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本文由國館原創,點擊上方關注)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對於人生,我比較相信自律的美好,而不相信放任自流的自由。

——國館君按

前段時間,去深圳參加一個茶話會,分享關於家庭養老和育兒的理念。

一個自主創業的人說:「我媽70歲了,我還和她說,媽,你才70歲,去打份工吧。」

當時,台下一片嘩然;當時,所有人都很驚愕。

「你都這麼大腕了,市中心大平層住著,為什麼還讓70歲的老母親出去打工啊,這也太不孝了吧。」

他解釋說道:「其實你們不知道,老年也需要忙,也需要存在感和目標感,也需要一份工作,體現價值。」

聽完他的演講,我被深深折服。很多人把讓老人退休後享清福,理解成了「把老人供著養著,讓他們混吃等死。」

於是讓他們呆在家裡,大眼瞪小眼,無所事事。

往往看起來的至孝,其實是不孝。

當然,我們還分享了很多其它關於父母養老和育兒的觀念,都很有道理。最近,胡潤發布了中國高凈值人群的白皮書。我結合這份白皮書,詳細說說中國高凈值人群的養老與育兒理念。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不久前,胡潤百富發布《2017中國高凈值人群醫養白皮書》: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高凈值人群:指的是資產凈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人群,通俗來說,花一萬塊錢不會心疼的人。

這份白皮書中,研究人員調查發現,高凈值人群中,三大最核心的需求在於:(1)自己的健康與發展,(2)父母健康,(3)子女教育。

有了錢,並不是拿著錢去享受,揮霍。反而更加急切的思考,如何維持自己的發展,如何教育好子女,養育好父母,家族傳承意識愈發明顯。

這好像和我們印象中達到財務自由標準的人們不一樣,有錢了,並不意味著輕鬆、放任自流,享受。相反,比你有錢的人,更重視子女教育、父母健康,也更重視家庭。

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養育父母

這份白皮書的數據顯示,每個高凈值人群的家中,有3位平均年齡超過73歲的老人需要撫養。

和我們差不多。

曾經的獨生子女,現如今大多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中國社會進入421家庭模式,兩個小夫妻,需要養育4個老人和1個孩子。

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也許可以給我們自己一點啟示。

(1)購買重大疾病商業險

很久之前,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朋友圈。作者是北京人,北京有房,東北有房,一年的收入是他夫人、岳父、岳母的收入總和,典型的中產階級,典型的高凈值人群。

一場感冒,大概一個月的ICU治療,被逼迫到賣東北房子,賣北京房子的地步。你要知道,ICU一天的治療費用就是6萬到10萬,等於是一個普通基層公務員一年的工資收入了。

每個人都有得大病的概率,尤其像一些惡性疾病,例如腫瘤,器官衰竭等。這類病,要麼不治,一治,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治療費用。

相比之下,最基層的全面醫保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報銷非常有限。別說一個普通人家,就是一個中產階級,一個高凈值的家庭,一場大病,隨隨便便就能壓垮。

所以,高凈值人群非常注重給父母購買重大疾病的商業保險。一旦得病,醫保報一層,商業保險報一層,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至少,不至於一個人得病,毀掉一個家庭的未來。

這對我們普通人的啟示在於:每個人面臨的風險都是一樣的,病魔不會管你是普通收入階層,還是高凈值人群。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是每個人都應該考慮到的。把每個月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疾病保險,把疾病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無論是什麼人,我們都有義務不讓自己成為家人、朋友的隱性炸彈,一炸,就是一家子的未來。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2)不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

朋友瑋瑋是兩家化妝品店的店主,年入在百萬以上,兩套房,可以算得上是標準的高凈值人群。

生了二胎之後,她很糾結,要不要讓母親過來帶小孩?倒不是怕請不起保姆,而是覺得母親究竟是母親,帶自己的外孫女,肯定會用心很多,而且也讓自己放心。

但她也非常擔心,帶兩個孩子,是一項任務很重的活兒,需要很多的精力、時間和耐心,老母親帶孩子,能不能撐得住呢?

瑋瑋找老公商量:「要不要讓我媽過來帶孩子?」

老公一口氣回絕:「不行,決不能讓父母老了之後專門為我們帶孩子。」

寧可花高價錢請好的保姆,也不能讓父母老了之後還要專門帶孩子。

《柯橋日報》的報道,山東有位李阿姨,63歲了,退休了,本來日子過得充實而且輕鬆,平時上上課,跳跳舞,時不時還能出門旅旅遊。

後來,自己的獨生女兒生了孩子,李阿姨不得不過去帶孩子,每天累死累活,伺候孩子吃喝拉撒,而且自己是山東人,住在武漢,買菜聽不懂武漢話,身邊也沒個說話的人。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兒園,李阿姨原本想著可以休息一下了,結果女兒又懷上了二胎,李阿姨又要照顧孩子,又要操持家務,得了中度抑鬱症。

很多年輕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幫自己帶孩子,最好是全職,專門給自己帶孩子,自己就可以忙著工作,忙著旅行,忙著浪。

這是一種很混蛋而且很蠢的做法。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帶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長大到可以上幼兒園,有多麼辛苦,多麼勞累,需要多麼大的精力、時間和耐心。這些,年輕人都未必撐得住,更何況是老人。

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帶,超出老人的能量極限。孩子沒帶好,老人病倒了,兩頭忙,更慘。最重要的是,老人身體機制已經相當脆弱,容易得病,容易一勞累,大病小病一起來。我就見過帶孩子引發心臟病的老人,當晚去世。

不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是為人子女的基本義務。也許你無法像高凈值人群那樣,花大錢請保姆,你必須要依賴一下父母,但你一樣不能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孩子是你的孩子,養育是你的責任,別把這份責任全部轉嫁到老人身上。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3)支持父母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高凈值人群非常支持自己的父母退休後去工作,做一些公益或社區類的工作。

有些人很難理解:明明很有錢,為什麼還要父母出去工作。

為什麼呢?

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有目標,並且積極付諸實施的人,早死風險比其他人要低50%。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埃里克研究後得出一項結論:「有目標感的老人,生存意識更加明顯,健康管理更加有序。」

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則發現,生活中有很強目標的老人,患大面積腦梗塞的可能性低44%。

千萬不要以為老年人退休了,就應該什麼事兒都不幹,每天溜達溜達,打打太極拳,散散步,這就是讓老人享清福。

不然,退休後無所事事的老年人更容易得病,死亡風險更大。

相反,退休後,有工作(當然,指的是勞動強度在承受範圍內的工作)的老人,會更有存在感,更有目標和成就感。他們心底認為,自己並不是在吃閑飯,也沒有廢掉。自己的存在,對於家庭,對社會,依然意義巨大。

所以,對普通人來說,真的不要強制性地讓父母享所謂的「清福」,支持他們工作,支持他們找到退休後的晚年生活管理,這才是真正的孝心。

而且父母工作,有一部分收入,對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份支持。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養育孩子

在養育孩子方面,高凈值人群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深究和反思。有些教育理念,可能和當下流行的教育理念相悖,但不得不說,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孩子會大概率更優秀。

(1)分數很重要

作家毛西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是生意人,開公司,收入不低。看到朋友孩子在客廳面壁思過,被懲罰晚上不許吃飯,和洗碗一天。毛西問朋友:「孩子犯什麼錯了?」

朋友說:「考試考砸了,考了95分。」

毛西問:「總分多少?」

朋友:「100分。」

毛西一聽炸了:「總分100分,孩子考了95分怎麼就叫考砸了?只差5分啊,就滿分了!你還罰他?」

朋友說:「不是我罰他,是他和我共同訂下的目標,這次考試,要考98以上。現在沒有達到,當然要受罰了!」

毛西說:「分數有那麼重要嗎?」

朋友說:「當然重要了啊,分數就是競爭指標,你說重要不重要。」

看到這個故事,我很驚訝。現在普遍流行的一種觀念是,孩子的成績不重要,快樂成長才重要;分數是一種束縛,束縛了孩子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高凈值人群的教育理念恰恰相反:分數重要,而且是非常重要。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互聯網峰會飯局大佬們的學歷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大佬們的身價

這兩張圖是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時,中國互聯網圈內大佬聚會合影,在座的有騰訊老大馬化騰,京東劉強東。

看看他們的身價,再看看他們的學歷。

為什麼說分數很重要?分數是競爭力的基礎,是踏入門檻的准入證。沒有分數,你連台都上不了,談何競爭。

為什麼說分數很重要?分數是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綜合考量體現。分數之高低,不僅僅關乎懂不懂如何考試,還關係到會不會學習,會不會彌補自己的短項。分數,和財富一樣,是一個人勤奮、努力、堅持、上進、聰明的綜合體現。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也請你告訴你的孩子:分數,很重要,要好好學習。

(2)規矩意識

高凈值人群的教育理念中,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

我們做讀者調查的時候,採訪過一位廣州精英,她是一家金融公司的中層管理者,收入不錯,她非常注重給孩子培養規矩意識。

例如起床。

小孩子都喜歡睡懶覺,很多時候,當媽的喊一次,不理,喊三次五次,還是不起床。

這位媽媽和孩子約定:「我只會喊你兩次,如果你在我化好妝之後,還是不起床,錯過了校車,那自己起床吃早餐,自己想辦法去學校,我不會送你。」

她是這麼說的,也一樣是這麼做的。當然,為了安全問題,她讓孩子爸爸在後面偷偷跟著孩子保護。

果然,孩子遲到了,被老師當眾批評。每一次遲到,都是嚴厲的批評。

三四次之後,她只需要喊一遍,孩子就乖乖起床了,畢竟即使是小孩子,也不想天天挨批。他開始懂得了紀律。

這就是規矩意識。社會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律,所謂成長,就是熟悉並遵守這些規律和守則,為人父母,就是要引導孩子培養規矩意識。

現在有一種被捧上天的教育,叫釋放孩子的天性,很多父母天然地理解,噢,釋放天性,那就不管了,放養,愛什麼時候上學什麼時候上學,這不是釋放天性,這是釋放惡性。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和自己的女兒有過五條規矩:(1)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做;(2)每天晚上8點睡覺;(3)嚴格看電視的時間;(4)吃健康食品;(5)不打孩子。

這一樣是規矩意識。

一日三餐的飲食規律,晝出夜伏的作息規律,社會關係的維繫規律。一個優秀的人,都有很好的規矩意識。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3)抗挫商比情商更重要

很多人鼓吹情商的重要性,和人相處得舒服,是最頂級的情商。而事實是,真正優秀的人,和人相處的時候,並不會讓人覺得舒服。

喬布斯不會讓自己的合作夥伴沃茲覺得舒服,張瑞明一鎚子把海爾冰箱砸個稀巴爛的時候,相信也不會讓海爾公司那麼多的員工覺得舒服。

參加過一個高級教育論壇,與會人員,十有九富,都在憋著勁兒,想著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或者,至少能把財富傳承下去,不至於守不住。

在裡面聽到一個觀點,很受歡迎:「對孩子來說,培養他的抗挫商,遠比情商重要很多。」

所謂抗挫商,就是指孩子的抗打擊能力。

小說《相愛十年》里有一句話:「沒有所謂的成功,不死,熬過來,你就贏了。」

從小學到高考,十二年的中小學教育,就是一場持久戰,能考上985/211的,很多時候,靠得不是智商,就是抗挫商:堅持、勤奮,愈挫愈勇,一次次過關斬將。

這種品質,在孩子以後的生活中,也尤為重要。

《士兵突擊》里,連長高誠對許三多說了一句話:「過日子,不就是問題疊著問題?」生活不是康庄大道,甚至不是丘陵,而是高山大海。沒有抗禦風濤的能力,一定會被拍死在路上。

也希望你這樣告訴你的孩子:我們都還沒到拼天賦的時候,能熬過去的,都是肩上能扛住東西的人。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4)從小訓練孩子的財商

李一諾是前麥肯錫的全球董事合伙人,現在的蓋茨基金會的中國區負責人。

小時候有一次,李一諾和媽媽一起出去買菜,買完菜回來之後,媽媽看了一下錢包,突然說:「那個老闆少找給我兩毛錢。」

然後拉著李一諾回到商家,結果真是老闆少找給媽媽兩毛錢。

李一諾後來長大之後,對這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那個時候我就明白:「哇,原來媽媽知道自己的錢包里究竟有多少錢。」

這一習慣在李一諾成長的過程中,被深深烙下來了。長大之後,李一諾也時時刻刻清楚自己的財富價值有多少。

「你只有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你才能知道自己應該把錢花在哪些地方,能發揮最大用處。」

這就是對孩子財商的教育。

很多家庭的孩子,未必知道錢從哪裡來,也不清楚家裡的境況,於是,熊孩子豪擲幾十萬打賞主播的事情,常有發生。

高凈值人群非常認可猶太人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大家都知道,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了,他們非常注重從小給孩子傳遞財富理念。

例如明確孩子的物權理念:你的玩具是你自己的,你有權借給或者不借給別人玩;同樣,別人的玩具不是你的,人家也有權不借給你玩;

例如成年之後,送給孩子一支股票:洞悉資本市場的起伏。中國很多人也許一輩子都沒買過一支股票。

例如告訴孩子,錢不是萬能的:掙錢是為了自我滿足,財富是自我實力和價值的體現,但絕不是生活的一切。

這對我們一樣有啟示,對於孩子,不應該他缺錢了就給錢,要教會他怎麼花錢。其實這也是價值觀塑造的一部分。一個人願意把錢花在哪裡,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價值觀。

總之,你除了給孩子錢,也應該教育孩子如何花錢。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5)生活美感

什麼叫生活美感?

前段時間我去北京出差,會見一個很久未見的朋友,他在北京大學上班,是研究心理學的。他妻子在北師大上班,是博士。

前段時間,他們買了房。北京房價很貴,他們到處湊錢,也只能買一個差不多五十平米的。

但我去他家的時候,發現他們家真是很乾凈,面積雖然小,但處處透露著一種精緻和講究。在這個大眾都用藍牙和手機外放聽歌的時代,他們家居然還有古老的音樂機。

講兩個小例子吧。

他們家餐桌中央有一束花,這束花是每天都會變的。我每天晚上去他們家吃飯,發現每天的花都不一樣,時而玫瑰,時而月季,有時候又是菊花。

朋友告訴我:「他妻子是進行植物學研究的,每天都會從學校帶一束花來,把家裡的花換一換。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心情,他們希望孩子能感覺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美好。」

另外,他們家每天吃飯之前,都會打開音樂機,放純音樂,鋼琴曲、古箏、簫或者是其它樂器的純音樂。

音樂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樂感,一樣能讓孩子在吃飯時擁有好心情。所謂幸福,難道不就是對一日三餐懷揣憧憬嗎?

「我們希望孩子知道,生活中有些美好,是不期而遇的,是小小的,並非大量地擁有,才能讓自己富足。在生活中,一些美好的小細節,一樣能讓人生富足而美好。」

林清玄說:「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並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

所以,別老想著要給孩子買大房子、買好的玩具了吧,普通人一樣可以讓孩子富足:陪他看夕陽,陪他聽一首他最喜歡的歌,陪他在海邊玩泥沙,陪他去山上看星星。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幸福的家庭大多類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雖然是一篇關於高凈值人群家庭生活的剖析,但對任何一個想要把生活經營得美好的人,都有用。

當你覺得生活針對你時,可以去看看那些活得很好的人,是如何熨燙生活的,也許你會發現,並不是生活在針對你,而是你在針對生活。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本期編輯 ? 丘吉鳥

◎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國館: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品味有內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

記住這五點,你的孩子就能過上更高級的人生

微信搜索關註:國館文化(ID:guoguanwenhua) 微博:@國館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被有趣毀掉的中國女人
看了這麼久假的紀曉嵐,今天還你一個真的

TAG: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