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球頭條速遞|俄羅斯記者死而復生,《連線》探討國家和公司對私人數據採集的差異

全球頭條速遞|俄羅斯記者死而復生,《連線》探討國家和公司對私人數據採集的差異

全球頭條速遞|俄羅斯記者死而復生,《連線》探討國家和公司對私人數據採集的差異

議題製造者在談什麼

《連線》:科技巨頭是如何辦到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都沒辦到的事情的

《紐約時報》在一篇專欄中這樣寫道:你每刷一次卡,訂閱一份雜誌,填寫一張處方,這些交易記錄都會進入一個虛擬的、集中的大資料庫。如果你以為這篇專欄談論的是傳出泄露用戶資料的 Facebook 或者其他掌握用戶數據的科技公司,那麼你錯了。《紐約時報》的文章發表於 2002 年,Facebook 創立是兩年之後的事情。

該專欄的矛頭指向的是一個叫做全面信息感知(Total Information Awareness,TIA)的項目,它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起,目的是通過收集美國人的數據和資料,提前預判出潛在的犯罪行為並防止它發生。資料庫歸國防部所有。

TIA 能夠進行信息分析、語言翻譯、數據發掘和模式識別等。把這些匯聚起來,就能夠得到一個對人們以及他們行為的綜合認知,達到預防恐怖襲擊的效果。這是在政府沒有能夠提前識別出線索導致 911 發生後的措施。

它遭到了各方的反對和聲討。自由主義智庫卡托研究所擔憂這會讓監視無處不在,違反第四修正案,該修正案禁止無理搜查和扣押。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稱之為天網,會收集各種龐雜的個人數據。參議院全票通過不對項目資助。

但 TIA 在華盛頓瓦解後 10 多年,與之相似的計劃卻在矽谷興起。而這次,人們似乎都自願將個人數據交給了 Facebook 或者 Google 這樣的科技公司以獲得便利。《紐約時報》的描述依然成立,你的消費記錄和數據都被收集了,但它們並沒有用來預測犯罪行為,而是去預測你可能會點擊的廣告是什麼樣的。

全球頭條速遞|俄羅斯記者死而復生,《連線》探討國家和公司對私人數據採集的差異

對於私營的公司而言,這成為了一個流行的商業模式,而且不算秘密。科技巨頭通過製造出受歡迎的產品,讓用戶心甘情願上傳數據。對其他一些初創公司的收購讓數據更全面。

在上個月的一次國會聽證會上,一位議員談到了 TIA 和 Facebook 的相似性,當她問 Facebook 的 CEO 扎克伯格是否熟悉 TIA 時,扎克伯格回答說不。

這並不讓人意外,畢竟 TIA 提出時,扎克伯格才上高中。但是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私營的公司如今積聚起了數據,而國防部當時就遭到反對?在公眾視線之外的這種工具的存在會帶來什麼後果?我們未來又會邁向何處?

由國家發起的項目和由社交巨頭控制的平台固然存在一些本質的不同,比如社交用戶是在知道協議後資源上傳的,政府有權抓捕你,而 Facebook 和 Google 等沒有。

不過公司的後端和 TIA 卻相似得詭異,而且那些對於國家收集數據的擔心也適用於公司。如果政府利用公司,那麼會產生危險的後果,比如俄羅斯涉嫌通過社交網路干擾美國選舉。

和 TIA 不同,收集了數據的公司沒有義務把它們用於服務國家安全,一些民權組織還認為這不應當。但一個令人警惕的情況是,社交平台似乎朝著反方向發展,激化了極端分子。科技公司有識別激進分子的可能,但作為回應,推薦或者搜索引擎反而讓激進的情緒走得更遠: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在選舉期間為了了解特朗普而在 YouTube 上觀看了一些他的視頻。後來該記者發現,YouTube 開始向她推薦白人至上主義者或大屠殺否認者的視頻。

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連線》的建議是,一方面,這需要監督性的力量,它們要向當初細查政府一樣細查公司。另一方面,責任落到了用戶個人身上。人們不相信政府,但他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毫不注意地就把個人資料向巨頭公司悉數奉上。

24 小時新聞製造者

「被殺」的俄羅斯反對派記者巴布琴科死而復生

5 月 30 日,媒體報道俄羅斯反對派記者巴布琴科(Arkady Babchenko)在基輔遭遇槍殺的消息。他「死亡」的消息傳出後,烏克蘭方面稱俄羅斯要為「遇害」負責。俄羅斯否認與謀殺有聯繫。

不過事件之後經歷反轉,巴布琴科並沒有死。他在些微的掌聲和驚嘆聲中出席了發布會。他表示,自己在一個月前被告知將成為謀殺的目標。此前報道稱,他的妻子發現他倒在了住所門口,背後中了數槍,他在救護車送往醫院的途中身亡。

巴布琴科在發布會上對妻子以及相信他已經死掉的人道歉說:「我親手埋葬過許多朋友和同事,知道那是怎麼樣的滋味。我很抱歉讓你們經歷了這種感覺,但是除此之外我別無選擇。」

烏克蘭安全局的負責人表示,俄羅斯方面招募了一名烏克蘭居民,讓他去找殺手。該居民接觸了幾位人選,開出了 3 萬美元的謀殺價碼。其中一位被接觸的人向烏克蘭透露了謀殺計劃。據巴布琴科表示,他們為這場謀殺準備了兩個月。烏克蘭目前抓住了一名嫌疑人。

俄羅斯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巴布琴科仍然活著表示高興,但同時聲稱,這次謀殺是烏克蘭出於宣傳目的的一場表演。

41 歲的巴布琴科多次公開批評普京。他譴責普京吞併克里米亞,並聲援烏克蘭東南部地區脫離俄羅斯的控制爭取獨立。在受到死亡威脅後,巴布琴科去年離開俄羅斯流亡到烏克蘭。復活的消息傳出幾小時後,他發推特說自己會「在 96 歲死亡」,「在普京的墳墓上跳舞之後」。

對於這次事件,無國界記者組織秘書長 Christophe Deloire 表示:「烏克蘭警方玩弄真實是一件可悲遺憾的事情,不管他們的動機是什麼。」

世界還發生了什麼

國務院:7 月起大範圍下調日常消費品進口關稅。從今年 7 月 1 日起,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 15.9% 降至 7.1%;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 20.5% 降至 8%;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礦泉水等加工食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從 15.2% 降至 6.9%;洗滌用品和護膚、美髮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 8.4% 降至 2.9%。

朝美在紐約舉行高級別會談協調特金會議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朝鮮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兼統一戰線部部長金英哲在當地時間 30 日晚 7 時於紐約出席工作晚宴,並將於 31 日舉行高級別會談,就無核化等朝美首腦會談議題進行最終協調。

義大利組閣或現轉機。義大利臨時總理科塔萊利與總統馬塔雷拉進行短暫後面後表示,組建政府出現了新的可能性。科塔萊利稱仍有可能基於 3 月的大選結果組建政府。之前牽頭組閣的極右翼組織五星運動也傳出消息,會向總統推薦另一名經濟部長人選嘗試重新組閣。

巴西罷工升溫。巴西石油工人聯合會宣布,會在當地時間 5 月 30 日午夜開始 72 小時的罷工以聲援已經罷工 10 天的卡車司機。罷工要求政府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採取措施降低燃油價格。最高勞動法院已判定石油工人聯合會罷工的計劃是違法的。

英媒曝 15 家援助組織人員涉嫌性剝削非洲兒童。英國議員獲得一份聯合國 2001 年的報告,內容是對援助組織人員在非洲性剝削兒童情況的調查結果。《泰晤士報》援引報告內容報道,依據兒童的證詞,超過 40 家援助組織,包括 15 家國際援助組織的共 67 名工作人員,「與難民兒童有性剝削與被剝削關係」。

巴拉圭將迎首名女總統。巴拉圭總統奧拉西奧·卡特斯 28 日宣布辭去總統職務,經議會批准後,同屬執政黨紅黨的副總統阿莉西亞·普切塔將接替他完成剩餘任期,從而成為巴拉圭首名女總統。只是,普切塔擔任總統的時間可能只有 2 個多月。在今年 4 月舉行的總統選舉中,紅黨總統候選人馬里奧·阿布多·貝尼特斯以最高票數當選,定於 8 月 15 日就任。議會將於 30 日表決是否同意卡特斯辭職、普切塔接任總統,同意可能性很大。

有人說

「墨西哥不會為邊境牆買單,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集會上批評墨西哥稱,它沒有幫助阻止非法移民向美國湧入,同時他表示,會履行競選時的諾言,讓墨西哥為在美墨築起的邊境牆買單。

墨西哥總統恩里克·培尼亞·涅托隨後在推特上發表回應稱:「墨西哥不會為邊境牆買單,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

特朗普的言論可能會影響到與墨西哥關於貿易的談判。特朗普計劃今年修改北美貿易自由協定,不過目前美國、墨西哥以及加拿大的談判還沒能達成一致。

你可能還感興趣的事

公益組織擔心俄羅斯在世界盃來臨前殘忍處置流浪狗

雖然俄羅斯副總理與動物權益保護者們會面並呼籲不要使用殘忍手段清理流浪狗,但鑒於索契冬奧會的前科,人們還是非常擔心流浪狗的處境。

俄羅斯在 2014 年索契冬奧會時以殘忍的方式處死了流浪狗。為了表示抗議,一些運動員主動收養了流浪狗並把它們帶回了自己的國家。

據估計,在俄羅斯舉辦世界盃的 11 座城市中,共有 200 萬隻流浪狗。地方當局預計將花費 1.19 億英鎊在安置動物上。不過人們擔心顧及城市形象的官員會採取極端手段在球員和粉絲到來之前處理流浪狗。

今年早些時候,一位俄羅斯議會官員在考察了葉卡捷琳堡的動物收容所後,評價說那裡的情況不能令人滿意,那家收容所甚至都不是由動物專家在管理。

新加坡航空將恢復直飛紐約的全球最長航線

新加坡航空公司將在 10 月份恢復直飛紐約的航線,由最新版 A350 噴氣式客機執飛。全程距離 9500 英里(15288 公里),耗時 18 個小時 45 分鐘。公司 2013 年停飛了這條航線。

卡達航空目前經營著全球最長直飛航線,由奧克蘭至多哈,全程 9025 英里(14524 公里)。

新加坡航空的這條航線將使用 A350-900ULR 超遠程飛機,機上設置商務艙和高端經濟艙。這家雙引擎的飛機燃油效率相比 2013 年的飛機更高。新加坡航空當時關閉這條航線是因為它沒能給公司帶來經濟效益,當時執飛的客機配備了四個引擎。

歷史上的今天

1819 年 5 月 31 日,美國著名詩人,《草葉集》的作者沃爾特·惠特曼出生。

1921 年 5 月 31 日,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

1961 年 5 月 31 日,南非退出英聯邦,成立南非共和國。

2002 年 5 月 31 日,韓國和日本聯合舉辦的第十七屆世界盃足球賽在漢城開幕,成為首次由兩個國家聯合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

2005 年 5 月 31 日,水門事件中提供情報的「深喉」揭曉真實身份,是前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馬克·費爾特。

題圖來自:Wiki Commons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團打車聲稱進上海 3 天拿下1/3市場,主要靠的還是補貼
《遊俠索羅》,可能是史上最平庸的星戰電影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