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峽兩岸的表演藝術家都來了!共赴SIA崑曲評彈清韻雅集!

海峽兩岸的表演藝術家都來了!共赴SIA崑曲評彈清韻雅集!

5月28日下午,

北外蘇州附校又迎來了一場

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

——兩岸崑曲評彈互融交流表演。

蘇州崑劇傳習所、台北蓬瀛集劇團、

台北大音雅集劇團、蘇州評彈學校的藝術家們,

共赴北外蘇州附校清韻雅集。

一種傳承:星火傳承,聽吳語輕柔

本次演出邀請到了一位神秘嘉賓來做開幕表演。別看這位「蘇州小娘魚」只有6歲,小小年紀的她學習崑曲已有兩年,有著豐富的舞台經驗。面對台下眾多觀眾,小姑娘絲毫不怯場,動作有板有眼,一曲婉轉動聽的崑曲唱下來,博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她,就是北外蘇州附校小學部2018級一年級新生——杜默涵。舞台上的光鮮是台下無數次反覆練習換來的,這也是一代代崑曲演員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戲劇人的精神體現。

一種關註:領略崑曲評彈之美

今年是吳江明代先賢沈璟(1553-1610)誕辰465周年,為紀念吳江明代這位戲曲家、曲論家在中國戲曲史上所作的偉大貢獻,中國崑曲研究中心、吳江江南佛教與文化研究學會、蘇州市吳江區清音崑曲社聯合發起舉辦了「清韻雅集」兩岸崑曲評彈互融交流表演,聯合蘇州崑劇傳習所、台北蓬瀛集劇團、台北大音雅集劇團、蘇州評彈學校的藝術家們參與交流演出。

由聶景安、孫小妹兩位老師精彩演繹的《玉蜻蜓》 是中國清代彈詞作品,蘇州評彈《庵堂認母》經著名評彈作家陳靈犀整理加工,文學性和思想性有了進一步提升,更能讓觀眾感受評彈之美。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些耳熟能詳的句子,都出自《牡丹亭》的《遊園驚夢》。

春光無限好,「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在蘇州崑曲傳習所的吳超越、沈羽楚、汪鈺三位專業表演青年藝術家的帶領下,孩子們彷彿親身領略到了杜麗娘家後花園的春光,進入了杜麗娘的夢境,一起追尋她與柳夢梅的故事。

剛才,我們在幽遠靜謐的園林中,體會春天的神韻。杜麗娘從夢中醒來,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夢,尋夢不得,一病不起,香消玉殞。那副她的自畫像,就藏在花園的太湖山石下。萬里之外的男主人公柳夢梅登場了,他從嶺南跋涉而來,拾到了那副畫。

「不在梅邊在柳邊」的機緣巧合,後面的故事,就從這幅畫而起。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朱惠良老師對《拾畫》有著怎樣的獨特演繹吧!

我們常說「高山流水遇知音」,音樂是我們表達情感、尋覓知己的獨特方式。古人常常以琴傳情,留下了一段段佳話。洪慧蓉、林祖誠兩位老師的這一出《琴挑》中,一個月色明媚的秋夜,白雲樓下琴聲陣陣。一曲《瀟湘水雲》,凄凄楚楚,細數離情。於是,一段互為操琴的知音相和之情的故事就此展開。

講唱崑曲是將崑曲之戲以評彈坐唱的形式,將曲藝的精妙保留,用講述的方式、連說帶演地把一齣戲的故事呈現出來。評彈說唱擅於透過角色互換(說書人與劇中角色),巨細靡遺、淺白直接地將劇中角色的內心潛台詞連說帶唱地傳達給觀眾,而這一特點,正好補足崑劇細膩表演中欲言又止、無法言喻的虛擬程序表演,透過結合二者的特長,講唱崑曲同時呈獻評彈的說書、崑劇的唱腔與表演,帶給觀眾一種前所未見的傳統藝術新體驗!

崑曲、評彈,無不映照出六百年來戲曲藝壇的一種人文精神。而作為百戲之師的崑曲,更是與我們吳江有著深厚的淵源。作為吳地人,在崑曲和評彈中收穫了只屬於江南文化的獨特記憶!

本次崑曲進校園活動可以說是一場回望家園、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尋夢之旅。通過這次活動,北外蘇州附校的孩子們走近戲曲,感受戲曲之美,進一步深化「民族根基」的培養目標。

國際高中、國內高中報名已開啟,長按以下二維碼進入報名頁面,來這裡,走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