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Vicki Ho 和 Kathleen Tso 是兩名來自紐約中國城的亞裔女孩,在 4 年前創立了名為Banana 的雜誌。這是個特別的媒體平台,兩位創始人賦予了它特別的使命——通過 Banana 有形的文化輸出,為當代亞洲文化發聲,打破西方普遍社會對亞裔群體的刻板印象。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Banana(香蕉)」這個取名由來,Tso 和 Ho 解釋說,這是一種圈內人的幽默,「你知道,這是給第一代在西方世界成長的亞洲人的綽號。(此處的 Banana)並非是貶義,而是慶祝性的。」

據 Tso 和 Ho 的介紹,她們早前受到一家以黑人為主體的街頭時尚的媒體網站Street Etiquette 的啟發從而創立了Banana,「我們注意到在紐約的亞洲人缺乏一個社區和一個平台… Street Etiquette,一個很有創意性的集體,將黑人社區聚集到了這個城市。我們希望能夠為亞裔做同樣的事情。」為此,在 Banana團隊中,不論是撰稿人,攝影師還是平面設計師,都是亞裔人士,她們想為亞洲人提供發聲平台。

Banana 雜誌的發刊頻次比較短,以年為單位定期推出,從 2014 年到現在,它已經出了 4 期紙刊,而且每年都會帶著特定的主題宣言,比如,去年年刊的內容重點在於美國亞裔的身份認同。今年,在 Banana 年刊 Issue:004中,他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核心問題:「亞洲的男性氣概與女性氣質是什麼?」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對此,新刊用了近 70 頁的版面來針對探討該議題,與來自各行各業的亞裔人進行對話,包括喜劇演員、收藏家和司機等職業身份,讓亞裔人自己來為自己發言。通過集合這一群體的觀點和故事,Banana 觀察了解到一些被採訪對象拒絕父權和特權,他們做著自然的事,擁抱自己的身份。「我們看到,亞洲的女性氣質被賦予力量感,她們摒棄了順從的刻板印象,並且許多人認為,亞洲男性氣概也需要被重新定義。」 Tso 和 Ho 表示。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以 Tso 和 Ho 的說法,美國社會的性別規範對亞裔人來說是「有毒的」。不論是「無性」、書獃子似的亞洲男人還是 「Dragon Lady 」 般神秘的東方女性,這些西方主流社會所界定的亞洲人性別角色都讓亞裔人感到很不舒服。

與其去試圖融入異乎尋常的白人特權空間,不如為亞裔人的男性氣概與女性氣質以及等等其他一切創造出新的定義,這是 Banana 所要強調的思想。「我們可以設想更凝聚力,平等和多樣的性別身份。也許現在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Tso 和 Ho說,「對付刻板印象的最佳方法是展示我們社群中的不同聲音,為自己說話。通過平台給出的不同觀點,我們可以為當代亞洲人的身份認同構建一個三維敘事,而這種敘事並不是在白人特權空間中表現出來的。」

目前,新刊 Issue 004 是 Banana 最大的一版,共有 168 頁,整本雜誌在內容上表達著「在西化世界中當一名亞裔人的勝利與考驗」。另外,受王家衛風格的啟發,Banana 還創作了一系列異想天開,色彩鮮明的攝影作品,這些照片展示的主題豐富,比如吃著炸雞的亞洲人、健身的亞洲男性以及反映了傳統亞洲女性特徵和審美的華裔小姐選美比賽等。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關於美國亞裔人口和亞洲文化,這本酷雜誌有話要說

題圖來源:Banana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再見!王大閎先生,被時代遺忘的台灣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報告說中國人最喜歡買 Chanel,以及,CK 橡膠手套 390 美元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