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張玉山:戈壁沙漠里的引水人

張玉山:戈壁沙漠里的引水人

張玉山:戈壁沙漠里的引水人

編者按:在2018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協成立60周年百名科學家、百名基層科技工作者座談會」5月30日在京舉行。百餘位參會代表齊聚一堂,代表我國千千萬萬在不同行業默默奉獻的基層科技工作者,交流體會、暢談未來。

帶著臨床一線問題做研究的李蘭娟,「永不放棄」的航空人姜麗萍,努力讓機器人「說話辦事」更機靈的鄢志傑……這些代表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的「群像圖」,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詮釋著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科學研究是一個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沒有盡頭的漫長旅程,是什麼讓他們多年如一日地對科學探索如此痴迷?從這些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身上,我們可以找到答案。他們愛國奉獻、心繫人民,他們追求真理、求實創新,他們不畏艱險、勇於探索,他們傳承著科學精神的寶貴遺產,更為科學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從今天起,本報開設「科學精神在基層」專欄,講述基層科技工作者在實踐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求創新的生動故事。

張玉山:戈壁沙漠里的引水人

提起新疆,多數人想到的一定是邊疆風情,烤全羊、拉條子、饢包肉……而對一名水利專家來說,則是浩浩的黃沙與戈壁、氣候乾旱極度缺水;對一名援疆幹部來說,卻是遼闊的大地與蒼涼、環境多變交通不便,需要援助。

2011年8月,張玉山從繁華的京城來到廣袤無垠的戈壁沙漠深處。作為一名國家幹部、南水北調專家、水利博士,張玉山最大的夢想就是,在戈壁沙漠中開闢一條水路,把清澈甘甜的水引進千家萬戶。

然而,渠道不是一天建成的。面對新疆這樣複雜多變的地理環境,需要深入千里工程沿線一遍遍地考察、踏勘,需要考慮工程面臨的滲漏、滑坡、風沙等自然風險,需要考慮冬夏、晝夜的氣候變化,需要顧及用水戶在需水時空上的差異等等。在這段時期內,張玉山基本處於兩點一線,要麼在戈壁沙漠深處工作,要麼在辦公室里奮戰。

張玉山主持設計攻克工程難題,取得直接效益約8億元,間接效益更大;他協助編製了更為科學、安全的調度運行方案,使得工程效益年遞增5%以上……

有一段經歷最讓張玉山難忘。為了解決渠首電站與乾渠閘門聯動問題,2015年整整一個冬天,他帶領技術攻關小組冒著零下近40℃的嚴寒多次現場踏勘研究,吃住在工地,終於在臨近春節時研製出可行的方案。2016年春天實施後,經過2016年、2017年兩個運行年度的近20次檢驗,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

面對取得的成績,張玉山坦言:「不管怎麼說,心裡就有一團火,就想著在這戈壁沙漠里開闢一條水路,把水引到千家萬戶去。」

在自己擅長的水利領域實現夢想,已實屬不易,可在並非自己專長的駐村「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中做出一番成就,就更顯難能可貴。

窮、缺水、可用耕地少、交通不便,這是張玉山初來南疆駐村時的景象。為改變這一現狀,張玉山帶領工作組很快便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深入農舍田間與村民拉家常,深層次了解社情民意;針對特困戶和特困生,帶頭號召工作組和單位職工捐款5萬元,開展扶貧幫困和助學等活動;為解決耕地的灌溉用水問題,與水利專家一起踏勘、共商引水線路,並籌資實施;購買農具、推廣特色作物,為村民增收創造條件;平整道路,改善交通環境、設置路燈,美化村容村貌等等。

援疆六年里,張玉山還培養了7名專業技術骨幹,為新疆的水利事業留下了生生不息的火種。而張玉山不放過任何問題、一心撲在工作上、永遠不知疲倦的工作態度,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著他們。

六年來,張玉山從未休過探親假,也沒請過假,面對家中70多歲的老母親和等著父親幫忙填報中考志願的兒子,張玉山內心是滿滿的愧疚:「我的情懷還是在新疆。有一句話是,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何況我是六年,感情是非常深的。」回望過去的六年時光,張玉山對自己的評價只有8個字:不忘初心、忠誠擔當。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茫茫宇宙人類渺小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抽檢兒童用品 3成兒童鞋不合格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