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參十二屬,花入羽毛深:深受古人喜愛的雞

名參十二屬,花入羽毛深:深受古人喜愛的雞

古人在生活中對雞頗為青睞,從一開始的陪葬品,到日常所用器皿中,都出現了許多雞的形象。

東晉永和七年 甌窯青瓷雞首壺 國家一級文物 浙江省博物館藏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人民渴望有一片樂土,文人更是嚮往自由恬靜的田園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雞成為了當時人們頗為推崇的一個意象。西晉時期較早的雞首壺雞嘴處沒有可出水的口,僅做裝飾之用。到了東晉,雞嘴處出現了可以出水的小口,此時壺的使用方法也由從注水口出水,逐步變為擁有一個注水口和一個出水口,雞頭則作為出水口裝飾之用。雞首壺流行的時間比較長,可以一直延續到唐代。遼宋及之後一段時期,雞首壺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這一時期彩繪具體形象的瓷器也並不多見,單色釉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宋代的磁州窯中出現過雞的彩繪裝飾,但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

東晉 越窯青瓷龍柄雞首壺 國家一級文物 浙江省博物館藏

明代,成化年間雞缸杯中雞形象受人推崇,製作精良程度達到頂點。明朝前期的幾位皇帝大多偏愛五彩,以五彩為釉上彩繪的瓷器因其大膽卻不庸俗的濃艷紅綠色彩,受到了極大推崇。而至成化時,雙勾填色的鬥彩逐漸佔據了主要地位。鬥彩以釉下青花勾勒紋飾的輪廓,釉上彩繪填色,在艷麗的色彩之上更添了幾分淡雅與秀美。

在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中,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億港元的身價被收藏家劉益謙購藏。

許多人認為,這樣的轉變與成化帝坎坷的童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年幼時,成化帝的父親正統皇帝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其叔叔稱帝,改元景泰。這一時期成化帝被廢除太子之位,幾乎每天都活在隨時沒命的威脅之下。而惟一與他相伴的就是大他十幾歲的貼身奴婢萬氏。然而峰迴路轉,後來正統皇帝奪回帝位並將皇位傳給了成化。童年的不幸讓成化皇帝性格有些懦弱,還對陪伴他的萬氏頗為依賴。很多人認為正是這樣的經歷,才造成了成化更為喜愛鬥彩的淡雅。童年的母愛缺失和長時間的膝下無子可能讓他比一般的帝王都渴望一份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而雞缸杯上的繪畫恰好表達了他內心當中的這份期待。而另一方面,成化皇帝其實自身的藝術造詣頗高,這在其傳世的繪畫作品中可見一斑。這樣頗具文人素養的一位帝王會疏遠濃烈裝飾的五彩瓷器也並沒有什麼可意外的。

清乾隆 錦雞花石圖膽瓶

寄託著皇帝美好願望的雞缸杯,在成化時期燒造的數量並不多。加之「其質瑩潤,造型秀奇」,到了萬曆時期就有「值錢十萬」的記載,到了清朝更是「價在宋瓷上」。而清代皇帝也頗為喜愛雞缸杯,不僅竭盡全力收集傳世品,還常進行仿燒,有的甚至連款識都為「大明成化年制」。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成化元年為乙酉年,就是雞年;而「酉即酒字,象釀器形,中有實」,在古代與酒有關,上述的雞首壺和雞缸杯又同為酒具,不知這與成化皇帝頗為偏愛雞缸杯是否有著某些機緣巧合的聯繫。

清雍正 粉彩公雞圖杯

如果說雞首壺象徵驅邪避凶和文人對於田園生活的嚮往,雞缸杯代表了皇帝內心對於家庭的期許,那麼清代瓷器中的雉雞則詮釋了紋飾「畫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表現手法。雉雞又稱綬帶鳥,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紋樣。由於「綬」與「壽」、「帶」與「代」諧音,因此綬帶鳥在人們心中與長壽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繫,雉雞就成為了在壽圖中經常選用的瑞禽。清代的瓷器中多將其與牡丹共同繪製,大有繁華似錦之感,也頗為受到清代皇帝的喜愛。

清乾隆 粉彩錦地開光花卉公雞圖花口盤

在故宮現有的館藏文物中,就有不少以雉雞和牡丹作為主要紋飾的瓷器藏品。如雍正時期的琺琅彩雉雞牡丹紋碗,色彩鮮艷雅逸,富貴吉祥之意立現。

原文作者:張敏航文章來源:《中國收藏》2017年2月刊《嚮往田園的溫情》(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中國收藏》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綠松石賞析:有韻味的作品百看不膩,靈感居然源自1000年以前?
【趣談歷史】歷史上那些驚天巧合,細思極恐!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