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相遇北京,在偶然中停留

相遇北京,在偶然中停留

GIF

閆站在畫架後面,穿著單薄的棉布中式襯衫,炭筆搭在指間,五十多歲的他說話慢條斯理,像穿越而來的異國紳士,會微笑著對停留在他的攤位前的人詢問:「你要畫一幅畫嗎?」

相遇

從80年代大學畢業後在國營公司做平面設計,到現在在798的街頭畫畫,閆的生活充斥著偶然與必然。

雖然國營單位的工作穩定,每位設計師都有獨立的辦公室,有寬鬆、自由的空間,但出於工資等經濟方面的考量,閆毅然決定離開。經朋友介紹來到北京的公司畫行畫,每個月賺的錢多了,高度的工作壓力卻迫使閆再次尋找出路。

2011年的11月,閆帶著他的油畫作品照片來到了798藝術區。當時的798正處於從最初藝術「烏托邦」慢慢轉型的期間,商業氣息漸入而一眾畫廊又尚未撤離,微妙的矛盾反而豐富了798園區。閆希望把畫作放在一些中小型畫廊寄賣,但在商議的過程中,畫商希望閆去專門給他們畫商品化的畫,這和閆剛離開的公司本質上沒有區別,這一嘗試無疾而終。

從畫廊出來,閆走在798的街上,沒想到新的契機又出現在他的面前,「滿大街都是遊客,我一看那邊有一個人在畫畫,挺好的。第二天乾脆這個畫我也不做了,就拿著東西來了,第一天就賺了500塊錢。」

融入

在798開始支起攤位畫畫不到十天,閆發現了街頭畫家和城管之間你追我躲的生態,他意識到了這其中的悖論——「在這藝術區不讓畫畫要幹嘛」,初來乍到的他和另一位北京當地的畫家去找到了798的領導。

傍晚時分,閆直接找到了園區領導的辦公室,沒想到只談了15分鐘他們就達成了共識。領導支持他們在街頭畫畫,並安排與城管協調。經過時間的磨合,自2013年起,街頭畫家開始繳納固定的租金,也有了固定的攤位。雖然閻覺得租金有些貴,但這樣畫下去就有了保障。

七年時間就這樣在筆和紙張的摩擦中漸漸流過,閆不僅注視著畫架前等待畫像的遊人,也注視著他們背後的798藝術區。這個北京都市文化的地標性區域、首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地近年真實發展狀態或許只有真正身處其中的人才清楚。

在《從烏托邦到旅遊景點,798藝術區正褪去光環》這篇文章中曾有過這樣一段話:

「國際性畫廊(798佩斯北京畫廊)的媒體負責人,趙小萌坦言,現在的798「其實更像一個文化旅遊創意園區」。「它裡面很多東西其實跟藝術沒有關係,一些空間也不關注當代藝術。藝術家現在已經基本搬離798了。」

在閆看來,現在的798發展也並不樂觀,「頭三四年根本就沒時間跟你說話,現在都可以聊天了。」

「三四年以前這裡生意非常好,不像現在,現在798我感覺是很沒落的,很多人來798,但是798在沒落。這裡現在都是商店,過去都是畫廊。所以那個時代有東西看,每天都有新鮮的東西出現,藝術展、雕塑、繪畫、行為藝術,很豐富,人們覺得新鮮。現在到處是商店,還有什麼新鮮呢?」

駐足

閆的攤位上貼著一張紙,「60元/人,二十年不變的價格」是很顯眼的一句話。

他喜歡畫畫,但現在在街頭畫畫更多是為了生存。閆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一邊堙沒於現實,一邊年輕時的雄心壯志慢慢沒了聲息,「要想做藝術家是很困難的。」

閆認為創作應該是一個良性循環,本身有一定經濟基礎或者畫作有市場才能提供穩定的生活,再之後才有時間和空隙去創作新的東西。

「現在你為了生存畫畫,還有什麼激情去創作?如果現在我有錢了,來一個千八百萬的,我愛畫什麼畫什麼,那是藝術。藝術是玩出來的,靠藝術生存不行。」

從偶然被朋友介紹來北京,到被798的畫廊和新鮮的藝術展覽所吸引,再到現在選擇在已然商業化的798停留,閆沒有再想過改變。

「其實我覺得北京還是有很多這種文化氛圍,是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全國只有上海可以跟北京相媲美,再沒有任何一個城市。」

「在這兒時間長了有一種感情了。」

閆的故鄉是東北的一個小城市,不過他卻覺得家鄉容納不下他對於新鮮事物的渴求。「我回家了以後啊都不願出門,都是那些東西,沒什麼變化。」他不願意過多談及過往、不願意留下全名和影像,但對於生活他沒有閃躲。

「北京很好,我很喜歡北京,因為他是一個有內容的城市,像我們那生活非常好、吃得非常好,但是作為文化來講,它是沙漠。」

記者 | 石曉凡 孔一涵

攝影 | 劉奕伽

責編 | 趙可瑩 劉奕伽

編輯 | 孔一涵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鏡面電視人 的精彩文章:

TAG:鏡面電視人 |