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普洱茶產地有哪些?普洱茶新八大茶山產地詳解

普洱茶產地有哪些?普洱茶新八大茶山產地詳解

圖為:古六大茶山示意圖(圖源於網路)

《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此滇之所以產而資利賴者也,周八百里,入山做茶者數十萬人。」這裡的古茶山多指筆者在《古六大茶山詳解(易武、蠻磚、攸樂、倚邦、莽枝、革登)》一文提及的易武古茶山、蠻磚古茶山、攸樂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革登古茶山等古六大茶山。繼古六大茶山之後,後起之秀西雙版納勐海茶區的新八大茶山再度崛起。在本期的文章中,筆者將為各位讀者介紹的新八大茶山,即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賀開、布朗山、景洪勐宋、巴達等八大茶山。請看下文詳解:

1.曼糯

地理位置:曼糯茶山位於勐海縣最北端,隸屬於勐往鄉勐往村,地處普洱市瀾滄縣和思茅區交界處。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茶山簡介:曼糯主要有大寨、中寨、上寨3個寨子,寨中茶樹不同於其他山頭細化至村落,所以曼糯茶山的茶多統稱為曼糯茶。

歷史上的曼糯,既是勐海通往瀾滄古道的必經之地,也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區。後因來往勐海至瀾滄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區逐漸日益衰落!後又因建國初期,大躍進、土地改造的「突然來襲」,導致曼糯古茶園生態遭到極大破壞,而如今曼糯茶山存留下來的古茶樹面積僅有2000畝左右,植被也變得相對單一。

茶葉特點:曼糯茶條索緊結較黑亮,湯色明亮金黃,湯質飽滿、山野氣息強,苦澀明顯、化開後卻回甘悠長,濃郁的香氣更是曼糯古樹普洱茶的主要特點之一。

2.勐海勐宋

地理位置:勐海勐宋茶山位於勐臘縣東部,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宋鄉。此外,因景洪市勐龍鎮勐宋村的古茶區亦稱勐宋茶山,兩者易混淆,按行政等級的劃分,稱勐海勐宋茶山為「大勐宋」,景洪勐宋茶山為「小勐宋」。

茶山簡介:勐宋(勐海)釋名:「山頂上的壩子」,是勐海茶區的一個古老茶區,其海拔在1500—2429米之間,境內滑竹梁子海拔為2429米,成為西雙版納的最高點。勐海勐宋茶山的古茶園多為拉祜族所種,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茶園還有3000多畝。

茶葉特點:勐海勐宋茶山,諸如那卡、保塘等小產區、小山頭出產古樹茶,其茶香純正,苦澀明顯,山野氣息強。其中較為典型的是那卡茶,屬高香型古樹茶,蜜香濃郁,入口回甘生津明顯,茶氣十足,甜度高且喉韻深。

3.南糯山

地理位置:南糯山位於勐海縣東側,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格朗和鄉,即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離勐海縣城24公里。

茶山簡介:在傣語裡面,南糯的涵義是:「筍醬」。起名原由是,古時當地以哈尼族為主的族人將吃不完的竹筍製成筍醬,甚至因當地首領所喜愛筍醬,將其推至到貢品地位,以至於後來乾脆把此山叫為南糯山。傳說諸葛亮南征時還曾在此種茶,所以南糯山又名孔明山。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詔時期,哈尼人遷入南糯開始種茶……於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後,南糯成普洱茶的重要產區,且是雲南機器制茶的發祥地。

茶葉特點:南糯山因古茶園分布廣,該茶區內原料製成的普洱茶製品,因區域的不同,其茶葉的口感滋味也有一定的差異性。總體而言,南糯山茶沖泡後的湯質飽滿,苦澀稍弱,回甘較快,香氣為淡雅蘭香、以荷香、蜜香為主。

圖/說茶網攝

4.帕沙

地理位置:帕沙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勐海縣格朗和鄉西南帕沙村,處於南糯山與布朗山之間。在早年間,帕沙茶山歸為南糯山範圍之內,茶文化學者在考察勐海茶山後,在《普洱茶原產地——西雙版納》一書中,將帕沙茶山獨立出來,成為勐海茶區新八大茶山的成員之一。

茶山簡介:帕沙釋名:「一座山,一條河」。唐宋時期,帕沙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種茶,所以目前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及其老端還保留著相當數量的古樹。帕沙當下存有2900畝古茶園,每個寨子都有一定數量的古樹資源。大樹成片,基本尚未矮化,幾百年樹齡的古樹存量也很多,總之保護較好。其中以帕沙老寨的古樹茶較為出名。

茶葉特點:帕沙茶山因位於南糯山與布朗山之間,其古樹茶品的滋味與口感呈現,隱約結合了兩茶山的韻味。其干茶條索肥壯,白毫顯著;沖泡後苦澀但可化開,清甜皆顯,茶氣綿柔。

5.賀開

地理位置:賀開茶山位於勐海縣勐混鎮賀開村,距離勐海縣城30公里,東接帕沙,南連布朗。

茶山簡介:賀開釋名:「最先看到太陽之地」。賀開是西雙版納所有古茶園中,連片面積最大、最具觀賞價值的古茶園。因茶樹就種植在寨子中,所以還享有「茶在林中,寨在茶園」的美譽。賀開古茶園海拔1400—1700米之間,據統計現有連片古茶園8010畝,且均為普洱茶種。近代,賀開也是西雙版納較為著名的茶區之一。

茶葉特點:條索黑亮緊結,稍細長;沖泡後湯色明亮金黃,高香甜偏苦,澀度稍高,但回甘快且持久;湯質飽滿,水性柔順,層次感豐富,山野氣韻較強。

6.布朗山

地理位置:布朗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布朗族鄉東南部,靠近中緬邊境。

茶山簡介:布朗釋名,「布朗族聚居地」。布朗山鄉是全國唯一的布朗族鄉,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製作和飲用茶葉的名族。其中,布朗山鄉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竜(龍)等村寨,且最古老的、已有1400年歷史的老曼峨,至今還保存有古茶園3205畝。

茶葉特點:茶葉條索肥碩,沖泡後,茶湯明亮橙黃,入口滋味強烈,回甘快且甜度高,生津強勁,喉韻強烈;茶氣霸道,特別是老班章最為強勁;氣味清香,特別耐泡。

圖/說茶網攝

7.景洪勐宋

地理位置:景洪勐宋茶山位於西雙版納景洪市勐龍鎮勐宋村,即景洪市最南端,也是雲南緯度最低的古茶區。

茶山簡介:景洪勐宋村委會下轄,大寨、曼加坡坎、曼賣窯、曼加干邊、曼窩科、回沙拉、阿克、丫口、蚌半、曼加腳等10個自然村。勐宋村居民大多是僾伲人(哈尼支系),曼傘村老寨是布朗族,曼遷老寨附近的古茶園還存有十分年邁的古茶樹。勐宋古茶樹多分布在海拔1500~1800米之間的山區、半山區丘陵地點,因森林覆蓋率高達70%,土壤以紅壤為主,表層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降雨始終,光照適宜,較為有利於茶樹生長,形成優質茶青。

茶葉特點:景洪勐宋條形肥厚壯實,芽頭露毫油亮;沖泡後,滋味濃烈,入口即苦,但可化開;品飲中後期滋味較佳;香氣獨特,回甘綿長;耐泡且久泡有餘香。

8.巴達

地理位置:巴達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西定鄉,也就是勐海縣西部(原屬巴達鄉,今屬西定鄉,西隔喃覽河與緬甸相望)。

茶山簡介:巴達釋名,「仙人腳印」。1962年在巴達山發現巴達野生大茶樹,為雲南成為世界茶發源地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巴達山茶也因此而出名。此外,巴達山有著豐富的野生茶資源,但也有著大面積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據2004年雲南省和西雙版納州組織對巴達賀松大黑山考察,證實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原始古茶樹群落6000多畝;而巴達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園,主要分布在章朗、曼邁兌、曼帕勒等布朗族寨,以及布朗西定村四地,總面積3451畝。

茶葉特點:巴達山茶,條索黑亮緊結,口感似布朗山茶區茶湯,苦澀明顯,湯中帶甜,回甘快且明顯。

以上就是有關於西雙版納茶區較為知名的後起八大茶山詳解,及其上一期的《古六大茶山詳解(易武、蠻磚、攸樂、倚邦、莽枝、革登)》,筆者大致為各位茶友介紹了涵蓋西雙版納較為知名的村寨。後續的還會繼續與說茶網的各位讀者《古六大茶山之革登》,望各位敬請期待,持續關注說茶網!(作者:風潯er,文章系說茶網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變味的普洱茶:古樹茶一公斤幾十萬,衍變成金融產品
著名學者、茶葉專家徐亞和解讀「普洱春茶何以為優」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