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IP潰退到《芳華》再綻放—2017中國電影的生死選擇

從IP潰退到《芳華》再綻放—2017中國電影的生死選擇

曾幾何時,IP一度是高票房的同義詞,眼球經濟也成了市場的不二法則,然而IP熱潮來得快,退得也快。誰都想搭IP的順風車,然而IP卻意外熄火了,一場中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信任危機正在發生。

中國電影票房狂飆突進,國產電影似乎也搭上了快車道,從《泰囧》到《戰狼2》,國產片連破票房紀錄,然而在中國電影風光無限的同時,一場悄無聲息的危機卻悄悄地降臨。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了550億元,然而,具體看一下國產片的單片成績,卻實在難以令人樂觀,一批原本被市場看好的國產電影屢屢馬失前蹄:喜劇片、玄幻片、古裝傳奇,這些在電影玩家那裡曾經炙手可熱的片子似乎不再那麼容易激起中國觀眾的熱情,接近80%的國產電影陷入虧損的泥淖。

反觀過去的幾年,國產電影享受了萬眾矚目的待遇,甚至連《小時代》這樣藝術上堪稱幼稚的作品也連受追捧,IP、小鮮肉等等似乎成了制勝市場的不二法則,然而不經意間,觀眾的熱情卻在慢慢消退。製片公司不論拿出什麼樣的電影,票房幾乎都可以用慘淡來形容,2017年,如果不是《戰狼2》的橫空出世,國產電影2017年上半年表現出是一個真正的小年,難道是中國觀眾就那麼輕易地放棄對國產電影的關注了嗎?

電影《芳華》

曾幾何時,IP一度是高票房的同義詞,眼球經濟也成了市場的不二法則,加上偶像導演、自帶粉絲的作家、小鮮肉,似乎電影只要攪和這些元素,必勝無疑。郭敬明的《小時代》儘管看上去就是一部放大的MTV,韓寒的《後會無期》儘管文理不通,卻依然票房大賣,而各路明星,更是按捺不住淘金的瘋狂,一個個吆五喝六當起導演來,從《泰囧》一路走來,居然順風順水。告訴你一個想都想不到的數字,王寶強的《大鬧天竺》票房達到驚人的7.55億元。

電影《大鬧天竺》

然而IP熱潮來得快,退得也快,《小時代》一部比一部弱,《爵跡》票房口碑齊撲街,韓寒的《乘風破浪》雖然被認為是一部用心之作,但依然難改生澀和幼稚。大IP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年初同名電視劇風光無限,到了電影市場,在艱難取得5億元票房後半途而廢匆匆下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成了IP電影退潮的一個縮影;而明星們做的電影雖然賺足眼球,也絕不缺乏明星之間的相互幫襯,但從《泰囧》的票房紀錄,到《空天獵》的明星眼淚;從《煎餅俠》的風光,到《縫紉機樂隊》的艱難;蔡康永、小S自導自演的《吃吃的愛》更是慘到不過3000萬,當看熱鬧的觀眾再也不肯掏錢去看明星耍猴時,一場關於IP的歇斯底里也就很快煙消雲散了。最悲慘的是吳宇森大導演,本希望藉助又一個老IP《追捕》翻身,最後竟落得才一個億匆匆收場。

誰都想搭IP的順風車,然而IP卻意外熄火了。

一場中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信任危機正在發生。

與此相對應的卻是,今年幾部以前不受人待見的國外IP片,卻連創票房佳績。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連刷驚人的13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僅10%的排片,票房卻破兩億元,連西班牙小製作電影《看不見的客人》票房也破1.7億元,難道是中國觀眾的口味突然之間「變卦」了?

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

印度電影在很多中國觀眾心目中,還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車》的印象中,包括幾年前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也很少被中國觀眾垂青,《摔跤吧,爸爸》的男主阿米爾·汗雖然在印度貴為國寶級演員,但在中國幾乎乏人知悉,影片表現又是不具優勢的體育題材,在很多發行人員眼中,這是一部毫無商業噱頭的電影。泰國電影雖然這些年時有一些小清新、小恐怖的電影冒出來,但中國觀眾實在對泰國電影很難提起興趣。西班牙電影可謂文化優厚,但《看不見的客人》實在是一部小到不能太小的小製作電影,大場面鏡頭完全沒有,可以算是一部標準的室內劇……就是這樣一些商業元素缺乏的電影,經過媒體的推薦和觀眾的口碑,竟然入了中國觀眾的法眼,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蹟就這樣誕生了。

這些電影褪去了可能是商業的包裝,或者說,它們本身不具備中國電影市場原先特別推崇的商業元素,但幾部作品無一不是良心之作。創作者用他們的才華和創新,凸顯出他們各自獨特的藝術光彩來。他們顯然超越了國產電影的布局與格調,顯出真正的藝術魅力來。

《摔跤吧,爸爸》非常完美地調配了影片的喜劇元素,這些喜劇的「哏」全都來自於情節之中,創作者是非常高明地控制了觀眾的情緒,自始至終讓觀眾忍俊不禁,卻毫不低俗和生硬。特別是摔跤場面的拍攝非常真實和具有爆發力,強有力地衝擊著觀眾的心靈。《天才槍手》另闢蹊徑,關注考試中的作弊情節,懸疑電影的表現手法和青年演員高超的演技徹底征服了中國觀眾—他們甚至跟隨著人物的「不良動機」而沉浮。《看不見的客人》則是一部電影敘事上教科書般的作品,通過巧妙的情節布局和人物形象的翻轉,始終牽引著觀眾的「慾望軸」。《看不見的客人》的編劇幾乎用一己之力,就奠定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在這種情況下,2017年年底《芳華》的綻放就有著特殊的意義。《芳華》雖然小說出版在前,但其實該小說就是專門為電影定製寫作的,在電影播放之前,該小說既沒有流量也沒有多少發行量。《芳華》除去導演編劇有一定的「吸睛」效應,整體內容被認為和現在觀眾興趣點相去甚遠。年輕觀眾誰會關注部隊里遠去的文工團?然而,《芳華》卻用真情實感打動了觀眾,一些上年齡的成熟觀眾之前已經很少進電影院,這次卻二刷三刷《芳華》,一些觀眾走齣電影院的第一句話:這是他們這幾年看到的最好的電影。

《芳華》被認為是一部懷舊電影,而懷舊電影從來不是票房看好的類型,相反,懷舊幾乎是市場毒藥的代名詞。《芳華》的編導把情節的重點放在觸摸事件、軍服事件這樣一些非常小甚至瑣碎的細節上,更沒有什麼強情節的推動,然而,當主人公幾十年後再次重逢,這些瑣碎的細節卻一下子爆發出巨大的情感力量,觀眾禁不住潸然淚下。人物與人物關係中的情感糾葛,成了編導創作最濃墨重彩的部分,這也是藝術當中最有力量的部分。

《芳華》是一部藝術情感表達的饕餮大餐,它可貴之處在於從歷史中把所有外在的東西,政治的、戰爭等等都輕輕地放在一邊,關注的是人性的善與惡,回歸人本主義,觸及到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從而戰勝了殘酷、邪惡、背叛,它是一首真正人性的讚歌(令人遺憾的是,有關《芳華》的很多批評卻依然執著於政治的讀解)。

幸好2017年,我們有了一部《芳華》,它幾乎用一己之力,把掉在坑裡的中國電影重新拔了出來。當張藝謀這樣中國導演的代表人物拍出《長城》的時候,馮小剛卻告訴觀眾,並非是人頭馬面才是中國電影,並非是二流的電影CG才代表中國電影,中國觀眾也用他們購買的電影票,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的創作者,他們喜歡什麼樣的中國電影。

泰國電影《天才槍手》

《芳華》和《摔跤吧,爸爸》等片的意義在於電影僅僅靠一些商業噱頭,離開對人物情感的真實表達,離開意味雋永的故事,都將是毫無價值的。電影在經歷了上百年的輪轉,真正打動人的依然是人物,人物關係,人物感情和人物故事。眼球經濟、商業炒作,在商業社會可以屢試不爽,然後回到電影本體,都將只是雕蟲小技。

IP的天價、網路小說的哄鬧、明星的炒作,在一片喧囂之後,中國觀眾終於在2017年年底嗅到了電影藝術真正的芬芳。2017年,會是中國電影的轉折之年,受盡「欺騙」的中國觀眾不再那麼輕信和衝動,口碑成了他們走進電影院最好的指向標。2018年,中國電影的創作者們毫無疑問將要調整他們創作的心態和步伐,他們必須拍出自己的良心之作、人心之作,才能真正喚醒觀眾走進電影院的熱情。

作者 電影編劇,現為上影集團創作策劃部副主任

紙質雜誌(2018年第一期)已出版。

如何訂閱:

郵政代號:4-287雜誌定價:38.00元/期

致電編輯部訂閱全年六期驚喜優惠價:200元

聯繫我們:

地址:上海汾陽路112弄2號 郵編:200031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管

上海藝術研究所主辦

《上海藝術評論》編輯部出版

長按以下二維碼 趕快關注《上海藝術評論》,聆聽真正的藝術評論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藝術評論 的精彩文章:

上海城市空間的更新變化

TAG:上海藝術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