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最龐大的太空巨艦:長300米重五萬噸 一次可送5萬人到月球

最龐大的太空巨艦:長300米重五萬噸 一次可送5萬人到月球

近日,俄羅斯籌劃設計並製造多年的首台海上浮動型核反應堆(發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正式從聖彼得堡啟航,開始前往俄北部西伯利亞地區。據悉,這台"人類最大充電寶"將能夠供應一個十萬人口規模的城鎮所需電力。但是,出於蘇聯切爾諾貝利事件的前車之鑒,"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海上反應堆卻被大量環保人士批判,稱其一旦發生事故,將嚴重破壞北極地區乃至全世界的海洋生態。

圖為正在出航的"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海上反應堆。

儘管被一部分環保人士蔑稱為"冰上的切爾諾貝利",但"羅蒙諾索夫院士"確實是解決俄羅斯遠東和極北地區用電困難的唯一有效解決方法:在人跡罕至,每年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是零度以下的凍土大地上,也就只有不會熄滅的核能符合需求了。

而暫且不談冷戰五十年在深海沉睡的數艘美、蘇核潛艇,以及確實存在過的核動力破冰船和商船,其實美國人在五十年前還曾經謀划過在海上建設更大規模的核動力怪物。當然,美國人並不是用它來發電,而是……

圖為"畢宿五"在海上起降前進行準備的想像圖。

早在1959年,美國水上航空器的製造巨擘馬丁公司(即後世洛克希德-馬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推出了這個堪稱驚世駭俗的設計:核動力脈衝推動船"畢宿五",而顧名思義,這艘長達300米,凈重超過五萬噸,生得一副怪異模樣的"船"用的不是螺旋槳或噴水推進,而是使用核反應堆的反應熱加熱介質,使其猛烈地從"畢宿五"龐大的尾噴管中噴出。

看到這裡,肯定有讀者已經發現了:"畢宿五"的實質相較船隻,說是一枚火箭要更為準確一點。而"畢宿五"的用途也確實不是在海上航行能夠概括的,馬丁公司對其的期望值非常之高:擔任地球-月球間的定期貨運航行任務。

圖為發射中的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

根據馬丁公司負責此方案的總工程師Dandridge-Cole在1960年代早期的估計,未來不遠的1990年代將成為人類軌道-月球開發的大熱階段,由此有必要開發一款單次運送能力超過一萬噸,甚至更多的巨型航天器,而"畢宿五"便是因此應運而生。

根據馬丁公司的計算,"畢宿五"能夠單次投送2.7萬噸的物資到達低地球軌道,或是運載一萬噸的載荷在月球上著陸,又或是開設運輸地球-月球間單程運輸五萬人的往返航班。

圖為"畢宿五"和大西洋超級郵輪的對比圖。

從當時的宣傳圖上,我們可以確實看出馬丁公司的野心——和往返大西洋歐美兩岸的超級郵輪相提並論,完全可以認為馬丁公司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確實將"畢宿五"當作是下一個時代的"超級郵輪",只不過往返的對象變成了地球和月球。至於在海上起降的設計,完全是因為全世界不存在哪怕一處機場可以起降這種龐然大物。

不過,就像波音707顛覆了大西洋超級郵輪的市場那樣,"畢宿五"最終沒有敵得過需求-技術必須相互匹配的規律。

圖為"畢宿五"的前視畫作。直至今日,人類也沒有如此龐大的航天需求。

可以這麼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掀起的航天熱潮,僅僅持續了不到二十年,其高昂的成本就讓美蘇兩個大國叫苦不迭。因此,強調成本和復用的"獵鷹"火箭才會在21世紀初嶄露頭角,重新燃起人類對航天探索的熱情。從這一點來說,"重型獵鷹"也可以算是接過了"畢宿五"的衣缽吧。(利刃/TO)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三國空襲為中國敲響警鐘:美軍一款「明星武器」已落伍
潛龍三號首潛首潛成功 成為守衛中國的「水下長城」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