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皇宮是以什麼標準鑒定和收藏書法的?

古代皇宮是以什麼標準鑒定和收藏書法的?

概述中國的歷史是5000年連續的歷史,是從未被割斷的,文化也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前進著,自古以來,書法都存在著欣賞、鑒定、收藏和保存的問題,那麼,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是怎樣被鑒定,又是以什麼樣的標準來鑒定呢?

概述

中國的歷史是5000年連續的歷史,是從未被割斷的,文化也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前進著,自古以來,書法都存在著欣賞、鑒定、收藏和保存的問題,那麼,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是怎樣被鑒定,又是以什麼樣的標準來鑒定呢?


鑒定標準

我們知道,兩漢以前的書法大都是摩崖和石刻,當然,也有後來出土的漢簡以及個別墨跡作品,這些都是十分珍貴的國家文物,對於研究史學和書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物。但對於具有普遍意義的或者廣義上的書法鑒定來說,是到了南北朝以後的事情了。那時,皇室對古代的書法收集十分重視,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負責這些工作。

虞龢就是其中之一的人,他也許是一位總負責,後來還專門寫了一本關於鑒定前人書法的文集《論書表》,其中有一段話是說明書法鑒定的標準:

"夫古質而今妍,數之常也;愛妍而薄質,人之情也。鍾、張方之"二王",可謂古矣,豈得無妍質之殊?且"二王"暮年皆勝於少,父子之間又為今古,子敬窮其妍妙,固其宜也。"

這段話是說在鑒定書法時應當使用的標準:古質和今妍。對於古質,是說鍾繇和張芝的書法質樸、自然,而"二王"的書法則有今妍之感,有美感而新潮,對於古質的東西,歷史已經得到承認,但同時代的人的作品,有美感之新意,"窮其妍妙,固其宜也"就是說王獻之的書法"妍美",這一觀點正好與王獻之的外甥羊欣評價"二王"書法的觀點相一致:"王獻之,晉中書令,善隸,稿,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采古來能書人名》),其中的媚趣就含有妍妙之意。


結論

總之,書法的鑒賞是一門系統工程,是一個人思想認知的直接體現,對於鑒賞者而言,需要更多的要素來支撐,比如歷史、文化、國學、修養等。

聲明:本圖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企鵝號原創,作者:郭宗吾。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總之,書法的鑒賞是一門系統工程,是一個人思想認知的直接體現,對於鑒賞者而言,需要更多的要素來支撐,比如歷史、文化、國學、修養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名家介紹:李守銀的書法藝術
寫書法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本行書字帖送給你

TAG: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