生長出來的大腦,當然對能顛覆我們常識的、可能給我們帶來傷害的東西更感興趣,因為記住這些東西意味著活得更長。我們的大腦還更喜歡畫面感,喜歡細節,因為這些東西會讓我們更容易想像,也更容易記憶。

謠言正符合這些特徵。謠言往往是用恐懼和焦慮來傳播的,而且還總是活靈活現;不同的人會給謠言加上不同的細節,最終,謠言就像蟑螂一樣進化成生命力頑強的小強,然後流行開來。

大腦的另一個弱點是容易輕信。畢竟,我們需要先相信一條信息,然後才能理解它。相信是前提,但是大腦才不管你相信的東西到底是不是事實。要分析一條信息的真實性,需要主動思考,也就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而大腦可不喜歡浪費能量。

大腦會把聽到的一切當成事實;至於是不是真的事實,大腦才不關心。

為什麼科學值得相信

幸好,我們的大腦和其他動物的大腦還有些不同。雖然我們出於社交的需求,總是會和其他人分享故事——其中一部分就是謠言——但是我們的大腦也有能力分析故事的真偽。這種分析方法,就是我們的科學方法。

科學的本質,是對未知的好奇心、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從假設到驗證的一系列方法論。它是我們看待和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而且最少到目前為止,它是解釋世界的最好方式。

科學強調客觀,突出的是假設和驗證。它要求我們我們不帶任何偏見地去看待研究的結果;無論它對我們是不是有利。我們的主觀意願沒有任何作用,不會因為我們的喜好就成真。科學研究所反映的,是這個世界運作的規律。

科學本身是反本能的,是大腦所不喜歡的那一類活動;科學需要思辨,需要主動思考,需要勞心費力去證明或者證否自己的結論。科學需要大量的腦力活動,而大腦不喜歡這樣。

在這一點上,大腦真是短視的可以。畢竟,今天的世界已經複雜得多,我們每天都要面對許多問題,多到我們自己沒有辦法作出最好的判斷,只能依賴於其他人的結論。我們需要一個判斷標準,來判斷哪些結論更有參考價值。

最簡單有效的判斷標準是,看看被大多數專家都認可的結論,而不是輕易相信家人、朋友或者網上的隨機陌生人。畢竟術業有專攻,在過去的幾百年里,科學已經形成了一套嚴密的體系,讓那些只有被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是正確的結論,才會出現在大眾面前;這些結論的背後,是長期的研究、艱難的探索,以及智慧和經驗的積累。這些,才更可能接近世界的真相。

不過當然,關於這個世界,我們只知道很少的東西。更多關於世界的秘密,還都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這正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最大不同之處。我們會問自己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行的,會探索它的奧秘,而且會判斷真假。這種能力,正是生而為人最值得驕傲的東西。

「電磁輻射」的謠言,你害怕嗎?

在信息化時代,電磁輻射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所有用電的工具都會產生電磁場,而「電磁場」和「電磁輻射」,是讓很多人都感到困擾的「模糊」概念。這樣的困擾,也自然導致了很多誤解,滋生出各種各樣的謠言。

仙人掌可以防輻射嗎?

喝白酒可以防輻射嗎?

手機電量低的時候,輻射會增強嗎?

家用電器里,誰的輻射最強?

家旁邊就是小區變電站,你還安全嗎?

為了讓大眾對電磁輻射的原理和作用有所了解, 我們攜手廣東電網,推出【「電磁輻射」,真的不必害怕!】系列專題內容。從一份問卷調查開始,帶你前往電磁輻射的奇妙世界一窺究竟,幫你撥開電磁輻射的迷霧,不再為謠言所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醫學領域長久以來曾一直拒絕女性的進入……
在傳播「真相」、破除迷信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你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