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公費醫療制度有個漏洞:老百姓吃藥買不起,大官們家裡葯發霉

北宋公費醫療制度有個漏洞:老百姓吃藥買不起,大官們家裡葯發霉

北宋的太醫局是專門給京師百署、高等院校、駐京部隊等單位官僚看病抓藥的地方,裡邊的醫生個個醫術高超,技藝精湛。在太醫局下邊,有一個專門研製新葯的機構叫藥劑局。這個藥劑局並不是專門為官僚服務的,而是面向全國研發、推廣新葯的,目的是造福社會、為百姓的健康服務。話雖如此,但哪頭甜、哪頭苦,藥劑局領導比誰都清楚。百姓健康的事情雖大,但與自己的官位並沒什麼關係;若能巴結好權貴,自己的實惠將是大大的。

北宋公費醫療制度有個漏洞:老百姓吃藥買不起,大官們家裡葯發霉

於是,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藥劑局公開向市場出售的藥品,基本都是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藥材。熙寧年間,朝廷實行醫藥改革,在京師成立專門的中成藥、中藥飲片熟葯所,製藥標準、配製方法都是高標準、嚴要求,售價也只有市面的三分之一。朝廷下決心,要將好葯惠及百姓,以解決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京城傳喜訊,改革迅速推廣至各州縣,頓時贏得一片掌聲。然而,好景不長,藥材慢慢又回到了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程度。各地主管葯吏相互勾結,採取偷盜、調包等手段,中飽私囊。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藥劑局每年都要拿出各種新葯、貴葯特供給各級權貴官僚。雖然並不是每個高官都要吃藥,也並不一定吃得下那麼多,但該給還是要給,該送還是要送。一些高官的家裡,好葯堆積如山,都長了毛。宋欽宗時,權傾一時的童貫被查處,官兵在搜他的家時,赫然發現其家財無數,其中,名貴中藥材裝了十幾車,僅僅名貴中成藥「理中丸」就有幾千斤,很多都已發霉變質。

北宋公費醫療制度有個漏洞:老百姓吃藥買不起,大官們家裡葯發霉

元祐三年(1088年),76周歲的退休宰相韓絳病倒在床,太醫院的多名專家到韓絳家會診,發現其多種疾病纏身,交替發作,不知如何治療為好。有專家說,調理調理即可,有專家開出了一副藥方—特供的金液丹。據說,宋哲宗吃了效果就很不錯。當時就有專家反對,說韓老爺子的身體與皇帝的龍體沒法比,怕是頂不住。宋哲宗聽說後,關愛老臣心切,說金液丹算什麼,隨便吃,必須吃。

專家沒人再敢反對,只好給病床上的老宰相灌下了特供的金液丹。結果可想而知,老宰相那顆脆弱的小心臟哪禁得住如此猛葯的折騰,沒一個時辰,便一命嗚呼。

北宋公費醫療制度有個漏洞:老百姓吃藥買不起,大官們家裡葯發霉

韓絳的故事頗有些諷刺意味:老百姓需要好葯卻買不到、買不起;而官員不需要大補名貴藥材,卻因此喪了命。從古至今,醫療改革雖已不斷推進,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存在,因此只有從根本上打破特權醫療經濟,醫療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惠及於民。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陳事美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有名的蛐蛐兒皇帝,從小藝術細胞爆棚,設計此物載入中國歷史
日本使團爭著給大明朝貢,差點打起來,皇帝無語了:來恁勤幹啥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