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熱血為國,抗戰期間活躍在後勤一線的華僑究竟做了那些事?他們如何投身抗戰援助祖國?

熱血為國,抗戰期間活躍在後勤一線的華僑究竟做了那些事?他們如何投身抗戰援助祖國?

抗戰時期,華僑回國從事醫療服務、擔任後勤及回鄉從事各種服務者,為數亦不少。其中從事醫療工作者較多。回國從事醫療和後勤工作的,有新加坡、馬來亞、緬甸、荷屬東印度和南洋各地的華僑。

新加坡、馬來亞華僑很早就發起回國救傷活動。1937年11月8日,一支由42人組成的檳城華僑救傷隊在邱林虎的率領下抵達廣州廣州,先被送入第四路軍幹部訓練班受訓,隨後即開往前線工作。該隊回國前曾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培訓。不久,新加坡亦組織了由陳俶為首、由26人組成的星洲華僑救護隊,開赴前方應急;新加坡華僑青年勵志社組建了聖約翰救傷隊,向祖國輸送醫護人才。新馬華僑還有一些人組織了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瓊崖華僑回鄉服務團等。

福建籍華僑柯全壽(左一)

1937年10月,在荷屬東印度巴城中華總商會主席庄西言的主持下,由養生院院長柯全壽等人開始籌組救護隊。由應徵者中挑選出醫生4人、護士15人,由醫生吳英璨帶隊,配備華僑捐送的9輛救護車及大批醫藥器材,於12月10日啟程回國。該救護隊回國後,曾在廣州、長沙、徐州、許昌、信陽等地從事救護工作,表現十分出色,並曾在武漢受到國民政府僑委會的宴請和慰勉。

抗戰初起,旅越僑胞即成立越南華僑青年童子軍戰地服務團,集訓有志於抗日救國的華僑青年1000餘人。經過培訓,數以百計的青年僑胞陸續分批回國服務。

仰光僑胞組織了緬甸華僑回國抗戰維持委員會,專門負責各類人才的選拔、培訓及經費籌措。

抗戰華僑服務隊

抗日軍興,一部分暹羅華僑青年即組成各類服務團回國服務,如暹羅汽車工友回國服務團第一隊35人、暹羅機工服務隊10人、暹羅華僑服務隊14人,等等。至1938年3月,這類歸國參加抗戰團體抵達廣州者,先後已有10餘批,人數達四五百人,他們分赴各戰區為國服務。

菲律賓僑社對組團歸國服務抗戰,也表現出同樣的熱忱。為訓練急於回國參戰的愛國青年,他們成立了菲律賓華僑青年戰時服務團,開設國難教育講座,進行政治、軍事、駕駛技術和戰地救護等方面的訓練。

抗戰華僑服務隊

在華南沿海僑鄉,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華僑回鄉服務團體,其中較著名的有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瓊崖華僑回鄉服務團、會寧華僑回鄉服務團等。以「會寧團」為例:該團是抗戰初期西江地區四會、廣寧兩縣的華僑和港澳同胞集資組建的抗日救亡團體,總團部設在新加坡,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全團50人,內分廣寧、四會兩隊,分別由歐新和陳瑞芬擔任隊長。從1938年底至1939年9月,「會寧團」一面廣泛開展抗日宣傳,動員群眾抗日;一面進行施賑救濟,組織群眾生產自救,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4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韋崗之戰:中國軍隊半小時內擊毀汽車4輛,擊斃日軍將領十餘名!
何為「出荷糧」?日軍推行「出荷糧」政策下的東北農民負擔有多沉重?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