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參與「望聞問切」?當人工智慧遇見傳統中醫

機器人參與「望聞問切」?當人工智慧遇見傳統中醫

未來中醫診療將是這樣的場景:一面鏡子成為智能檢測設備,早晨起床照鏡子時就能查看目色、臉色、舌色,「人工智慧」會分析並預測個人健康狀況;擁有古今名醫大數據「智慧」機器人,「望聞問切」為患者辨別癥狀;智能設備一邊掌握著實時人體數據,一邊開展針灸、艾灸等治療。

近日我國首個中醫領域「人工智慧+裝備」研究機構——成都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智能裝備研究院運行,中醫辨症論治過程、中醫基礎理論如何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科學結合,令人耳目一新。日前,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中醫「經驗」是種「大數據」

作為成都中醫藥大學與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設立的研發與臨床驗證機構,新成立的研究院將掛靠成都中醫藥大學。按照雙方合作協議,未來將針對中醫智能診斷和智能理療的重大需求,組織技術研究及攻關、開發關鍵技術,實施技術轉化和轉移等。

出任首任院長的博奧生物總裁、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說,病證結合的中醫精準診斷研究,中醫大數據分析與智能辨證,中醫診療設備的研製等相關研究平台、臨床驗證機構的建設,將是未來研究院主要解決的問題。

「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非常適合中醫對病理、生理和變化規律的認識,及治療方式探索提升。」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余曙光說,中醫所謂的「經驗」,實際上就是大數據的積累和分析。

「很多名老中醫受追捧的原因,是因為掌握了大量的診斷、治療數據;學習中醫過程中需要『引經據典』的原因,也是因為需要對過去數據進行積累和分析。」他說,利用新技術更能深度挖掘中醫背後的規律,找尋傳統經驗是如何用於臨床辨症論治的過程,「現在的中醫學校中,學生同時能跟幾位老專家學中醫,已經很了不起。那麼未來,將大數據進行收集梳理,再輔助人工智慧分析後,學生可同時請教一大批數據化的『古今名醫』,傳承他們經驗中最優秀的部分。」

機器人有望參與「望聞問切」

目前,研究院已提出了實現中醫診療工程化、現代化和智能化的目標。重點推動基層中醫實用診療技術設備研發,包括開發望診、問診、聞診和脈診系列機器人與診療設備,智能診斷系統、智能調理系統等。

「中醫診斷是對疾病信息的提取,『望聞問切』就是一種提取方式,在這種信息收集過程,單靠人工方式是不完整和規範的。」談到上述中醫智能設備研發基礎理論時,余曙光說,智能設備首先能夠是保障中醫診斷信息提取的完整性、系統性。「中醫理論下,目色、臉色、脈搏、舌色都是需要提取的信息,但傳統方式因人而異,如個人脈搏不同、醫生壓指的力度不同等,都需要完整信息提取。

「在辨證過程中,智能化設備還可利用中醫思維,對疾病提出新的規律和認識,輔助醫生進行診斷。」余曙光說,而在最後的治療階段中,智能設備還能收集實時人體反饋信息,掌握治療效果;在飲片炮製過程中,進行標準化控制等。

「以前中藥飲片炮製是靠人工去看,如需要將藥片炒到『微黃』,但『微黃』是個什麼概念呢?誰也不好說。但未來,就有溫度、濕度、色溫等多項指標進行控制。中醫藥的標準化、現代化水平也會提示。」他說,研究院還計劃開發智能針灸治療系統和系列艾灸機器人等,滿足醫院和健康調理機構、居民家用的不同需求,「讓機器人在繼承傳統艾灸療法的同時,還能解決傳統灸法中存在的煙塵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問題。」(記者 盛利)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伊萬·彼得斯談《X戰警:黑鳳凰》快銀:更加成熟
歐盟擬禁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