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拿不到面試的簡歷有毛線用?

拿不到面試的簡歷有毛線用?

來源:L先生說(ID: lxianshengmiao)

UniCareer經授權轉載

我們每天都會看很多簡歷,但不管簡歷的主人有多麼不同,他們簡歷上的錯誤卻出奇的一致。

01

把工作職責當做工作內容

什麼樣的錯誤呢?拿一份昨天剛看到的簡歷為例。

這位朋友想投的是產品運營職位,簡歷裡面寫了自己的工作經歷,是這樣的:

某某公司內容運營職位

負責微課程推廣,開拓新市場

撰寫課程軟文,提供平台優勢好處,吸引讀者關注並持續轉發,增加曝光度、流量

運營維護好已有粉絲,創立學習社群,為課程的再次傳播打基礎

和其他媒體進行資源互換,推廣課程和服務,打響知名度,增加影響和傳播力

我看到的簡歷中,談到「工作經歷」,許多都是這種模式:

負責什麼內容,做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做這些事情,等等。

但是,這樣寫,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為什麼呢?因為,你寫的不是「工作經歷」,而是「工作職責」。

類似這樣的內容,到招聘網站上,隨便打開一則招聘啟事,都是完全一樣的。它只是描述了「這份工作是做什麼的」,但並沒有給出任何關於「你怎麼做這份工作」的信息。

也就是說,換一個人,只要在同一家公司,做同樣的職位,用這段文字去描述,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它只是說明你有過相關的經驗,但無法告訴招聘方:

你有什麼樣的能力,你做出過什麼業績,你在工作中的定位和特長是什麼。

其實,在做簡歷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你做過什麼」,而是「你做出了什麼成果」。

「做過什麼」沒有任何意義——一個100人的產品團隊,你在其中提了一點意見、開過幾次會,也可以說「參與產品開發」;但是,你是參與了用戶調研,參與了需求分析,參與了原型設計,參與了市場推廣,或是參與了整個項目的協調和管理,這些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圖源:unsplash

02

企業只想知道你能帶來什麼價值

事實上,對於招聘方來說,它所關注的只有一點:你是誰,能為團隊提供什麼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單純描述自己的工作職責,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企業能獲得的信息太少:只要在相關的職位工作過,做的事情都是差不多的。你如何證明你比別人優秀,比別人更合適?

所以,如果在做簡歷的時候,能夠針對企業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成果和優勢,通過簡歷關的可能性會高得多。

以上面的例子來說,可以這樣優化:

如果你想突出你的寫稿能力,可以寫:半年內撰寫了20篇軟文,投放在10個公眾號,閱讀量均超10萬,帶來20萬流量,轉化率達10%;

如果你想突出你的運營能力,可以寫:同時管理10個微信群,每個群500人,持續保持熱度,活躍用戶超過10%;

如果你想突出你的商務能力,可以寫:一個月內談妥20家媒體,進行資源互換,吸引流量達100萬,有效流量10萬;

……諸如此類

簡而言之,寫簡歷的原則,務必遵循這幾點:

1. 我是什麼樣的人?

你的定位是什麼?你想在簡歷裡面給企業傳達什麼樣的信息?你想展示你的什麼能力,文案,運營,推廣,協作,還是管理?

2. 我做出過什麼成果?

你在這個職位上,做出過什麼作品?有哪些落地和出街的東西?

3. 如何量化這些成果?

這些「成果」如何跟你的定位和能力聯繫起來?你如何用數字去表達它們?它們跟同行業比較處於什麼水平?你如何通過它們證明自己的能力?

這其實就是「講故事」。如何用這幾個原則,給企業講一個故事,並通過這個故事,讓企業對你留下印象,產生興趣?這就是做簡歷最關鍵的要點。

圖源:網路

03

用STAR法則講故事

有一個最常用的模式,叫做STAR法則。雖然已經廣為人知,但還是在這裡提一下:

我在什麼樣的情境下(Situation),接受了什麼任務(Task),做了什麼事情(Action),得到了什麼成果(Result)?

舉一個正面例子:

帶領4人團隊(S),接手某平台頭條內容運營(T),通過2次用戶調研分析,調整運營方針,策划了12期專題(A),將平台日活從5%逐步提升到6%(R)。

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經歷描述。一眼就能看出,這位朋友對工作的目標和思路都非常清晰,並且有具體而詳細的經驗。

如果我是招聘方,我會很想知道:他如何調整運營方針的,又是用什麼思路去做專題策劃的。

所以,在你做簡歷的時候,不妨多問問自己:我的亮點是什麼?我如何展示這些亮點?別人看到我這份簡歷,第一時間的印象是什麼?是覺得「中規中矩,跟其他人沒有差別」,還是「很有意思,我有興趣跟他聊聊看」?

如果一份簡歷,連自己都覺得沒有意思,如何能指望企業感興趣?

04

大聲告訴HR: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最後說幾句,為什麼許多簡歷會有「將職責當成經歷」的情況發生?

很多時候,這跟我們的教育和環境有關。我們習慣了謙虛,低調,從眾。我們說得最多的,永遠是「我們」「大家」「其他人」。我們羞於表達「我」,怯於在陌生人面前展現自己。

因此,許多人選擇更穩定的方式:把自己藏起來,用更加大眾、更加中庸的形式去代替。

他們不是不能描述自己,而是不敢描述自己。

他們想的是:我做的事情都很平常啊,這些也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啊,寫出來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在吹噓,會不會覺得不夠專業……

但你想,和你競爭的,可能是幾十個人、幾百個人;HR也好,用人經理也好,看你簡歷的時間,可能不超過5秒——在這樣的環境下,你要如何給他們一個選擇你的理由?

即使你覺得你做的事情平淡無奇,你也要努力找到亮點,並明確地、大聲地告訴企業:我做出過這些成果,我為之感到驕傲。

你不是一個機器,不是一顆螺絲釘,你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再無聊、再瑣碎的工作,你也肯定有做得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請把它們講出來,告訴我。

我之前面過一位女生,Top 10高校畢業,在某全球Top 3公關公司任職過,簡歷寫得中規中矩,寫稿,跟客戶,對接媒體,做線下,等等。說實話,有點無聊。

鑒於她的前公司跟我關係匪淺,就約來面試。一開始,聊的內容也很常規,有點令人打不起精神。為了進一步挖掘亮點,我只好繼續往細節問,問她都接過什麼客戶,分別做過什麼案子,等等。

終於在聊到某個客戶時,她來精神了。繪聲繪色地講,這個客戶是拍紀錄片的,她多麼喜歡紀錄片,跟客戶的時候談得多麼順利,一路跟得多麼開心,參加了劇本的撰寫,提了很多意見,協助第三方團隊做了多少事情,甚至後面還對接了央視,把片子在央視播出……

神采飛揚的樣子,跟前面半個多小時的狀態判若兩人。

我忍不住告訴她:你說的這些都非常好,很棒,所以你為什麼不寫到簡歷里呢?為什麼不早點說呢?

其實,很多時候,求職,就是在「表演」——你如何用你的形象,給別人留下印象?

企業希望看到的,未必是「你有過什麼經驗」,而是: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擅長什麼?

你喜歡什麼?

你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態度去工作的?

很多時候,這比「你做過什麼」,重要得多。

找工作第一步當然是製作簡歷

感覺自己沒成績、沒實習、沒亮點、沒法寫?

簡歷精修課程

精準定位求職崗位,深挖背景亮點

全面提升簡歷過篩率

識別上方二維碼添加

小嵐學姐(ID:UniCareerChina44)

備註【簡歷】,立即諮詢課程

—— END ——

來源:Lachel,高效思維達人,知識管理專家,

深度思考踐行者,領英、36氪特約作家。

原標題:震驚!90%的簡歷,竟然都犯過這個錯誤……

UniCareer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UniCareer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麥當勞這家「房地產」公司?
寫在紐約大學華裔學生自殺之後:留不下的是異國,回不去的是故鄉

TAG:UniCare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